![]()
一、医学缩略语使用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黄家英[1](2021)在《世界卫生组织疾病治疗管理指南汉译实践报告》文中指出本篇翻译实践报告的材料《世界卫生组织成人和青少年癌痛药物治疗及放射治疗管理指南》(WHO Guidelines for The Pharmacological and Radiotherapeutic Management of Cancer Pain in Adults and Adolescents)是世界卫生组织于2019年1月正式推出的2018版癌痛指南。该指南主要是为癌症疼痛的管理提供循证医学指导,目标是减轻癌症患者的疼痛,使其达到可以正常生活的状态。本报告采用文本分析法对源语文本特点进行分析,并运用个案分析法,结合文本中的各种实例,分别从词汇、句法及语篇层面重点探究医学类文本翻译的重难点。本次的翻译材料中涉及大量药品名称、缩略语以及其他医学术语翻译,笔者通过阅读相关平行文本,参考医学专业词典,遵循音译、直译等常用方法进行翻译,以期体现医学文本的权威性。在面对复杂的长难句时,则是通过顺译法、逆译法、分译法等翻译方法处理。而在语篇层面,主要斟酌相关衔接手段在报告中的运用,并通过调整语序结构使得篇章更加连贯。笔者希望通过此次翻译实践,在探讨医学文本的翻译方法与技巧的同时,为相关医务工作者、公共卫生人员、方案管理人员等提供指导与借鉴意义。
杨上[2](2021)在《探析英汉双解学习型词典中的首字母缩略语收录情况》文中认为首字母缩略语作为缩略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事物和新现象出现所带来的社会发展和变化。英汉双解学习型词典是我国英语学习者必不可少的参考工具,较全面地收录了英语中的高频词汇,但它们对缩略语的收录比例却甚小。因此,文章旨在对时下四部英汉双解学习型词典的缩略语收录情况进行比较研究,发现这些词典在收录方面的不足之处,以期对今后词典编纂中的缩略语收录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沈列娟[3](2020)在《英文缩略语在医学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文中研究表明缩略语是词或词组的简略形式,地域性和专业性强,信息量大且简明便捷,可以简化复杂、繁冗的专有名词。其中英文缩略语在医学文献中应用更为广泛和典型。据统计,英文缩略语有10万多条,常用的有2、3万条,而医学缩略语占比更高[1]。医学论文是临床经验和科研成果的总结[2],论文中科学思想的交流常需要使用缩略语,可节省版面。如果缩略语使用得当,可提高读者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提高文章的检索质量,便于期刊和国际接轨[3]。
李湘[4](2020)在《报纸新闻标题语和网络新闻标题语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新闻标题语是连接读者和新闻内容之间的桥梁,对读者和新闻内容而言新闻标题语的作用至关重要。大量的新闻和韩国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导致越来越多的读者用新闻标题语来甄别是否继续读下去。因此,新闻标题中出现了很多特有的语言特点。本文以韩国报纸新闻标题语和网络新闻标题语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二者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词汇方面报纸新闻标题语和网络新闻标题语都偏好使用外来语和缩略语。专业术语及四字成语的使用率排在报纸新闻标题语中的第三位和第四位。网络新闻标题语的第三位及第四位则分别是拟声拟态词和新词新语。句法方面报纸新闻标题语和网络新闻标题语都偏好使用省略句和引用句。报纸新闻标题语接下来的顺位分别是被动句和惯用句。网络新闻标题语接下来的顺位则分别是疑问句及推测句。语用方面,本文从语用预设的角度出发结合新闻标题功能分析了报纸新闻标题语和网络新闻标题语的特征,二者在传达信息功能的标题语上语用预设的应用方式基本一致,但吸引读者功能的标题语上报纸新闻标题语偏好使用比喻法和俗语等;网络新闻标题语则偏好使用夸张法和疑问句。结论部分概括和总结了韩国报纸新闻标题语和网络新闻标题语的特点。通过以上分析,本文整理了韩国报纸新闻标题语和网络新闻标题语的共性及差异性,通过实例列举了其语言特征。
崔佳伟[5](2020)在《肾细胞癌临床指南多层次知识建模与图谱化表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临床指南作为循证医学和临床实践的纽带,在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肾细胞癌是泌尿系统常见恶性肿瘤,相比于其他类型肿瘤疾病,面向肾细胞癌的治疗药物涌现速度更快,为此各国家和地区不断制定、修订肾细胞癌临床指南。但调研发现,以文本形式发布、使用和交流,利用自然语言阐述病症表现、诊疗流程的临床指南并没有很好地推广、应用于临床实践,亟需将其转化为结构化、知识化和形式化的表示形式,辅助临床医护人员学习指南内容与知识,明晰指南更新、变化情况。针对肾细胞癌临床指南查阅费时、更新频繁等现状,以及临床医生学习、利用指南知识,梳理指南更新内容的迫切需求,本研究基于肾细胞癌疾病特点和肾细胞癌临床指南特点,提出并构建肾细胞癌临床指南多层次知识模型,设计肾细胞癌临床指南的图谱化表示与版本比对方法,最后通过开发肾细胞癌临床指南结构化与图谱化原型系统,对模型科学性和方法有效性进行验证与评估。具体来说,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部分:(1)完成了肾细胞癌临床指南多层次知识模型构建。