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的金融约束与金融策略

西部大开发的金融约束与金融策略

一、西部开发中的金融约束与金融策略(论文文献综述)

赵魏[1](2015)在《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与金融支持研究:理论与实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产业结构升级不仅仅是指优化配置社会资源,它也对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中发挥着日益突出的支持作用,它通过引导投资方向来完成产业结构的升级。一直以来,西部地区的金融发展的比较落后,不仅阻碍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进程,更严重的降低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在这种背景下,本文从金融支持的角度研究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相关政策建议。本文在借鉴了金融学和产业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首先在介绍了本文所讲的产业结构和金融支持的涵义后,理论性的分析了两者的相互作用关系,并给出了相应的结论;然后回顾了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演进历程,并利用近几年的指标数据描述了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和金融支持的现状,并深层次的分析了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表现特征;再者,通过设计模型实证性的分析了两者的作用,并对计量结果进行了解释;最后,在结合了前面的理论和实证的分析结果后,针对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金融支持的欠缺,从金融支持的角度提出了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建议。根据理论和实证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下列的结论:第一,金融发展有利于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从1998年以来的金融支持对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产生了明显的正向效应,财政支出和银行信贷数量的增加都有利于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第二,金融支持的模式可分为银行主导型模式和资本市场主导型模式两大类。这两种模式针对于不同的产业融资方式,即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然而不同的融资方式都能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而且都有明显的作用。第三,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与金融支持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通过模型构建和实证分析,论证了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与金融支持之间存在着显着的正相关性,即金融支持有助于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

汪晗桢[2](2014)在《重庆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文中提出内陆地区经济要加快发展,自我循环是没有出路的,必须发展开放型经济。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深化沿海开放,加快内陆开放,提升沿边开放”的开放新战略,确立了我国新的开放格局。2007年10月,商务部与重庆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共同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合作备忘录》。2009年国务院3号文件将推进重庆建设内陆开放型高地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影响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各种要素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如何充分发挥金融在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强化其支持力度,促进重庆内陆开放型经济的健康发展,是当前重庆市金融部门必须重视并加以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总结回顾的基础上,阐述分析了开放型经济和金融发展的相关理论,并对内陆开放型经济及金融支持进行了概念界定,进而阐述了金融支持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途径,即金融组织体系、金融市场体系、金融服务与配套体系及政策性金融体系四种途径。在理论支撑的基础上,本文描述了重庆内陆开放型经济及金融发展的现状,通过与北京、上海、天津三个直辖市的比较分析,找出金融支持重庆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差距并分析原因,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重庆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对策:其一,健全金融组织体系;其二,构建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其三,优化金融服务与配套体系;其四,完善政策性金融体系。

刘轶[3](2010)在《陕西省农村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关系研究》文中提出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一步深入以及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展开,陕西省农村经济正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金融作为当代经济的核心,在农村市场经济资源配置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然而就目前来看,陕西的农村经济依然增长较为缓慢,而农村金融的发展还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基于此,本文选择农村地区的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关系为研究对象,以经济增长理论、金融发展理论与农村金融理论为基石,首先描述并分析了陕西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从供求两方面分析目前农村金融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其次从空间上选取了整个陕西省的农村地区,时间上选用1986-2008的经济和金融数据采用VAR模型进了实证分析,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来研究陕西省农村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的关系,从而分析农村金融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所得结论显示:陕西省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落后,金融发展水平更低,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发展中对资金的需求,同时金融抑制现像普遍存在,而农业贷款无法真正对农村经济发展形成助力,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促进作用。最后从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与金融市场以及优化农村金融的外部环境三方面入手,提出了金融支持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建议。

张家寿[4](2009)在《壮族区域经济开发的金融支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金融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核心,在现代经济增长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资金问题的解决已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发展经济学理论认为资本是影响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资本及资本形成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区域经济学理论强调资本在地区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但要注意发挥政府的作用;制度经济学强调制度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金融发展理论强调金融中介体和金融市场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这些理论强调储蓄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认为通过储蓄转化为投资可以促进经济增长,现有的许多实证文献也认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有相关性。那么,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有相关关系吗?它们之间的相关程度怎么样?它们之间的机理是怎样的?本文正是围绕这些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的:1.在第2章中以金融支持相关理论关于区域经济增长与资本(储蓄)关系的研究结论为切入点,从理论上导出资金问题是解决壮族区域经济开发的关键条件,从而为壮族区域经济开发的金融支持问题的研究提供理论前提和研究基础。2.在第3章中,对应于第2章的研究结论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资金影响力模型并选取GDP、金融机构贷款、金融机构存款、利用外资额、金融市场融资额、财政支出等作为变量指标,实证分析了区域经济增长与资金结构的相关性和重要性。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外资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是最大的,其次是财政支出,第三是银行信贷。因此,要搞好壮族区域经济开发,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1)针对区域投资的优序,加强区域资金结构政策引导;(2)投资因果循环关系也适用于我国的区域经济建设,需要加强区域融资力度,从投资角度打破贫困因果循环链;(3)从投资优序的角度看,国家对贫困地区的财政政策优于金融政策。3.在第4、5、6章中,对应于第3章的实证研究结果,考察和分析壮族区域经济开发的金融支持内在机理、运作机制、制度供给效率和金融支持政策。金融支持机理是金融与产业的互动条件,是金融形成支持效应的途径和渠道,是金融资源效应的传导机制。金融支持是一种特定的“经济——金融运行过程”,不同的制度供给模式会产生不同的供给效率。而制定具有民族特色的金融支持政策是推动壮族区域经济开发的重要保障。通过上述研究,本文不仅丰富和拓展了金融支持理论的内涵,更为重要的是,本文的研究得出了重要的结论,那就是欠发达的壮族区域要搞好经济开发,首先,针对区域投资的优序,加强区域资金结构政策引导;其次,需要加强区域融资力度,从投资角度打破贫困因果循环链;第三,从投资优序的角度看,国家对贫困地区的财政政策优于金融政策,对于贫困地区而言,“上项目要资金”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

