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陶瓷工艺对装饰艺术形式的影响

论陶瓷工艺对装饰艺术形式的影响

一、论陶瓷工艺技术对装饰艺术形式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郭立忠[1](2021)在《中国现代漆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现代漆画是从中国传统漆绘发展而来的一个年轻的新画种,经过近百年、几代人的不断努力探索,逐渐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发展体系,伴随现代漆画教育、官方展览、组织机构等诸多因素的推动,终于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文章主要从中国现代漆画的源流、产生、发展、繁荣四个方面进行展开,以中国传统漆艺术发展的历史传承性作为主线,系统的整理、研究中国现代漆画完整的发展脉络,理清其血脉基因联系。并将中国现代漆画放在世界范围内的漆艺术交流中整体去研究,从国内国外两个方面入手,将对中国现代漆画的产生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欧洲、日本和越南等国的漆画、漆艺术纳入到中国现代漆画的发展研究过程中,从历史的纵向长度和横向宽度两条路径作系统分析研究,以提高中国现代漆画发展过程研究的全面性、完整性和科学性。文章主要运用设计学、美术学、考古学、艺术学、社会学等研究方法来研究和探讨中国现代漆画所涉及的诸多内容,试图通过对中国现代漆画发展过程中的众多事件、人物、工艺、展览等等方面的全面分析,阐释中国现代漆画发展的完整路径,发掘其中必然联系和发展规律,进而对中国现代漆画的未来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支持,以期逐步完善中国现代漆画的理论体系建设,为中国现代漆画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历史经验和启迪意义。

陈雅楠[2](2021)在《从景德镇人民瓷厂日用瓷论陶瓷设计与陶瓷工艺的关系》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是对景德镇人民瓷厂日用瓷中陶瓷设计与陶瓷工艺的关系探究。陶瓷设计与陶瓷工艺对日用瓷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针对陶瓷设计与陶瓷工艺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还比较匮乏。本文主要运用定性研究法、跨学科研究法和比较性研究法进行研究,旨在从多角度论述日用瓷中陶瓷设计和陶瓷工艺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文章有助于增进人们对景德镇人民瓷厂日用瓷产品的设计特征和陶瓷工艺工业化进程,以及日用瓷中设计与工艺的关系的了解与认知。本文首先以相关文献资料和产品实物为研究基础,对人民瓷厂日用瓷产品和陶瓷工艺发展的进行梳理,明晰人民瓷厂青花日用瓷产品的造型、装饰、功能的特点。随后在第三、第四章节论证了日用瓷中陶瓷设计与陶瓷工艺的关系,最后得出结论。认为人民瓷厂的青花日用瓷在造型上简约、浑厚,装饰工艺多样、纹样图案化,功能上注重实用性和耐用性。认为在生产过程中,陶瓷设计与陶瓷工艺互为实现,陶瓷工艺是陶瓷设计呈现的基础,陶瓷设计是陶瓷工艺转为产品的桥梁。同时陶瓷设计与陶瓷工艺互为促进,陶瓷设计推动现存工艺改良、启迪开发新的工艺技术,从而引导陶瓷工艺的提升;陶瓷工艺承载新的设计构思、为设计提供更多的发挥空间,从而推动陶瓷设计的发展。