详细剖析了肾细胞癌的病理、诊疗特点,以及肾细胞癌临床指南的格式、结构、内容和语言特点,聚焦于丰富肾细胞癌临床指南内容揭示的粒度和维度,设计、构建肾细胞癌临床指南多层次知识模型,利用模型中的文档层、模块层和知识层从不同维度和粒度对肾细胞癌临床指南知识进行组织。(2)设计了肾细胞癌临床指南图谱化表示与版本比对实现方法。首先对肾细胞癌临床指南PDF文档进行解析并转储为易于处理的文件格式,基于多层次知识模型模块层组织架构,实现指南内容的分层梳理与结构化;然后对结构化后获取的指南模块内容进行预处理,利用知识模型知识层,结合NCIt、UMLS词典和自设规则库进行信息抽取,并将抽取出的实体、关系以及属性存储入图形数据库中,进行图谱化表示;最后,在引入指南更新说明进行指南更新内容识别的基础上,设计指南更新内容发现和知识特征差异辨析方法,标识出指南中的新增、删除或修改的内容,以及存在差异的实体、等级、数量和时间知识特征。(3)开发了临床指南结构化与图谱化原型系统。结合临床指南应用现状及临床医生的实际需求,利用肾细胞癌临床指南多层次知识模型和肾细胞癌临床指南图谱化表示与版本比对方法,设计并开发了肾细胞癌临床指南结构化与图谱化原型系统,提供指南层级结构浏览、版本比对、更新时序展示等功能,结合定量评估和专家评估结果,验证了本研究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
邓盼盼,孙海霞[6](2020)在《知识组织体系互操作中的缩略语语义控制与规范》文中研究指明目标:实现缩略语规范控制与管理,减少缩略语歧义造成的文本理解错误。方法:以跨领域、多来源词表集成时缩略语歧义术语控制为目标场景,基于缩略语构词语法特征,制定集成词表系统中缩略语的识别与提取方法;参考ISO 25964标准数据模型,开展缩略语词表层面、概念层、术语层数据模型和元数据方案设计并实现集成词表及缩略语表概念中的规范缩略语、规范全称、其他缩略语及其全称、普通术语的自动识别与术语类型自动标识,以及缩略语概念的规范表达与描述。结果:缩略语表、概念和术语描述的数据模型与元数据方案可快速实现10 297个概念、135 423个同义术语、121 154对广义和窄义关系的缩略语表构建,并对STKOS超级科技词表中缩略语所在概念的全部术语实现了术语类型标识与歧义控制。结论:提出的缩略语规范控制方案和构建策略,一方面可快速标识缩略语及相关术语,实现概念内更细颗粒度的含义揭示与歧义控制;另一方面可快速构建具有丰富语义的缩略语表,并进行规范描述,促进计算机对领域缩略语的语义理解。
温雯婷[7](2020)在《敦煌吐鲁番医药文献词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理论编,从宏观角度对敦煌吐鲁番医药文献的整体概貌作了梳理。下编为词典编,为当前首部敦煌吐鲁番医药文献专门词典。本研究的初步工作是全面普查敦煌吐鲁番医药文献词汇,在此基础上收录稍有释读难度或可能在阅读中产生歧义的词汇编成词典,其中有较大考证价值的词(前人未曾系统论述过、前人论述过但本研究有新见或前人论述过但存有争议者)则在上编理论部分中重点考释,并总结描绘了敦煌吐鲁番医药文献词汇的使用概貌。上编·理论编分为三章:第一章绪论,从命题定义的角度规定敦煌吐鲁番医药文献词汇的研究范畴;通过回顾该领域公开发表的着作、学位论文、期刊论文总结研究现状,分析研究趋势;介绍了本文研究所使用的校勘训解法、对比分析法、二重证据法和统计总结法等四个主要方法;总结本文研究的意义。第二章敦煌吐鲁番医药文献词汇的特点,归纳研究对象的主要特点为:①层积性;②双面性;③复杂性;④系统性;⑤时效性。第三章敦煌吐鲁番医药文献词汇的类别,按不同原则对研究对象进行了分类。包括:①按词性分为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和量词等)和虚词(包括副词等);②按来源分为单纯词、复合词和派生词;③按层次分为语素、词、词组和短语;④按内容分为一般词汇和专业词汇(理论词汇、本草词汇、针灸词汇和佛医词汇等);⑤其他特殊且有研究意义和价值的词汇类型(包括核心词、俗语词、方言词和同源词)等。下编·词典编收词600余组,因篇幅和精力所限,于本草、方书和其他专门词典中容易检寻的寻常药名、方剂名、穴位名等暂未收录;对于收录其中的词则释义务必穷尽,但凡该词在敦煌吐鲁番医药文献中出现的义项无论简繁悉皆考证、收录并附词例。
盘珊君[8](2019)在《词汇构式化视角下的现代汉语缩略语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现代汉语缩略语的研究是一个逐渐拓展、层层递进的过程。先是经历了从修辞学到词汇学的转变;然后有部分学者开始研究缩略语的构造问题,并探讨其语法功能的变化;近年来,学者又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关注到现代汉语缩略语前后意义的转变。在构式化理论越来越多地用来探索汉语的语言演变时,我们发现缩略语在微观构式层面(micro-construction)上,也存在新意义和新形式的配对,符合“词汇构式化”的定义和特征。我们认为在现代汉语缩略语中,大部分现代汉语缩略语其新形式和新意义的配对是即时节点临时创建的结果,被Traugott(2013)称为瞬时词汇构式化(Instantaneous Constructionalization);有的缩略语则在构式化进程中是渐进的,经过了一系列变化才最终固化,这种类型的构式化被称为渐进性词汇构式化(Gradual Constructionalization)。本文将运用词汇构式化、认知语言学的一些相关理论,从词汇构式化的新视角去解释具有代表性且固化了的现代汉语缩略语,同时将“基于使用(Usage-Based)的”的构式理论应用于研究之中,探索在构式化的过程中,语法、语义、语音、语用的变化。本文一共五章,主要探讨现代汉语缩略语作为词汇构式化的结果,是如何生成、构建、运用的。