杨兆[5](2009)在《金融支持西部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世纪60年代以来,金融发展理论的许多研究成果,肯定了金融市场和机构是经济增长中至关重要的、不可或缺的部分。认为金融发展与否,对经济发展速度与结构有决定性的影响。在区域经济理论和金融理论中,对区域金融问题也有不少论述,主要集中在金融空间分布、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金融表现、金融对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金融空间结构与区域经济成长差异等方面。然而,这些论述的基本立足点仍是金融,是从金融出发讨论金融与经济发展,金融与区域开发问题,显然是有一定局限性。因此,在充分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剖析当前西部民族地区产业结构的现状,研究西部民族地区的金融支持体系,对完善西部产业治理运行机制、提高产业治理及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所论述的金融支持的对象即西部民族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本文在一般性的西部经济研究的基础上,开拓性地以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和金融问题作为细化研究目标,是对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的进一步深化。西部民族地区的概念是根据国家统计局口径标准的12个西部省区中,根据少数民族人口在全部人口中所占比例来选取确定的11个省市区。本文以国家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为支撑,对西部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变动中的金融因素进行了探讨,并进行了金融支持与产业结构变动相关性分析。本文提出:金融支持体系的构建和成熟对于当地产业结构的升级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因此,西部民族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应该以西部民族地区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倾斜的经济金融政策为基础,通过培育主导产业,发挥主导产业在产业结构升级中的基础性、广泛性和关键性作用,构架起既符合西部民族地区的资源优势,又能将此资源优势转化为具有长期性和战略性的经济优势的产业结构。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主要内容包括:选题缘由及意义;已有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研究目标和方法;本文研究的思路和创新点。第二章,金融支持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主要内容是:金融支持与产业结构升级的涵义;金融影响产业结构的一般分析;金融政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包括产业结构升级中金融渗透差异性,产业结构升级与金融系统性风险;金融资源的产业范围选择。第三章,产业结构升级中的金融模式与政策选择,主要内容是:产业结构升级中的金融模式选择,包括银行主导型金融,资本市场主导型金融;产业结构升级中的金融政策,包括货币政策的选择,货币政策的差异性,货币政策的区域均衡性,政策性金融的“虹吸”扩张性功能。第四章,金融支持西部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实证分析,主要内容包括: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概念界定;西部民族地区产业与金融发展现状;西部民族地区的金融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相关性分析,包括西部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进程,影响西部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金融因子分析,金融支持与产业结构升级相关性分析,第五章,金融支持西部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加快西部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应采取的货币政策,建立健全西部民族地区金融组织机构体系,逐步完善西部民族地区的金融市场体系,完善政策性金融支持体系,加快金融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

王丹[6](2007)在《黑龙江省与俄罗斯林业合作的金融支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资金短缺是制约黑龙江省与俄罗斯林业合作的主要因素。本文在对合作中的资金供求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区域金融发展理论,结合林业合作的具体方式,探讨了金融支持黑龙江省与俄罗斯林业合作的途径。鉴于较低的金融发展水平对支持效果的制约,本文提出,金融支持林业合作的根本途径就是促进黑龙江省金融发展,并结合黑龙江省金融发展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同时,本文还对政策性金融、商业银行业务、融资租赁、风险投资、项目融资和国际融资在林业合作中的应用,以及在对俄投资风险保障机制和中俄贸易本币结算方面的政府推动进行了探讨,力图构建一个现实可行的促进黑龙江省与俄罗斯林业合作的金融支持体系。

李霞[7](2007)在《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投融资制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西部地区包括12个省市自治区,面积约70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72.6%,人口约3.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8.5%。但是从地理环境来看,许多地区地处边远山区,土地比较贫瘠,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差、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农村经济发展落后。由于上述种种因素的影响,西部地区的资金瓶颈仍然未能有效解决,“资金饥渴”现象突出,农村投融资制度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财政支农的规模和方向存在偏差,农业信贷资金市场仍然未能真正确立,农业资金流向和流量的调节机制仍以政策偏好为主,未建立起以农村需求为导向的多元化投融资制度。在农村发展中,制度决定效率,农村投资的规模、结构和效果势必受到农村产业投资体制、财政体制、金融供给体制的影响和制约。对于西部农村来说,如果没有一个有效率的资金体系来动员资金并促进资本形成合理的投资结构,西部农村地区要实现快速的发展是难以想象的。因此,要改善投融资的环境现状,一方面依赖于政府建立起完备、明确的政策辅助支撑体系,增强社会资金对农业的信心。另一方面,要加快农村商业性资金制度的创新,以提高农村资金投入的服务效率和领域,为农业的发展提供稳定的资金供给。因此,考察当前西部地区农村投融资制度的效率和有效性,解决好“输血”和“造血”的关系,找到政策性资金和商业性资金二者的转换与衔接的最佳领域,成为研究的主旨。文章以制度经济学、货币银行学以及现代投融资理论为基础,采取对比分析、系统分析、定性和定量分析结合、静态与动态分析结合的方法,对西部地区农村的投融资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首先对农村投融资制度改革在西部农村发展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剖析,以此作为问题研究的起点,对国内外研究现状、投融资的基本理论、资金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和投资回报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概括,为本论文研究提供科学借鉴。其次,对西部农村资金投融资的主体即国家财政支农投入、利用金融机构、证券市场融资、外资和其他融资渠道的有关情况分别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我国政府对西部农村的财政资金支持总量仍是低水平的,财政支农资金在投入结构、管理体制和使用效果均存在一些问题;农业信贷和证券市场的融资没有充分体现服务“三农”的功能,利用外资能力差等问题。同时本文也从西部农村投资的资本结构出发,对我国西部农村投资的资本结构进行了一些必要的理论和实证考察,以从中找出西部农村经济发展中投融资制度存在的主要症结,归纳为三方面:(1)投资主体投资总量的不足与波动,(2)农村投资主体投资功能的错位与失调,(3)农村投资主体资金投向的畸形与无序。再次,提出了农村投融资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就是将政府的政策性资金和市场的商业性资金的投放关系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以政府为主、市场为辅,以改善西部农村的投资环境,增强西部地区对资金的吸引力;第二阶段,以商业性资金为主要资金来源,对政策性资金的依赖降低,政府的身份应该从投资主体逐步转为投资引导者的角色;第三阶段,以市场的自我积累、自筹资金为主,政府在各种竞争性领域全面退出,在资金渠道建设中担任制度制定者和规则执行者的角色。最后,结合西部农村发展的特点,探索了当前阶段西部农村可以加以利用的制度模式。