刘木森[3](2020)在《中国“现代陶艺”的审美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美国西海岸发生了影响世界的“奥蒂斯陶艺革命”,一种“新陶艺”理念从此诞生。20世纪80年代初,在日益活跃开放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背景下,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新陶艺”思潮伴随着西方现代艺术大潮涌入中国,刺激了中国陶艺的“现代性”探索。“新陶艺”进入我国以后,我国学界习惯称其为“中国‘现代陶艺’”。虽然它与西方的“新陶艺”理念一脉相承,在陶艺的形态、创作手法、内涵等方面基本相通,但在文化与审美等方面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同时又与中国“传统陶瓷艺术”在审美形态、审美特质等方面迥然有异。本论文即以中国现代陶艺的审美问题为研究对象,从审美角度切入并采用历史与逻辑、个案分析与理论阐释、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试图对中国现代陶艺的产生与发展、审美重构、审美特质以及未来发展的前景和趋势等问题做出系统而深入的审视和探究。在概念厘定的基础上梳理中国“现代陶艺”的产生与发展。中国“现代陶艺”是一种以陶瓷材料为创作媒介,以个性化手法表现人的个性、情感、观念、心理、意识以及审美等理念的艺术形式。它所挖掘的不只是客观世界,更是人的内心世界和社会意识。在美日现代陶艺的冲击下和自身创新变革的需求中,中国“现代陶艺”发端于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70年代。20世纪末进入发展阶段,起初主要表现为对西方陶艺的吸纳和借鉴。进入发展阶段后,主要表现为对中国文化元素的挖掘和彰显,将深厚的中国文化与现代陶艺结合,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陶艺审美文化。从审美重构入手分析中国“现代陶艺”的形态特征。“解构”是西方陶艺的理论支撑基础,中国“现代陶艺”同样表现为对已有传统陶瓷艺术的“分解”“打碎”和“重构”。中国“现代陶艺”打破了统治传统陶瓷艺术千百年来形成的材料观、造型观、装饰观、烧成观、审美观等,不再强调完美无缺的造型和精美的纹饰,而是追求理念上的解放和形式上的创新,消解了传统陶瓷艺术的种种范式。因此,“重构性”成为中国现代陶艺的基本特征。深入探讨中国“现代陶艺”的审美特质。在理念特质方面,传统陶瓷艺术注重技术审美,而中国现代陶艺则注重观念表达,这完成了从技术至上到观念至上的华丽转身;在创作特质方面,“现代陶艺”摒弃了批量生产的创作方式,更注重个性化表现;在语言特质方面,不再强化它的规范严谨,而是表现为得意忘言,“抽象性”成为现代陶艺艺术语言的首要特征;在情感特质方面,摆脱了实用主义的束缚,更注重陶艺家心灵宣泄的情感表达,“象为心声”成为陶艺家情感表达的写照;在材质特质方面,表现为超越泥性,追求多种极限表达方式;在美感特质方面,表现为偶然天成,呈现出“残缺美”“含蓄美”“模糊美”等特殊的美学特色。中西“现代陶艺”的审美比较突出了中国现代陶艺的审美特征。西方现代陶艺主要得益于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艺术的推波助澜,而中国现代陶艺面临着西方化与本土化、传统与现代的二元难题。虽然在“器”的反叛、“手工”的重生、“范式”的突破、“陌生化”的美学追求等方面存在着共通性,但中西现代陶艺发生发展的语境不同,西方陶艺的陌生化探索更为极端,例如“怪怖艺术”的另类美学追求、“实验性”激发的形式探索等,中国现代陶艺更趋向于强化中国符号、文化印记,表现为对重塑本土风格,引领民族文化需求的历史使命的担当。中国“现代陶艺”的发展趋势与理论构建为其未来发展寻求突破。一是“现代陶艺”的发展趋势,包括陶艺装置的方兴未艾、环境陶艺的风生水起、实验陶艺的新探索和科技介入的新融合。二是尝试建立现代陶艺审美批评的基本理论框架。针对现代陶艺审美批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着重讨论了现代陶艺的审美批评方法、审美批评意识和主题选择。现代陶艺更加关注当下社会生活状态,其理论建构必将推动中国“现代陶艺”的人文担当和指向。三是首次提出陶艺的“烧成美学”“陶艺生态学”等概念。现代陶艺的烧成出现了科技含量高、多元烧制、体验式烧制等态势,同时也存在对返璞归真烧制效果的追求。不同的烧制方法呈现出不同美学效果,如柴烧的素朴之美、坑烧的原始之魅、熏烧的水墨之美、乐烧的体验之乐、复烧的凝重之美、窑变的异象之美等。经过研究,本文提出了两个须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一是“一体创作观”,即从配泥、配釉、制模到制作、烧制等所有工艺环节由一人完成,以实现以陶艺家为主体的原创性创作与审美的统一。二是民族文化的回归,切实坚守民族文化之根,用好中国元素,强化现代陶艺的中国特色。总之,现代陶艺这种泥与火的艺术承载了现代人的生命体验和文化思考,必将在现代转化的道路上越走越光明,越走越宽广。