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选题缘由,介绍了现代汉语缩略语的研究现状、研究意义、本文的理论框架、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二章理论基础部分,主要介绍了新式构式语法理论的具体内容,词汇构式化的概说和特点,举例说明了词汇构式化的两种类型,并阐述了“基于使用(Usage-Based)构式观”的具体内容和特点,这种构式观是一种摒弃孤立、静态地研究语言现象的方式方法,而将其置于“整体的、基于使用”的模型中的研究方法。第三章是从形式(form)和意义(meaning)两方面来阐述缩略语的新构式的形成,形式表达意义,意义体现形式,两者相互依存。形式方面主要从语音形式和语法形式两方面去讨论;语义变化则是从旧式到新式的过程中,对形成的多义链接、隐喻扩展链接和部整链接进行分类说明。第四章是用一种整体的视角描述缩略语,探讨新形式和新意义配对时的可预测性与理据性。在基于使用的网络模型下,探讨新构式是如何进行“不完全预测”的,同时分别对语法、语用、交际因素等参与特定形态构式发展时的变化进行描写,并且关注到频率效应(frequency effects)对缩略语建构产生的影响。第五章结语部分,主要简单阐述了研究成果,总结不足之处及对未来的展望。
何亚红[9](2019)在《现代汉语缩略语的词汇化研究》文中提出缩略语,即普通话中经过压缩和简略而语义不变的词语。语言的经济性原则会促使高频率词语缩减字数,从而达到交际的最优化目的,这个过程就是缩略的过程。缩略作为一种造词方法,是现代汉语新词产生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缩略的词语并不是任意的,必须是那些经过高频使用并且意义变得整体化的词语>。词汇化是一种产生新词的词汇性质形式的历史演变,而缩略的词汇化是比较特殊的词汇化,它的特殊性体现在缩略过程中只有能指发生改变,所指并没有发生改变。本文以《现代汉语词典》中收集到的标注明显的缩略语作为考察对象,运用双音化、词语模、音节语素化等理论,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来探讨缩略语的词汇化现象。本文把研究对象限定于《现代汉语词典》中,通过穷尽性地统计第三版到第七版中的缩略语,总结缩略语的历时变化,并以第七版为例,具体分析缩略语的数据,从而揭示出缩略语的词汇化动因。缩略语虽然都已成词,但在共时层面上,还存在着一些不同层次的差别。本文从这些差别入手,阐述了缩略语词汇化程度的判定标准,并根据判定标准把缩略语分为三种程度:低词汇化缩略语、中词汇化缩略语和高词汇化缩略语。最后,本文还探讨了缩略语在共时层面上的另一个差别,即缩略语在形式和句法功能上的不对称,并试图归纳出缩略语的发展倾向或趋势。
丁立[10](2019)在《医学类着作Advanced Practice Palliative Nursing(Chapter 59-60)英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人们对人文精神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追求生命质量的意识也不断增强。在患病临终时,更多的人希望能有尊严的离世。临终关怀也就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伴随着临终关怀的兴起,对全面的、专业的姑息护理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本文对Constance Dahlin,Patrick J.Coyne,Betty R.Ferrell三人合着的2016年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类着作Advanced Practice Palliative Nursing(《高级姑息护理实践》)的第五十九、第六十章进行了翻译和研究分析。原文本属于医学类文本,讲述了各种疾病的姑息护理方法。译者通过翻译儿科姑息护理的章节,对于翻译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如有关姑息护理的专有名词的翻译、医学语境下普通词汇的翻译、被动句、长难句的翻译等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译者从医学类专业词汇和句子两个层面进行分析,总结了相关的翻译问题及解决办法。希望对以后同类文本的翻译有所借鉴。
二、医学缩略语使用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医学缩略语使用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世界卫生组织疾病治疗管理指南汉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 摘要 |
| Abstract |
| 第一章 引言 |
| 1.1 翻译项目简介 |
| 1.2 翻译项目意义 |
| 1.3 研究现状 |
| 1.4 实践报告结构 |
| 第二章 翻译过程 |
| 2.1 译前准备 |
| 2.1.1 分析源语文本 |
| 2.1.2 参阅平行文本 |
| 2.1.3 制作术语表 |
| 2.2 翻译过程中的难点和问题 |
| 2.2.1 医学术语的翻译 |
| 2.2.2 长难句的翻译 |
| 2.2.3 语篇的翻译 |
| 2.3 译后工作 |
| 第三章 翻译案例分析 |
| 3.1 词汇层面 |
| 3.1.1 疾病、症状名称 |
| 3.1.2 药品名称 |
| 3.1.3 医药商标名称 |
| 3.1.4 缩略语 |
| 3.2 句法层面 |
| 3.2.1 顺序译法 |
| 3.2.2 逆序译法 |
| 3.2.3 分句译法 |
| 3.3 语篇层面 |
| 3.3.1 语篇的衔接 |
| 3.3.2 语篇的连贯 |
| 第四章 总结 |
| 4.1 主要收获 |
| 4.2 不足与展望 |