马鹏[8](2007)在《西部开发中的金融结构优化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西部开发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地区必须利用好这个历史机遇。随着西部开发的推进,金融发展水平成为一个重要制约因素。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西部开发必须加强西部地区的金融发展。金融发展既包括量的扩张,又包括金融结构优化,在量的发展既定情况下,金融结构优化就成为金融发展的首要问题。因此,本文以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为指导,运用经济、金融结构相关理论原理,以及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了我国西部开发中的金融结构优化问题。论文首先论述了西部开发中金融结构优化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其中主要论述了马克思的金融理论、邓小平的金融思想、我国当代马克思主义者对西部开发中金融问题的论述、马克思主义经济协调发展理论对西部开发中金融结构优化的意义。然后根据选定的研究方法和思路着重分析了西部开发中金融结构的现状(主要从西部地区金融相关率、西部地区金融机构发展水平、西部地区金融市场结构、西部地区金融资产结构、西部地区融资结构分析、西部地区金融制度结构等六个方面进行分析),最后剖析了西部地区金融结构不合理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优化西部开发中的金融结构的对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会联合课题组,张忠法,赵树凯,崔传义,吴小华,张岩松,徐小青,李海鸥,褚利明,沈和,李屹[9](2006)在《我国走出城乡二元结构战略研究(下)———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工及城镇化有关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马长有[10](2005)在《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西部地区的发展是决定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格局的时代课题。党中央根据邓小平同志的“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在我国进入21世纪之际做出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部署,目前,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随着金融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日益凸现,从金融视角思考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就势将成为必然。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此体系中金融支持具有不可替代的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金融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国内部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并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总体运行。因此,如何充分发挥金融在西部开发中的作用,强化其支持力度,探索金融支持西部经济发展的途径,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是当前金融部门必须重视并加以解决的重大课题。 本文笔者以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相关联系作为贯穿全文始终的指导思想,批判地借鉴西方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以及西方金融深化理论的有关原理、方法及研究成果,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规范和实证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在经济日趋市场化和开放化的大背景中,从金融深化、投融资体制、区域资金流动、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金融运行效率等方面揭示金融发展对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剖析西部地区金融浅层发展的特征、成因及其对西部经济发展的制约,并从西部地区的具体实际出发,探讨和论证促进西部地区金融发展,以增强金融支持西部经济发展的若干战略途径和具体策略。全文共分八个部分,其结构和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导论。主要阐明了西部经济转型时期金融支持的重要性和选题的目的、意义,概括了研究的主要内容、思路、创新点和方法。 第二部分: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回顾与评价。经济增长理论是西方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纵观经济学发展历程,经济增长的原因,经济增长