黄雪婷[4](2020)在《清代十三行外销广作牙雕包装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规定:“外国番商将来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以来,直至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广州成为了中国唯一合法对外贸易的港口,进出口的商品需要经由广州十三行进行交易,丝绸、茶叶、陶瓷、药材等具有中国特色的外销品极受西方各国消费者的喜爱。包装作为这些外销商品中的一类占据一定的数量,且形式多样,有陶瓷、漆、金属等材质所制的,也有体现广雕精工的木雕、竹雕、象牙雕等形式,因受到当时落后的交通运输、工艺制作等生产条件所制约,象牙雕包装大多都在广州地区制作完成。通过广州十三行外销的广作牙雕包装不仅体现出广派象牙雕刻的鬼斧神工,还体现出强烈的“中国风格”,因此受到中西方商人、工匠以及消费者的强烈追捧。清代十三行外销广作牙雕包装的定位为奢侈品,在功能上具有象征使用者地位、包装内容物、保护内容物等实用价值,在文化上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审美价值、精神价值与收藏价值。本文综合运用多种学科方法,以清代十三行外销广作牙雕包装为研究对象,分五个部分对其进行研究。第一部分,联系广州对外贸易史、象牙贸易史与广作牙雕艺术的发展过程,阐述了清代广州十三行的历史背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介绍外销广作牙雕包装的成因与发展,理清引发其产生与制约其发展的政治、历史、地理、经济、工艺等因素,最后以18~19世纪西方国家所流行的“中国风格”潮流为指引,分析广州十三行时期的中西方设计艺术交流。第二部分,以清代十三行外销广作牙雕包装在西方国家的销售与嬗变为线索,将包装按照功能形态进行分类,初步构建了清代十三行外销广作牙雕包装的学术概念,并分析包装面向人群的生活习惯、文化指涉与审美取向。第三部分,总结清代十三行外销广作牙雕包装的艺术特征,论述其所蕴含的中式艺术特征与西方艺术风格。第四部分,基于美的法则论述清代十三行外销广作牙雕包装通过材料属性、工艺技术、艺术形式与文化内涵所体现出来的设计美学特征。第五部分,以中国“文化自信”提倡、“一带一路”政策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文化建设”为导向,探索清代十三行外销广作牙雕包装艺术在现代包装中传承策略,分析清代十三行外销广作牙雕包装艺术在现代包装中的应用。

宋哲琦[5](2020)在《《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文中研究说明《装饰》作为国内重要的艺术设计类核心期刊,从1958年创刊起,与中国设计共同成长,记录了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汇集了国内外着名专家学者。以《装饰》作为展现学术思想、指导学科实践的平台。本文以《装饰》发展历程为线索,通过期刊分析、文献分析、表格梳理、人物访谈等的研究方法,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的内容侧重点将杂志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分析,论述《装饰》与中国设计文化发展之间的关联,并对20年来的杂志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更全面的阐述该杂志的发展历程与时代背景下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及对《装饰》、对中国设计文化、教育的作用与影响进行总结。

韦红军[6](2020)在《日用陶瓷童趣主题装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突破了以往对日用陶瓷装饰语言的研究方式,侧重于对“童趣主题装饰”的研究,本文从日用陶瓷童趣主题装饰的概念界定、演变、类型、设计方法以及工艺技术材料对日用陶瓷童趣主题装饰的影响;日用陶瓷童趣装饰未来的发展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对大量的实例进行归纳和整理,对童趣主题装饰这一课题进行论证。随着我国经济快速的发展,人们对日用陶瓷装饰审美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装饰图案在日用陶瓷产品设计中所占地位越来越重要。在日用陶瓷装饰中,童趣主题装饰立足于儿童的视角为儿童而设计,表现形式自由多样,题材丰富多彩;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和广大的消费市场。童趣主题装饰只有保持源源不断的创新才能满足消费者对日用陶瓷产品装饰的审美需求。

周骏杰[7](2019)在《论现代陶瓷综合装饰的艺术表达》文中研究说明陶瓷装饰艺术伴随着陶瓷历史的发展,在不同的时代具备不同的审美特征。随着时代的变迁,在大众审美需求不断提升,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基础上,装饰工艺得到革新和发展。在此条件下,现代陶瓷综合装饰艺术以独特的魅力吸引大众,在扎根于传统的同时,立足于当代,并显现出旺盛的生命力。现代陶瓷综合装饰是集彩绘、色釉、刻划、堆贴等多种不同属性的装饰手法于一体,灵活多变的表现形式能充分呈现出陶瓷艺术工作者的艺术理念和情感思想。研究现代陶瓷综合装饰中的艺术表达目的是使陶瓷艺术工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得以借鉴,为陶瓷艺术的创作提供理论基础。本文从论述现代陶瓷综合装饰概念和发展历程着手,充分挖掘现代陶瓷综合装饰的内在涵义。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典籍、图片资料,对现代陶瓷综合装饰中常用的表现形式进行梳理。同时,立足于艺术审美的角度,剖析现代陶瓷综合装饰中的审美特征并论述其艺术表达的基本原理。最后,揭示现代陶瓷综合装饰对于陶瓷艺术创作的价值与意义,推动现代陶瓷艺术的发展。