| 参考文献 |
| 附录1 术语表 |
| 附录2 表2 与表3 中英对照 |
| 附录3 中英对照文本 |
| 致谢 |
(2)探析英汉双解学习型词典中的首字母缩略语收录情况(论文提纲范文)
| 一、 引言 |
| 二、 英汉双解学习型词典中首字母缩略语的收录情况 |
| 三、 缩略语收录的不足之处 |
| (一) 缩略形式收录不一 |
| (二) 同形异义缩略语收录数量甚少 |
| (三) 缩略语新词收录不足 |
| (四) 其他问题 |
| 四、 缩略语收录建议 |
| (一) 增加同形异义缩略语的收录量 |
| (二) 增加缩略语新词的收录量 |
| 五、 结语 |
(4)报纸新闻标题语和网络新闻标题语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 中文摘要 |
| Abstract |
| 绪论 |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 二、研究现状综述 |
| 三、研究方法和语料选取 |
| 第一章 韩国报纸新闻标题语和网络新闻标题语的词汇特征分析 |
| 第一节 报纸新闻标题语和网络新闻标题语的词汇特征共性 |
| 一、外来语 |
| 二、缩略语 |
| 第二节 报纸新闻标题语的词汇特征分析 |
| 一、专业术语 |
| 二、四字成语 |
| 第三节 网络新闻标题语的词汇特征分析 |
| 一、拟声拟态词 |
| 二、新词新语 |
| 本章小结 |
| 第二章 韩国报纸新闻标题语和网络新闻标题语的句法特征分析 |
| 第一节 报纸新闻标题语和网络新闻标题语的句法特征共性 |
| 一、省略句 |
| 二、引用句 |
| 第二节 报纸新闻标题语的句法特征分析 |
| 一、被动句 |
| 二、惯用句 |
| 第三节 网络新闻标题语的句法特征分析 |
| 一、疑问句 |
| 二、推测句 |
| 本章小结 |
| 第三章 韩国报纸新闻标题语和网络新闻标题语的语用预设特征分析 |
| 第一节 报纸新闻标题语和网络新闻标题语的语用预设特征共性 |
| 一、传达信息功能 |
| 二、吸引读者功能 |
| 第二节 报纸新闻标题语和网络新闻标题语的语用预设特征差异性 |
| 本章小结 |
| 结语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中央日报》和《????》的部分标题 |
| 致谢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5)肾细胞癌临床指南多层次知识建模与图谱化表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 中文摘要 |
| ABSTRACT |
| 1 引言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 1.1.1 研究背景 |
| 1.1.2 研究意义 |
| 1.2 研究现状与需求调研 |
| 1.2.1 研究现状 |
| 1.2.2 需求调研 |
| 1.3 创新之处 |
| 1.4 研究内容 |
|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 1.5.1 研究方法 |
| 1.5.2 技术路线 |
| 1.6 论文组织结构 |
| 2 相关概念与技术 |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 2.1.1 临床指南 |
| 2.1.2 知识建模 |
| 2.1.3 图谱化表示 |
| 2.2 相关技术概述 |
| 2.2.1 信息抽取 |
| 2.2.2 知识表示和建模 |
| 2.2.3 更新内容发现 |
| 2.3 本章小结 |
| 3 肾细胞癌临床指南多层次知识模型构建 |
| 3.1 肾细胞癌疾病及临床指南特点剖析 |
| 3.1.1 肾细胞癌疾病特点剖析 |
| 3.1.2 肾细胞癌临床指南特点剖析 |
| 3.2 肾细胞癌临床指南多层次知识建模 |
| 3.2.1 构建目标 |
| 3.2.2 文档层 |
| 3.2.3 模块层 |
| 3.2.4 知识层 |
| 3.2.5 多层次知识模型评估与完善 |
| 3.3 本章小结 |
| 4 肾细胞癌临床指南图谱化表示与版本比对方法设计 |
| 4.1 方法设计框架 |
| 4.2 指南结构化处理 |
| 4.2.1 指南PDF文档解析 |
| 4.2.2 基于模块层的结构化 |
| 4.3 指南图谱化表示 |
| 4.3.1 文本预处理 |
| 4.3.2 基于知识层的信息抽取 |
| 4.3.3 知识存储与图谱化表示 |
| 4.4 指南版本比对 |
| 4.4.1 更新内容识别与发现 |
| 4.4.2 知识特征差异辨析 |
| 4.5 本章小结 |
| 5 肾细胞癌临床指南结构化与图谱化原型系统实现 |
| 5.1 系统设计 |
| 5.1.1 设计目标 |
| 5.1.2 功能组成 |
| 5.2 系统实现 |
| 5.2.1 实现方法 |
| 5.2.2 实现效果 |
| 5.3 应用评估 |
| 5.4 本章小结 |
| 6 总结与展望 |
| 6.1 研究工作总结 |
| 6.2 研究工作不足与展望 |
| 参考文献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 |
| 致谢 |
(6)知识组织体系互操作中的缩略语语义控制与规范(论文提纲范文)
| 1 缩略语特征分析与识别 |
| 2 缩略语表结构与规范描述 |
| 2.1 缩略语表宏观结构与规范描述 |
| 2.1.1 缩略语表宏观结构 |
| 2.1.2 缩略语表元数据规范描述 |
| 2.2 缩略语表微观结构与描述 |
| 2.2.1 缩略语表微观结构 |
| 2.2.2 概念元数据规范描述 |
| 2.2.2. 1 概念描述 |
| 2.2.2. 2 概念元数据 |
| 2.2.3 术语元数据规范描述 |
| 2.2.3. 1 术语描述 |
| 2.2.3. 2 术语元数据 |