二、西部开发中的金融约束与金融策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西部开发中的金融约束与金融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与金融支持研究:理论与实证(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目标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
第2章 国内外研究述评
    2.1 国外研究述评
        2.1.1 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2.1.2 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2.1.3 金融发展与产业成长关系研究
    2.2 国内研究述评
        2.2.1 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
        2.2.2 金融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2.2.3 金融支持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
第3章 产业结构升级与金融支持:理论分析
    3.1 产业结构升级和金融支持政策的涵义
        3.1.1 产业结构升级的界定
        3.1.2 金融支持的界定
    3.2 产业结构升级对金融发展的带动效应
    3.3 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支撑效应
第4章 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演化历程
    4.1 西部地区的范围界定
    4.2 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演化历程
    4.3 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与金融支持
        4.3.1 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现状
        4.3.2 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面临的金融约束
        4.3.3 金融支持推进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路径
第5章 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与金融支持:实证分析
    5.1 研究设计
        5.1.1 模型的构建
        5.1.2 指标的选取
        5.1.3 数据的来源
        5.1.4 模型的设定
    5.2 描述性统计分析
    5.3 计量结果与分析
第6章 完善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金融支持体系
    6.1 完善信贷融资支持体系
    6.2 完善直接融资支持体系
    6.3 完善金融政策引导体系
    6.4 完善金融组织机构体系
    6.5 完善金融风险防范体系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2)重庆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对象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关于开放型经济的研究
        1.3.2 关于金融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与不足
        1.5.1 创新之处
        1.5.2 主要不足
2、相关理论基础
    2.1 开放型经济发展相关理论
        2.1.1 比较优势理论
        2.1.2 竞争优势理论
        2.1.3 对外开放理论
    2.2 金融发展理论
    2.3 金融支持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类型
        2.3.1 两个主要概念
        2.3.2 金融支持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类型
    2.4 金融支持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途径
    2.5 小结
3、重庆内陆开放型经济及金融发展现状
    3.1 重庆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历程
    3.2 重庆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现状
        3.2.1 对外贸易稳定增长
        3.2.2 外资投资稳定发展
        3.2.3 国际旅游快速发展
        3.2.4 利用内资规模稳定增长
    3.3 重庆金融发展情况
        3.3.1 重庆银行业发展情况
        3.3.2 重庆证券业发展情况
        3.3.3 重庆保险业发展情况
        3.3.4 重庆新型金融机构发展情况
    3.4 重庆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金融供给情况
        3.4.1 存贷款规模与融资结构
        3.4.2 金融产品与创新
        3.4.3 国际结算服务
        3.4.4 外汇管理与服务
4、金融支持重庆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差距及原因
    4.1 比较分析的指标选取及其内涵
        4.1.1 反映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指标
        4.1.2 反映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指标
    4.2 重庆与北京、天津及上海金融支持开放型经济发展差距比较
        4.2.1 重庆在开放型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的差距
        4.2.2 重庆在金融支持方面存在的差距
    4.3 金融支持重庆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差距的原因分析
        4.3.1 金融组织体系:区域性金融机构总部和外资金融机构发展不够
        4.3.2 金融市场体系:金融市场发育不充分,对周边地区辐射能力较弱
        4.3.3 金融服务与配套体系:融资服务、结算服务等质和量不能适应开放型经济发展需要
        4.3.4 政策性金融体系:政策性金融机构欠发达,政策性融资业务远不能满足开放型经济发展需要
5、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实践案例
    5.1 芝加哥
    5.2 上海
        5.2.1 变政策优势为市场机遇,占领对外开放的制高点
        5.2.2 集聚全球流动性要素,构造对外开放的国际通道
        5.2.3 把握世界产业转移趋势,实现从世界制造基地到世界服务基地的升级
        5.2.4 从数量扩张到质量提高,主动调整开放战略的目标指向
        5.2.5 自贸区建设带来新发展
    5.3 成都
        5.3.1 建设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
        5.3.2 加强多层次区域合作
        5.3.3 加强国际经济合作与交流
        5.3.4 扩大对外贸易
    5.4 启示
6、重庆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的金融支持对策
    6.1 健全金融组织体系
    6.2 构建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
    6.3 优化金融服务与配套体系
    6.4 完善政策性金融体系
7、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2012 年重庆、北京、天津与上海主要统计数据
附录二 2013 年地区社会融资规模统计表
致谢

(3)陕西省农村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基本思路与论文框架
    1.5 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经济增长理论
    2.2 金融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理论
        2.2.1 国外关于金融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2.2.2 国内关于金融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2.3 农村金融理论研究
        2.3.1 国外农村金融理论
        2.3.2 国内农村金融理论
第三章 陕西农村经济与金融发展现状
    3.1 陕西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3.1.1 陕西农村经济发展现状描述
        3.1.2 陕西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2 农村金融供求分析
        3.2.1 农村金融供给分析
        3.2.2 农村金融需求分析
第四章 陕西省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性
    4.1 模型的建立
        4.1.1 变量的定义
        4.1.2 样本数据的选取和采集
        4.1.3 模型的建立
    4.2 实证分析
        4.2.1 单位根检验
        4.2.2 VAR模型的建立
        4.2.3 脉冲响应
        4.2.4 方差分解
        4.2.5 格兰杰因果检验
    4.3 实证结论
第五章 金融支持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建议
    5.1 完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
        5.1.1 重新定位商业金融机构
        5.1.2 强化完善政策性金融机构
        5.1.3 培育扶持合作金融机构
        5.1.4 规范引导民间金融
    5.2 完善农村金融市场
        5.2.1 培育农村金融竞争性市场
        5.2.2 培育农村资本市场
        5.2.3 建立农村保险体系
    5.3 优化农村金融的外部环境
        5.3.1 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5.3.2 培育良好信用环境
        5.3.3 改进农村金融监管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壮族区域经济开发的金融支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逻辑结构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的逻辑结构
        1.2.2 研究方法
        1.2.3 技术路线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壮族区域经济开发的金融支持理论基础
    2.1 资本形成与经济增长理论
        2.1.1 资本形成与经济增长理论述评
        2.1.2 资本形成与经济增长理论的启示
    2.2 资本积累与配置理论
        2.2.1 资本积累与配置理论述评
        2.2.2 资本积累与配置理论的启示
    2.3 制度供给理论
    2.4 金融发展理论
        2.4.1 金融发展理论述评
        2.4.2 金融发展理论的启示
    2.5 小结
第3章 壮族区域经济开发的金融支持关系模型与实证分析
    3.1 本章的基本问题及说明
    3.2 模型选择与分析路径
        3.2.1 模型选择
        3.2.2 分析路径
        3.2.3 对结构方程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的评价
    3.3 模型变量选择
        3.3.1 数据表
        3.3.2 金融支持度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回归分析
    3.4 模型实证分析
        3.4.1 资金对经济的影响分析
        3.4.2 资金的获得能力分析
    3.5 模型的政策分析意义
    3.6 小结
第4章 壮族区域经济开发的金融支持内在机理与环境关系
    4.1 金融支持运作机理
        4.1.1 金融支持效应功能与效应均衡
        4.1.2 金融效应的作用机理
        4.1.3 金融资源效应的传导机理
        4.1.4 金融支持效应的传导机理
    4.2 金融支持环境分析
        4.2.1 金融支持环境的界定
        4.2.2 金融支持环境的构成要素
        4.2.3 金融支持环境评价
    4.3 壮族区域经济开发的金融支持机制建构
        4.3.1 政策性金融支持机制
        4.3.2 商业性金融的支持机制
        4.3.3 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创新式嫁接的支持机制
第5章 壮族区域经济开发的金融支持制度供给与效率考察
    5.1 壮族区域经济开发的金融支持制度供给模式
        5.1.1 壮族区域经济开发的金融支持制度供给的一般性分析
        5.1.2 壮族区域经济开发的金融支持制度供给内涵
        5.1.3 壮族区域经济开发的金融支持制度供给主体
        5.1.4 壮族区域经济开发的金融支持制度供给原则
        5.1.5 壮族区域经济开发的金融支持制度供给模式
    5.2 壮族区域经济开发的金融支持制度供给结构
        5.2.1 金融支持的政治制度
        5.2.2 金融支持的法律制度
        5.2.3 金融支持的行政制度
        5.2.4 金融支持的经济制度
    5.3 壮族区域经济开发的金融支持制度效率考察
        5.3.1 基于制度安排合理性角度的制度效率考察
        5.3.2 基于制度安排满足需求状态角度的制度效率考察
        5.3.3 基于制度安排决策机制角度的制度效率考察
第6章 壮族区域经济开发的金融支持政策
    6.1 制度创新,强化政策性金融的引导作用
    6.2 改善环境,发挥商业金融的支持作用
        6.2.1 实行适度倾斜的货币政策
        6.2.2 采取适当倾斜的信贷政策
        6.2.3 合理调配资金,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调整
    6.3 产融结合,构建区域性资本市场
        6.3.1 股票融资和债券筹资并举
        6.3.2 构建分层次协调的资本市场网络
        6.3.3 发挥创业性金融和商业银团的优势
        6.3.4 大力培育发展各类服务性中介机构
        6.3.5 完善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
    6.4 因势利导,发展各种形式的中小金融机构
        6.4.1 为中小金融机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6.4.2 为中小金融机构拓展业务空间创造条件
        6.4.3 建立中小金融机构存款保险制度
        6.4.4 重塑中小金融机构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6.4.5 确立民营经济在发展中小金融机构中的地位
    6.5 合理规制开放,吸引内外资促使跨国公司战略投资
    6.6 加强宏观金融调控,发挥中央银行协调、服务和窗口职能
        6.6.1 实现货币政策的全国统一性与区域性倾斜相结合
        6.6.2 做好金融服务与协调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模型变量选择的实证分析的回归分析过程
附录2 实证分析中的回归分析过程
附录3 实证分析中的因子分析过程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5)金融支持西部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缘由和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 国内文献综述
        (二) 国外文献综述
    三、研究目标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
第二章 金融支持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
    一、金融支持与产业结构升级的涵义
    二、金融影响产业结构的一般分析
    三、金融政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一) 金融渗透的产业差异
        (二) 产业结构升级与金融系统性风险
    四、金融资源的产业范围选择
第三章 产业结构升级中的金融模式与政策选择
    一、产业结构升级中的金融模式
        (一) 银行主导型金融模式
        (二) 资本市场主导型金融模式
    二、产业结构升级中的金融政策
        (一) 货币政策的选择
        (二) 货币政策的差异性
        (三) 货币政策的区域均衡性
        (四) 政策性金融的“虹吸”扩张性功能
第四章 金融支持西部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实证分析
    一、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概念界定
    二、西部民族地区产业与金融发展现状
        (一) 产业现状
        (二) 金融发展现状
    三、西部民族地区的金融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相关性分析
        (一) 西部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进程
        (二) 影响西部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金融因子分析
        (三) 金融支持与产业结构升级相关性分析
第五章 金融支持西部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西部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应采取的货币政策
    二、建立健全西部民族地区金融组织机构体系
    三、逐步完善西部民族地区的金融市场体系
    四、完善政策性金融支持体系
    五、加快金融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6)黑龙江省与俄罗斯林业合作的金融支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
        一、中俄关系正向着良性发展
        二、林业资源型城市的转型迫在眉睫
        三、中俄两国均有开展林业合作的强烈愿望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第四节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的主要问题
        二、研究方法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理论综述
    第一节 中俄林业合作的理论基础
        一、国际分工与贸易理论
        二、国际区域经贸合作理论
    第二节 对黑龙江省与俄罗斯林业合作进行金融支持的理论基础
        一、金融发展理论
        二、区域金融发展理论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黑龙江省与俄罗斯林业合作寻求金融支持的动因
    第一节 黑龙江省与俄罗斯林业合作前景广阔
        一、黑龙江省与俄罗斯林业合作的动因
        二、黑龙江省开展对俄林业合作的可行性及发展前景
    第二节 缺乏资金成为制约黑龙江省与俄罗斯林业合作的主要因素
        一、从资金供给角度的分析
        二、从资金需求角度的分析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黑龙江省与俄罗斯林业合作的金融环境
    第一节 黑龙江省金融发展水平分析
        一、黑龙江省金融发展缓慢
        二、金融业对经济影响力较弱
        三、金融资产质量差
    第二节 黑龙江省林业资源型城市金融发展现状—以伊春市为例
        一、金融有效供给不足
        二、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包袱沉重
        三、金融生态环境堪忧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金融支持黑龙江省对俄林业合作的途径
    第一节 金融支持黑龙江省对俄林业合作的根本途径—金融发展
        一、金融发展促进黑龙江省对俄林业合作的机理
        二、促进黑龙江省金融发展的途径
    第二节 金融支持黑龙江省对俄林业合作的具体途径
        一、发挥政策性银行的作用
        二、商业银行业务创新
        三、发展融资租赁
        四、发展风险投资
        五、积极开展项目融资
        六、尝试国际融资
    第三节 金融支持黑龙江省与俄罗斯林业合作的政府推动
        一、建立对俄投资风险保障机制
        二、推动中俄边境贸易本币结算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7)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投融资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1.2.1 国内关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投融资制度理论研究的基本进展
        1.2.2 国外关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投融资制度理论研究的基本进展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1.5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第二章 投融资制度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理论支持
    2.1 投融资制度的有关界定
        2.1.1 有关投融资制度的定义
        2.1.2 投融资制度的经济效应分析
    2.2 西部农村资金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西方经济理论对资金问题研究的理论指导
        2.2.2 农业投资理论
    2.3 区域经济发展与农村地区资金流动的关系分析