| 3 集成词表歧义控制和缩略语表快速构建 |
| 3.1 数据来源 |
| 3.2 缩略语特征识别与提取 |
| 3.3 缩略语概念提取与规范描述 |
| 3.4 缩略语表自动构建成果 |
| 4 结语 |
(7)敦煌吐鲁番医药文献词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 上编·理论编 |
| 摘要 |
| Abstract |
| 第一章 绪论 |
| 第一节 敦煌吐番番医药文献词汇研究的范畴 |
| 一、敦煌吐鲁番医药文献的定义 |
| 二、词汇研究的定义 |
| 第二节 敦煌吐鲁番医药文献词汇研究的现状 |
| 一、研究论着 |
| 二、学位论文 |
| 三、期刊论文 |
| 四、总体趋势 |
| 第三节 敦煌吐鲁番医药文献词汇研究的方法 |
| 一、校勘训解法 |
| 二、对比分析法 |
| 三、二重证据法 |
| 四、统计总结法 |
| 第四节 敦煌吐鲁番医药文献词汇研究的意义 |
| 本章小结 |
| 第二章 敦煌吐鲁番医药文献词汇的特点 |
| 第一节 层积性 |
| 第二节 双面性 |
| 第三节 复杂性 |
| 第四节 系统性 |
| 一、语音的系统性 |
| 二、结构的系统性 |
| 三、语义的系统性 |
| 第五节 时效性 |
| 本章小结 |
| 第三章 敦煌吐鲁番医药文献词汇的类别 |
| 第一节 按词性区分 |
| 一、实词 |
| 二、虚词 |
| 第二节 按构词区分 |
| 一、单纯词 |
| 二、合成词 |
| 第三节 按层次区分 |
| 一、语素 |
| 二、词 |
| 三、仂语 |
| 四、缩略语 |
| 第四节 按内容区分 |
| 一、一般词汇 |
| 二、专业词汇 |
| 第五节 其他情况 |
| 一、核心词 |
| 二、俗语词 |
| 三、方言词 |
| 四、同源词 |
| 本章小结 |
| 结语 |
| 一、本文总结 |
| 二、创新点 |
| 三、不足之处 |
| 四、未来展望 |
| 参考文献 |
| 下编·词典编 |
| 凡例 |
| A |
| a |
| 阿 |
| ai |
| 哀 |
| 蔼 |
| an |
| 暗 |
| 庵 |
| ao |
| 拗 |
| 靿 |
| B |
| ba |
| 八 |
| 把 |
| bai |
| 败 |
| ban |
| 般 |
| 伴 |
| bang |
| 旁 |
| 膀 |
| 傍 |
| bao |
| 苞 |
| bei |
| 焙 |
| ben |
| 奔 |
| beng |
| 崩 |
| bi |
| 逼 |
| 福 |
| 鼻 |
| 比 |
| 闭 |
| bian |
| 扁 |
| 变 |
| 辨 |
| bie |
| 别 |
| bing |
| 并 |
| 病 |
| bo |
| 播 |
| 薄 |
| 薄 |
| 博 |
| bu |
| 补 |
| 不 |
| C |
| cai |
| 才 |
| 采 |
| cang |
| 苍 |
| ce |
| 侧 |
| cen |
| 参 |
| cha |
| 叉 |
| 茶 |
| chai |
| 差 |
| chan |
| 产 |
| chang |
| 常 |
| chao |
| 抄 |
| 超 |
| 麨 |
| che |
| 炘 |
| chen |
| 尘 |
| 趁 |
| cheng |
| 成 |
| 诚 |
| 承 |
| chi |
| 持 |
| 赤 |
| chong |
| 忡 |
| chou |
| 抽 |
| (?) |
| 筹 |
| chu |
| 除 |
| 触 |
| 搐 |
| chuan |
| 穿 |
| 喘 |
| 踳 |
| 舛 |
| chuang |
| 疮 |
| chui |
| 垂 |
| chun |
| 唇 |
| ci |
| 辝 |
| cu |
| 酢 |
| cui |
| 萃 |
| cun |
| 村 |
| cuo |
| 撮 |
| 错 |
| D |
| da |
| 大 |
| 打 |
| dai |
| 逮 |
| 戴 |
| 怠 |
| dan |
| 单 |
| 但 |
| 淡 |
| dang |
| 荡 |
| dao |
| 倒 |
| deng |
| 等 |
| di |
| 抵 |
| 的 |
| 地 |
| dhan |
| 颠 |
| 点 |
| die |
| 叠 |
| ding |
| 定 |
| dong |
| 动 |
| 洞 |
| 栋 |
| du |
| 毒 |
| duan |
| 端 |
| 短 |
| 段 |
| 断 |
| 多 |
| 夺 |
| E |
| e |
| 俄 |
| 恶 |
| en |
| 恩 |
| er |
| 而 |
| F |
| fa |
| 发 |
| fan |
| 烦 |
| 犯 |
| fang |
| 方 |
| 房 |
| 妨 |
| 髣 |
| 访 |
| fei |
| 非 |
| 肥 |
| 沸 |
| fen |
| 分 |
| 纷 |
| 焚 |
| 愤 |
| 忿 |
| feng |
| 风 |
| fu |
| 夫 |
| 扶 |
| 服 |
| 伏 |
| 辅 |
| 富 |
| G |
| gai |
| 该 |
| gan |
| 甘 |
| 泔 |
| 感 |
| 皯 |
| (?) |
| gao |
| 告 |
| ge |
| 葛 |
| gen |
| 根 |
| geng |
| 羹 |
| gong |
| 功 |
| gou |
| 勾 |
| gu |
| 古 |
| 固 |
| guai |
| 乖 |
| guan |
| 关 |
| gui |
| 归 |
| 鬼 |
| guo |
| 过 |
| H |
| hai |
| 孩 |
| han |
| 寒 |
| 汗 |
| hao |
| 好 |
| 耗 |
| he |
| 合 |
| 和 |
| hei |
| 黑 |
| hung |
| 洪 |
| 鸿 |
| hou |
| 厚 |
| hu |
| 狐 |
| hua |