        2.3.1 经济发展不平衡与资金流动的关系分析
        2.3.2 投资回报率与资金流动的关系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 西部农村投融资主体客体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西部农村投资主体投入不足现状分析
        3.1.1 财政在西部农村地区投入不足
        3.1.2 西部地区农户自身投资能力差
        3.1.3 西部地区农村金融信贷利用不足
        3.1.4 西部农业利用证券市场效果不佳
        3.1.5 西部地区农业利用外资能力差
        3.1.6 其他组织融资情况
    3.2 西部农村投资客体现状不足分析
        3.2.1 西部农村物质资本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2.2 西部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3 西部农村投融资制度问题的原因分析
        3.3.1 西部农村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投资经济效益偏低
        3.3.2 落后的产权及制度安排,导致核心投资主体长期缺位
        3.3.3 财政资金对农村的投入十分有限,财政支农角色错位
        3.3.4 金融投资环境恶化,缺乏对资金的吸引力
        3.3.5 正规金融供给不足,民间借贷倍受压制,无法实现供需的有效衔接
    3.4 小结
第四章 探索西部地区投融资制度改善的政策导向
    4.1 第一阶段,以政府为主、市场为辅
        4.1.1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投资硬环境
        4.1.2 加大对“一退三还(退耕、还林、还草、还果)”项目的投资力度.
        4.1.3 改善西部农村投资建设的软环境
    4.2 第二阶段,政府的身份应该从投资者逐步转为引导者,以商业性资金为主要资金来源
        4.2.1 通过政府的“善意创租”,为资金在西部地区的投资营造一个获得较高回报的机会
        4.2.2 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培育市场资金为主、政府投资为辅的投资渠道
    4.3 第三阶段,政府在各种竞争性领域全面退出,以市场的自我积累、自筹资金为主
    4.4 小结
第五章 当前阶段西部农村投融资制度创新的路径探索
    5.1 农村投融资制度创新的首要前提:建立明晰的产权制度
    5.2 西部农村投融资制度构建的核心:多元化投融资体系的培育
        5.2.1 财政对西部农村的直接投资
        5.2.2 信贷资金的支持
        5.2.3 发挥资本市场融资功能,为农村资金供给提供补充
    5.3 西部农村投融资制度创新的辅助模式——创新路径
        5.3.1 创新模式一:农业创新资金---市场启动---民间资金
        5.3.2 创新模式二:政策性银行---BOT---资本市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8)西部开发中的金融结构优化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问题的提出
    0.2 研究现状简述
        0.2.1 国外研究现状简述
        0.2.2 国内研究现状简述
    0.3 研究框架
第一章 西部开发中金融结构优化的理论依据
    1.1 马克思金融理论概述
    1.2 邓小平的金融思想
    1.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西部开发的金融问题的论述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西部开发与金融结构优化的关系
    1.5 马克思主义经济协调发展理论对西部开发中金融结构优化研究的指导意义
第二章 西部开发中金融结构优化的界定
    2.1 金融结构的内涵
        2.1.1 金融结构的定义
        2.1.2 西部地区金融结构优化的衡量和分析指标的确定
    2.2 金融结构优化在西部开发中的作用
        2.2.1 中国西部地区的金融结构与经济发展
        2.2.2 优化金融结构是解决西部开发中的资金瓶颈的关键
    2.3 小结
第三章 西部开发中的金融结构现状分析
    3.1 西部地区金融相关率分析
    3.2 西部地区金融机构发展水平分析
        3.2.1 国有金融机构分布
        3.2.2 其他金融机构的地区分布
    3.3 西部地区金融市场结构分析
        3.3.1 货币市场
        3.3.2 资本市场
        3.3.3 保险市场
    3.4 西部地区金融资产结构分析
        3.4.1 金融资产总量结构
        3.4.2 金融资产构成结构
    3.5 西部地区融资结构分析
        3.5.1 直接融资
        3.5.2 间接融资
    3.6 西部地区金融制度结构分析
第四章 西部开发中金融结构优化的原则和战略选择
    4.1 西部开发中金融结构优化的原则
        4.1.1 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金融发展规律的原则
        4.1.2 主动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形势的原则
        4.1.3 符合国家金融发展全局的原则
        4.1.4 适应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原则
    4.2 西部开发中金融结构优化的战略选择
        4.2.1 战略思想:树立以金融结构优化为重点的金融发展观
        4.2.2 战略安排
第五章 西部开发中金融结构优化的对策
    5.1 西部开发中金融结构现状的原因剖析
        5.1.1 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处于落后状态
        5.1.2 西部地区金融制度建设滞后
        5.1.3 西部地区金融创新活力不足
        5.1.4 西部地区金融业的技术水平较低
        5.1.5 西部地区金融人才资源匮乏
    5.2 西部开发中金融结构优化的政策建议
        5.2.1 以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为指导,完善西部资本市场,推动金融市场化建设
        5.2.2 扩充西部地区金融组织机构,加强金融工具创新
        5.2.3 推动西部开发中的金融制度创新
        5.2 4 拓宽西部地区的金融人才培养路径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9)我国走出城乡二元结构战略研究(下)———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工及城镇化有关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新农村建设的重点
    一、科学规划, 合理布局
    二、加快“三化”进程, 减少农村, 富裕农民
        (一) “三农”对我国现代化的需求。
        (二) 充分发挥“三化”的组合效应。
        (三) 实现“三化带三农”需要掌握的原则。
        (四) 实施信息化带动农村工业化的战略创新。
        (五) 整体推进发展农业, 实施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结构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
        (六) 新型工业化布局战略性调整。
    三、以农民增收为核心, 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四、建立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引导—优选项目—配足资金—市场运作向新农村倾斜”的机制
    五、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保障事业
二元结构转换中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十大亮点
    一、三大合作社创造新型农民增收机制
    二、“八大保障”切实维护农民根本利益
        1.就业保障。
        2.征地换保障。
        3.土地资产股份经营收益保障。
        4.拆迁换农民新家园保障。
        5.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障。
        6.养老保障。
        7.最低生活保障。
        8.农业政策保险。
    三、城乡统筹利用外资是经济起飞的重要条件和关键因素
    四、先进的规划理念引领新农村建设高效发展
    五、开发区村企挂钩, 发展民营经济, 促进农民就业、创业的新路子
    六、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
    七、把和谐社区建设放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突出位置
    八、为外来务工人员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九、构建农民工全方位服务体系
    十、实施“五有工程”, 构筑“十五道保障线”
新农村建设的服务体系
    一、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
        1.关于信息技术。
        2.关于遗传工程与生物技术。
        3.关于工厂化种养技术。
    二、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一) 总体思路。
        (二) 对策。
        1.继续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
        2.加大政策性金融支农力度。
        3.发挥国有及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支农作用。
        4.规范农村金融市场秩序, 发展新型金融主体。
        5.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手段。
        6.加快建立农业风险保障机制。
        7.规范发展我国农村民间金融的策略选择。
    三、农产品市场服务体系
        1.宏观调控体系。
        2.建立城乡消费网络体系。
        3.市场管理体系。
        4.信息服务体系。
        5.中介组织体系。
    四、农产品标准化服务体系
    五、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六、国家食品安全服务体系
        1.尽快推进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有效整合。
        2.建立并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和控制手段。
        3.增强食品安全风险分析能力, 健全食品安全协调机制。
        4.尽早制定国家食品安全战略, 合理规划国家食品安全行动计划。
        5.建立并完善兽医官检验检疫制度。
        6.建立确保中国食品安全需要的科技支撑体系。
    七、农村职业技能培训服务体系
    八、农村社会保障服务体系
    九、劳动力流动就业创业服务体系
    十、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十一、建立多渠道、全方位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1.加快农业市场化, 要充分发展现代流通体系。
        2.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
    十二、农牧产业的风险保障体系
    十三、农村法律服务体系
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
    一、深化改革, 制度创新, 有序推进
        (一) 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改革, 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发展。
        (二) 推进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建立和完善覆盖农村的公共财政制度。
        (三) 不断创新体制,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
        (四) 加快改革土地征用制度。
        (五) 深化农村金融改革。
        (六) 推进城乡户籍改革。
    二、农业产业化服务的政策措施
    三、林业生态建设政策措施
        1.充分运用我国建立长期投融资机制的机遇建设“绿色银行”工程。
        2.深化林业体制改革。
        3.加强信贷、资金支持。
        4.税费政策优惠。
        5.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经济。
        6.大力实施林业品牌战略。
        7.强化科技支撑, 促进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
        8.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措施。
        (1) 建立社会补偿机制。
        (2) 国家补偿。
    四、农村水利建设政策措施
        (一) 建立综合治理水利发展长效机制思路。
        (二) 为确保地区粮食安全必须下决心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五、农村人力资源建设政策措施
        (一) 综合开发农村各类人力资源。
        (二) 全面提升农民的科学素质政策。
    六、完善农村流通政策措施
        1.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和改造, 促进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
        2.大力发展农村现代物流业。
        3.提升农村商贸服务业。
        4.健全全国统一的开放市场。
        5.完善价格形成机制。
        6.规范市场秩序。
        7.加快发展农村社区服务业。
        8.促进农村服务业发展的政策。
    七、要以三大合作社为载体, 创新新型农民增收政策措施
        1.鼓励社区创办资产股份合作社。
        2.鼓励社区土地股份合作社。
        3.鼓励投资性的物业股份合作社。
    八、统筹国家发展要素, 加快外来农民工市民化, 提高城市化率的质量和水平
    九、发展特色农产品开发政策
    十、农村物流服务政策
本课题组成员

(10)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1.1 “富饶的贫困”
        1.1.2 繁荣与贫困共存
        1.1.3 西部发展处于转型时期
        1.1.4 金融资本的推动
        1.1.5 金融结构的区域失衡
        1.1.6 金融全球化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1.2.1 研究意义
        1.2.2 研究目的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的基本思路
        1.4.2 研究的主要方法
    1.5 研究的难点与创新点
2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回顾与实践
    2.1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概述
        2.1.1 经济增长的源泉:因素分解
        2.1.2 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2.1.3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
        2.1.4 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
        2.1.5 刘易斯的二元结构经济发展理论
    2.2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的理论回顾
        2.2.1 货币与经济增长的理论
        2.2.2 资本形成与经济增长理论
        2.2.3 现代金融发展理论
        2.2.4 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
        2.2.5 国内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现状
    2.3 对金融发展和区域金融理论的简短评述
    2.4 对理论考察得出的几点结论
3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机理
    3.1 现化经济的基本特征
        3.1.1 实物经济与金融运行的交融
        3.1.2 经济金融化程度加深
        3.1.3 直接融资比例上升
        3.1.4 经济金融全球一体化
    3.2 金融的基本功能和作用
        3.2.1 有效动员储蓄
        3.2.2 优化资源配置
        3.2.3 促进公司治理
        3.2.4 便利风险管理
        3.2.5 便利商品交换
    3.3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总量关系
    3.4 金融发展作用与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
    3.5 现代经济发展中的金融贡献度
        3.5.1 金融在要素投入量提高中的贡献
        3.5.2 金融在要素生产率提高中的贡献
        3.5.3 金融对经济总量增加的直接贡献
        3.5.4 金融在经济增长率中的总体贡献度
    3.6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3.6.1 社会资产日益金融化
        3.6.2 金融已成为社会资源的配置中心
        3.6.3 金融已成为宏观调控的中心
        3.6.4 金融成为国家经济稳定的核心
    3.7 结论与展望
4 西部区域货币资金流动与经济增长
    4.1 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研究的特殊性
    4.2 区域间货币资金流动的途径
        4.2.1 商品买卖所形成的资金流动
        4.2.2 劳务输出与资金流动
        4.2.3 直接投资所引起的资金流动
        4.2.4 银行间的资金流动
        4.2.5 证券市场引起的资金流动
        4.2.6 外商直接投引起的资金流动
    4.3 区域间货币资本流动的失衡
        4.3.1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地区间分布的失衡
        4.3.2 货币资金在区域间流动的失衡
        4.3.3 政府预算资金在地区间流动的失衡
        4.3.4 民间资金通过资本市场在区域间流动的失衡
        4.3.5 外商直接投资在地区间流动的失衡
        4.3.6 其他资本在地区间流动的失衡
    4.4 区域间资本流动与区域间经济差距关系的分析
    4.5 区域发展中的货币资金合理流动
        4.5.1 塑造合理的区域间资金流动格局的理论思考
        4.5.2 引导资金流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5 金融支持西部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
    5.1 金融支持西部经济发展的静态分析
        5.1.1 金融支持西部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
        5.1.2 西部开发处于经济转轨时期
        5.1.3 西部开发处于需求约束的市场环境中
        5.1.4 金融支持西部经济的传导过程
        5.1.5 金融支持西部经济的内容
    5.2 金融协调西部经济发展的动态逻辑
        5.2.1 企业成长阶段与西部金融的动态支持
        5.2.2 金融协调体系结构的动态演化
    5.3 金融发展对西部经济发展的作用
        5.3.1 金融市场对区域资本形成的促进功能
        5.3.2 金融发展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5.3.3 金融发展激发西部地区企业发展的活力
        5.3.4 金融发展推进西部内生经济增长机制的形成
6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现实依据
    6.1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后西部地区经济差距
        6.1.1 东西部地区GDP及增长率差异比较
        6.1.2 东西部地区人均GDP及可支配收入差异比较
        6.1.3 东西部地区工业增长率差异比较
        6.1.4 东西部地区三次产业结构比较
        6.1.5 东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程度差异比较
    6.2 西部地区金融发展的现实状态
        6.2.1 西部地区金融发展的现状
        6.2.2 西部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制约
        6.2.3 西部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
    6.3 西部地区金融运行的效率及成因探析
        6.3.1 西部地区金融运行的效率分析
        6.3.2 西部地区金融发展落后的成因探析
7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金融支持的经验借鉴
    7.1 国内区域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成功经验借鉴
        7.1.1 深圳特区经济开发与金融支持
        7.1.2 上海浦东经济区开发与金融支持
    7.2 国外区域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成功经验借鉴
        7.2.1 美国西部开发与金融支持
        7.2.2 日本北海道开发与金融支持
    7.3 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成功经验启示
8 金融支持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策略选择
    8.1 货币金融政策的区域化调整
        8.1.1 货币金融政策在区域发展中的实践
        8.1.2 货币金融政策在区域发展中的调整
    8.2 西部货币市场的深化发展
        8.2.1 逐步实行利率市场化
        8.2.2 充分发挥开发性金融的作用
        8.2.3 实现商业性金融的多元化发展
    8.3 西部资本市场的多层化发展
        8.3.1 西部地区资本市场发展的目标和模式
        8.3.2 西部股票市场的发展
        8.3.3 西部债券市场的发展
        8.3.4 西部基金市场的发展
        8.3.5 西部产权市场的发展
        8.3.6 西部中长期信贷市场的发展
    8.4 西部农村金融的发展
        8.4.1 西部金融支农力度弱
        8.4.2 西部农村信用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8.4.3 西部农村信用社的发展
    8.5 西部区域金融中心的构建
        8.5.1 构建西部区域金融中心的作用
        8.5.2 构建西部区域金融中心的理由
        8.5.3 构建西部地区金融中心的主要功能
        8.5.4 构建西部地区金融中心的主要措施
    8.6 促进金融创新,加强金融监管,提高金融效率
        8.6.1 西部金融面临对外开放的挑战
        8.6.2 开拓创新:西部金融业的战略抉择
        8.6.3 加强金融监管,提高金融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声明
致谢