| 化 |
| huai |
| 怀 |
| huan |
| 缓 |
| 患 |
| 唤 |
| huang |
| 荒 |
| hui |
| 晦 |
| hun |
| 恽 |
| (?) |
| 溷 |
| 混 |
| J |
| ji |
| 机 |
| 稽 |
| 积 |
| 疾 |
| 极 |
| 继 |
| 纪 |
| jia |
| 加 |
| 甲 |
| jian |
| 简 |
| 建 |
| 渐 |
| 贱 |
| 賎 |
| jiang |
| 将 |
| 强 |
| 酱 |
| jiao |
| 浇 |
| 角 |
| jie |
| 节 |
| 解 |
| jin |
| 进 |
| 近 |
| jing |
| 精 |
| 井 |
| 净 |
| 茎 |
| jiu |
| 九 |
| ju |
| 拘 |
| 巨 |
| juan |
| 蠲 |
| 眷 |
| jue |
| 决 |
| 绝 |
| 厥 |
| jun |
| 军 |
| K |
| kai |
| 开 |
| 慨 |
| 欬 |
| kao |
| 尻 |
| 考 |
| ke |
| 科 |
| 颗 |
| 咳 |
| kong |
| 空 |
| ku |
| 枯 |
| kuai |
| 快 |
| kuan |
| 款 |
| kuang |
| 狂 |
| kui |
| 魁 |
| 逵 |
| kun |
| 困 |
| L |
| lai |
| 濑 |
| lan |
| 蓝 |
| lang |
| 浪 |
| 朗 |
| lao |
| 劳 |
| 老 |
| le |
| 肋 |
| lei |
| 羸 |
| 累 |
| li |
| 离 |
| 礼 |
| 力 |
| 立 |
| 历 |
| lian |
| 连 |
| 怜 |
| liao |
| 寥 |
| 料 |
| lie |
| 劣 |
| lin |
| 淋 |
| ling |
| 灵 |
| liu |
| 流 |
| 柳 |
| 六 |
| lu |
| 流 |
| lü |
| 履 |
| 虑 |
| lun |
| 轮 |
| luo |
| 洛 |
| M |
| ma |
| 马 |
| man |
| 满 |
| mang |
| 盲 |
| 芒 |
| mao |
| 毛 |
| 皃 |
| mei |
| 美 |
| men |
| 闷 |
| mi |
| 靡 |
| 秘 |
| (?) |
| mian |
| 绵 |
| 眠 |
| 面 |
| miao |
| 妙 |
| mie |
| 蔑 |
| min |
| 泯 |
| ming |
| 茗 |
| 明 |
| 冥 |
| 瞑 |
| mo |
| 摩 |
| 磨 |
| mu |
| 墓 |
| N |
| na |
| 那 |
| nai |
| 耐 |
| 奈 |
| nan |
| 男 |
| nei |
| 内 |
| ni |
| 尼 |
| 逆 |
| 泥 |
| 溺 |
| nian |
| 年 |
| 念 |
| 捻 |
| niang |
| 娘 |
| niao |
| 鸟 |
| nie |
| 嗫 |
| 涅 |
| niu |
| 牛 |
| nu |
| 衄 |
| nuan |
| 暖 |
| nuo |
| 搦 |
| O |
| ou |
| 欧 |
| P |
| pan |
| 潘 |
| 攀 |
| 盘 |
| 畔 |
| 泮 |
| pei |
| 配 |
| pi |
| 皮 |
| 疲 |
| 纰 |
| 痞 |
| pian |
| 篇 |
| 偏 |
| pie |
| 瞥 |
| pin |
| 贫 |
| 频 |
| ping |
| 平 |
| po |
| 破 |
| pou |
| 剖 |
| (?) |
| pu |
| 扑 |
| 普 |
| Q |
| qi |
| 七 |
| 期 |
| 柒 |
| 祈 |
| 耆 |
| 绮 |
| 气 |
| qian |
| 铅 |
| 黔 |
| qiang |
| 强 |
| 抢 |
| qie |
| 切 |
| qin |
| 寝 |
| qing |
| 青 |
| 清 |
| 轻 |
| 顷 |
| 倾 |
| qu |
| 区 |
| 取 |
| quan |
| 泉 |
| 诠 |
| qun |
| 群 |
| R |
| ran |
| 燃 |
| 冉 |
| 染 |
| rao |
| 饶 |
| ren |
| 任 |
| rong |
| 荣 |
| rou |
| 柔 |
| ru |
| 乳 |
| ruan |
| 濡 |
| S |
| san |
| 三 |
| 散 |
| sang |
| 桑 |
| 丧 |
| sao |
| 臊 |
| se |
| 色 |
| 塞 |
| sha |
| 煞 |
| 沙 |
| shan |
| 善 |
| shang |
| 伤 |
| 上 |
| she |
| 设 |
| 摄 |
| shen |
| 神 |
| 审 |
| sheng |
| 生 |
| 声 |
| 眚 |
| shi |
| 十 |
| 石 |
| 时 |
| shou |
| 收 |
| 受 |
| shu |
| 殊 |
| 菽 |
| 鼠 |
| shua |
| 刷 |
| shuai |
| 衰 |
| shuang |
| 爽 |
| shui |
| 水 |
| 睡 |
| shun |
| 顺 |
| shuo |
| 说 |
| 朔 |
| si |
| 思 |
| 私 |
| 四 |
| 伺 |
| song |
| 诵 |
| sou |
| 溲 |
| su |
| 苏 |
| 俗 |
| 宿 |
| suan |
| 酸 |
| sui |
| 随 |
| 岁 |
| sun |
| 损 |
| T |
| ta |
| 挞 |
| tan |
| 摊 |
| tang |
| 煻 |
| te |
| 特 |
| teng |
| 疼 |
| ti |
| 替 |
| tian |
| 天 |
| 田 |