四、西部开发中的金融约束与金融策略(论文参考文献)

  • [1]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与金融支持研究:理论与实证[D]. 赵魏. 云南大学, 2015(09)
  • [2]重庆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D]. 汪晗桢. 重庆工商大学, 2014(08)
  • [3]陕西省农村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关系研究[D]. 刘轶. 西北大学, 2010(11)
  • [4]壮族区域经济开发的金融支持研究[D]. 张家寿. 西南交通大学, 2009(02)
  • [5]金融支持西部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 杨兆. 中南民族大学, 2009(S2)
  • [6]黑龙江省与俄罗斯林业合作的金融支持研究[D]. 王丹. 黑龙江大学, 2007(04)
  • [7]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投融资制度研究[D]. 李霞. 甘肃农业大学, 2007(03)
  • [8]西部开发中的金融结构优化问题研究[D]. 马鹏.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7(01)
  • [9]我国走出城乡二元结构战略研究(下)———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工及城镇化有关问题研究[J].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会联合课题组,张忠法,赵树凯,崔传义,吴小华,张岩松,徐小青,李海鸥,褚利明,沈和,李屹. 经济研究参考, 2006(70)
  • [10]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D]. 马长有. 四川大学, 2005(08)

标签:;  ;  ;  ;  ;  

西部大开发的金融约束与金融策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