| 填 |
| tiao |
| 调 |
| 跳 |
| ting |
| 庭 |
| 挺 |
| 挺 |
| 榳 |
| tong |
| 童 |
| tou |
| 投 |
| tu |
| 秃 |
| 吐 |
| tui |
| 推 |
| tun |
| 吞 |
| tuo |
| 唾 |
| W |
| wai |
| 外 |
| 喎 |
| wan |
| 完 |
| 顽 |
| 翫 |
| 宛 |
| 挽 |
| wang |
| 网 |
| wei |
| 危 |
| 胃 |
| 巍 |
| 违 |
| 委 |
| 猥 |
| 煨 |
| wen |
| 闻 |
| wo |
| 沃 |
| wu |
| 无 |
| 五 |
| 武 |
| 物 |
| X |
| xi |
| 翕 |
| 系 |
| xia |
| 遐 |
| xian |
| 仙 |
| 闲 |
| 洒 |
| xiang |
| 相 |
| 详 |
| 象 |
| xie |
| 邪 |
| xin |
| 心 |
| 欣 |
| 新 |
| 歆 |
| 信 |
| 行 |
| xiu |
| 休 |
| xu |
| 需 |
| 徐 |
| xuan |
| 宣 |
| 玄 |
| 痃 |
| 漩 |
| xue |
| 学 |
| xun |
| 旬 |
| 寻 |
| Y |
| yan |
| 淹 |
| 盐 |
| 炎 |
| 研 |
| 颜 |
| 奄 |
| 厌 |
| yang |
| 央 |
| 阳 |
| yao |
| 药 |
| yi |
| 一 |
| 遗 |
| 忆 |
| yin |
| 阴 |
| 瘖 |
| 寅 |
| ying |
| 英 |
| 瘿 |
| yong |
| 勇 |
| you |
| 游 |
| yu |
| 余 |
| 玉 |
| yuan |
| 远 |
| yue |
| 曰 |
| 月 |
| 越 |
| yun |
| 殒 |
| Z |
| za |
| 杂 |
| zai |
| 灾 |
| 栽 |
| zao |
| 造 |
| 躁 |
| ze |
| 责 |
| 泽 |
| zei |
| 贼 |
| zeng |
| 蝇 |
| 甑 |
| zhan |
| 战 |
| zhang |
| 长 |
| zhao |
| 招 |
| 照 |
| zhe |
| 折 |
| zhen |
| 镇 |
| zheng |
| 正 |
| zhi |
| 知 |
| 执 |
| 痔 |
| 陟 |
| zhong |
| 中 |
| zhou |
| 周 |
| zhu |
| 朱 |
| 主 |
| 疰 |
| 驻 |
| zhuan |
| 转 |
| zhuang |
| 壮 |
| zhui |
| 追 |
| 坠 |
| zhuo |
| 捉 |
| 酌 |
| zi |
| 自 |
| zou |
| 走 |
| zu |
| 卒 |
| zui |
| 罪 |
| zun |
| 遵 |
| zuo |
| 坐 |
| 说明 |
| 致谢 |
| 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研究成果 |
(8)词汇构式化视角下的现代汉语缩略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 摘要 |
| ABSTRACT |
| 第一章 绪论 |
| 1.1 选题缘起 |
| 1.2 缩略语研究现状 |
| 1.2.1 现代汉语缩略语的界定 |
| 1.2.2 现代汉语缩略语的分类 |
| 1.2.3 本研究确定缩略语的原则 |
| 1.2.4 缩略语的词化研究 |
| 1.2.5 缩略语的认知研究 |
| 1.3 研究目标和意义 |
| 1.4 研究内容和重难点 |
| 1.4.1 研究内容 |
| 1.4.2 研究重点 |
| 1.4.3 研究难点及解决办法 |
| 1.5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 2.1 新式构式语法理论 |
| 2.2 词汇构式化 |
| 2.2.1 词汇构式化概说 |
| 2.2.2 词汇构式化的特点 |
| 2.2.3 瞬时词汇构式化的发展 |
| 2.3 基于使用(Usage-Based)的构式观 |
| 2.4 汉语词汇构式化研究及其批评 |
| 第三章 新形式和新意义配对下的现代汉语缩略语 |
| 3.1 从旧形式到新形式 |
| 3.1.1 语音形式变化 |
| 3.1.2 语法形式变化 |
| 3.2 从旧意义到新意义 |
| 3.2.1 多义链接下的缩略语语义变化 |
| 3.2.2 隐喻扩展链接下的缩略语语义变化 |
| 3.2.3 部整链接下的缩略语语义变化 |
| 3.3 新意义和新形式的配对 |
| 3.3.1 扩散激活机制下的配对 |
| 3.3.2 “第一语素”下的配对 |
| 3.3.3 “语义显豁”下的配对 |
| 3.3.4 “避免歧义”下的配对 |
| 第四章 “基于使用”构式观下的现代汉语缩略语 |
| 4.1 语法变化 |
| 4.1.1 缩略语的语素化 |
| 4.1.2 缩略语的词化 |
| 4.2 语境与言语交际变化 |
| 4.2.1 由客观因素引起的语境变化 |
| 4.2.2 由主观因素引起的语境变化 |
| 4.2.3 语用下的类推作用 |
| 4.3 现代汉语缩略语“基于使用下”的频率作用 |
| 4.3.1 例频率(token frequency) |
| 4.3.2 类频率(type frequency) |
| 第五章 结语 |
| 5.1 主要研究的成果 |
| 5.2 本研究不足之处和未来展望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9)现代汉语缩略语的词汇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 中文摘要 |
| Abstract |
| 第一章 绪论 |
| 1.1 研究对象与目的 |
| 1.2 缩略语研究综述 |
| 1.2.1 缩略语的界定 |
| 1.2.2 缩略语的性质 |
| 1.2.3 缩略语的构造方法 |
| 1.2.4 缩略语的特点 |
| 1.2.5 缩略语的规范化 |
| 1.2.6 缩略语的词汇化 |
| 1.2.7 中外缩略语的比较研究 |
| 1.3 研究理论及语料来源 |
| 1.3.1 双音化 |
| 1.3.2 词语模 |
| 1.3.3 概念整合 |
| 1.3.4 音节语素化 |
| 1.3.5 语料来源 |
| 第二章 基于《现代汉语词典》的缩略语统计分析 |
| 2.1 《现汉》(第七版)缩略语定量统计分析 |
| 2.2 《现汉》(三至七版)中缩略语的收录情况 |
| 2.2.1 简称式缩略语 |
| 2.2.2 合称式缩略语 |
| 2.2.3 略语式缩略语 |
| 2.3 小结 |
| 第三章 现代汉语缩略语的词汇化动因及程度 |
| 3.1 现代汉语缩略语的词汇化动因 |
| 3.1.1 经济性 |
| 3.1.2 意义整体性 |
| 3.1.3 音节词义化 |
| 3.1.4 类推性 |
| 3.2 现代汉语缩略语词汇化程度的判定标准 |
| 3.2.1 使用频率 |
| 3.2.2 语义显现度 |
| 3.2.3 句法功能 |
| 3.3 现代汉语缩略语的词汇化程度 |
| 3.3.1 低词汇化缩略语 |
| 3.3.2 中词汇化缩略语 |
| 3.3.3 高词汇化缩略语 |
| 3.4 小结 |
| 第四章 现代汉语缩略语的不对称现象 |
| 4.1 缩略语形式上的不对称 |
| 4.1.1 一个缩略形式对应多个原形式 |
| 4.1.2 一个原形式对应多个缩略形式 |
| 4.2 缩略形式与原形式上的不对称 |
| 4.2.1 缩略形式与原形式结构方式上的不对称 |
| 4.2.2 缩略形式与原形式句法功能上的不对称 |
| 4.3 现代汉语缩略语的发展趋势 |
| 4.4 小结 |
| 第五章 结语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
| 致谢 |
(10)医学类着作Advanced Practice Palliative Nursing(Chapter 59-60)英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 中文摘要 |
| ABSTRACT |
| 第一章 任务描述 |
| 第一节 原文题材与体裁分析 |
| 一、原文题材 |
| 二、原文体裁 |
| 第二节 翻译目的与意义 |
| 一、翻译目的 |
| 二、翻译意义 |
| 第二章 译前准备 |
| 第一节 文献综述 |
| 一、相关翻译研究文献述评 |
| 二、相关翻译实践成果述评 |
| 第二节 准备事项 |
| 一、工具、参考文献的准备 |
| 二、平行文本的选择与分析 |
| 三、翻译策略选择 |
| 第三节 实施计划 |
| 一、翻译计划 |
| 二、写作计划 |
| 三、应急预案 |
| 第三章 翻译执行情况 |
| 第一节 翻译过程 |
| 一、术语表制定 |
| 二、翻译过程执行概述 |
| 三、翻译过程监控策略 |
| 第二节 译后事项 |
| 一、译文审校 |
| 二、译文评价 |
| 第四章 案例分析 |
| 第一节 医学类词汇的翻译 |
| 一、医学专业术语的翻译 |
| 二、医学缩略语的翻译 |
| 三、医学语境下普通词汇的翻译 |
| 第二节 句子层面的翻译 |
| 一、被动语态的翻译 |
| 二、长难句的翻译 |
| 第五章 实践总结以及结论 |
| 第一节 实践总结 |
| 第二节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附录1:原文、译文 |
| 附录2:平行文本 |
| 附录3:术语表 |
| 致谢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四、医学缩略语使用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世界卫生组织疾病治疗管理指南汉译实践报告[D]. 黄家英.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2]探析英汉双解学习型词典中的首字母缩略语收录情况[J]. 杨上. 辞书研究, 2021(02)
- [3]英文缩略语在医学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沈列娟.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0(12)
- [4]报纸新闻标题语和网络新闻标题语比较研究[D]. 李湘. 黑龙江大学, 2020(05)
- [5]肾细胞癌临床指南多层次知识建模与图谱化表示研究[D]. 崔佳伟.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 [6]知识组织体系互操作中的缩略语语义控制与规范[J]. 邓盼盼,孙海霞.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20(01)
- [7]敦煌吐鲁番医药文献词汇研究[D]. 温雯婷.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2)
- [8]词汇构式化视角下的现代汉语缩略语研究[D]. 盘珊君. 广西大学, 2019(01)
- [9]现代汉语缩略语的词汇化研究[D]. 何亚红. 上海师范大学, 2019(08)
- [10]医学类着作Advanced Practice Palliative Nursing(Chapter 59-60)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 丁立. 黑龙江大学, 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