朱曼宁[8](2019)在《建筑彩画艺术形式在室内装饰中的塑造探析》文中研究表明建筑彩画艺术形式是我国古代建筑装饰中发展较为完整的装饰系统,其形式和工艺都在装饰领域独树一帜。本文在分析其样式及文化的基础上,系统地对它的历史脉络进行了归纳梳理,解读了它成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原因。在当下,一个优秀的传统装饰形式得以运用,不仅要展示其形式美,还需对传统文脉的延续以及维持其特有的装饰风格着重要意义。与此同时,其创新形式也应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而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对建筑彩画艺术形式进行深入了解、分析和研究并进行实践考察和实例收集整理后,发现在其传承发展的前进道路上仍面临着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如对建筑彩画装饰形式的认知比较老旧;人们对其的关注度普遍较低;稍有研究的设计者也未开拓出传承发展的新兴之路。本课题主要以建筑彩画在当下的传承发展为主位的视角,力图能为当下提供新的开拓性思路或改良角度,为其引入室内装饰环境中的创新塑造,提出一些具体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同时结合现代科技和材料的发展、当下人们的审美意识、多元文化冲击下的新思路甚至其它传统领域或材质的发展运用,使建筑彩画能够真正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本文共分为五个篇章:(一)绪论。在对课题提出概念的基础上,对课题的来源、背景进行说明,明确所探析领域的相关概念,分析当前对建筑彩画艺术形式的研究现状。(二)建筑彩画历史脉络及相关元素综述。对研究的对象——“建筑彩画”的发展历史和表现形式进行系统地梳理,并从其作用、结构、纹样及文化方面进行总结。(三)探究现代建筑彩画艺术的承袭。收集整理了大量实例,分别从彩画符号、色彩和构图三个方向对建筑彩画在现代的应用案例进行介绍和分析,并结合当下建筑彩画艺术发展面临的局限性,试图通过其他传统艺术形式在室内装饰中的应用实例开拓思路。(四)建筑彩画艺术介入室内装饰中的创新表达。根据前几章的分析归纳出建筑彩画在室内装饰中发展的主要思路和基本原则,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当下人们的需求和审美取向为突破点,通过对国内外多种形式的室内装饰优秀案例分析,总结出建筑彩画通过转换载体、运用新材料和新技术、平衡空间氛围的三个切入点,并分别从“形”、“意”、“境”三个角度融入室内装饰的设计方法。(五)室内装饰下建筑彩画艺术的创新发展展望。总结了建筑彩画艺术在室内装饰中的创新的必要性并对未来发展做了展望。希望借助本文的研究,对建筑彩画乃至传统装饰文化的传承创新开启多方联系的发展思路并为行业带来启发意义,为其以后的发展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

孙虹睿[9](2019)在《“陶瓷书法”定义现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陶瓷书法”是处于发展中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在理论研究上并没有太多成果。对于“陶瓷书法”的理论探索,大部分都是些散段性的论述。陶瓷和书法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这两种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有大量结合的艺术作品;关于陶瓷、书法两种艺术的理论研究在时间的沉积中,已经有了很多的研究成果,无论从实物还是文献着作上,都为“陶瓷书法”这一新的艺术形式的理论探索提供了丰厚的基础。本文主要针对当代(截止到2018年)关于“陶瓷书法”理论研究中有关“陶瓷书法”定义的研究现状来进行研究和整理,希望能对“陶瓷书法”定义的研究状态,有一个全面、系统而客观的反映,且较为学术的概括和总结,为今后的进一步深入研究“陶瓷书法”的定义,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本文整体上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分为三个时间段1987——2005年、2006——2008年、2009——2018年,对每个时间段中“陶瓷书法”理论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以“陶瓷书法”定义的解读为中心,并通过在不同方面、从不同角度、以不同背景等的分析,来客观地反映不同时期对“陶瓷书法”的定义的研究状况,反映不同时间段人们对“陶瓷书法”的认知的变化。第二部分,在对整个研究状况进行梳理后,总结当代关于“陶瓷书法”定义研究在不同时间段的成果与水平,并将每个阶段“陶瓷书法”的定义进行横向比较,从一个整体的视角重新审视“陶瓷书法”的定义,针对其中的问题,层层分析,以得出在当代对于“陶瓷书法”定义界定的客观、理性、公正的评价。

潘梦梅[10](2015)在《艺随工变—论中国古代陶瓷工艺对陶瓷艺术发展的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陶瓷工艺在陶瓷艺术发展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针对陶瓷工艺与陶瓷艺术之间关系的研究还比较匮乏。因此本课题以陶瓷工艺为研究对象,运用历史性研究方法、逻辑论证方法、定量分析法、个案解析方法等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旨在从多角度论证陶瓷工艺在陶瓷艺术发展过程中具有重大作用。第一、从原料工艺的角度出发,提出不同的陶瓷材料决定着陶瓷艺术的不同特征。分别从泥料、釉料、色料三种原料的发展给陶瓷艺术带来的影响进行论证。第二,从成型方式的角度出发,分析不同的成型方式会影响陶瓷艺术的造型;第三,从装饰工艺的角度出发,得出装饰工艺的发展不断丰富陶瓷艺术;第四、从窑炉工艺的角度出发,针对烧成温度、烧成气氛、装烧方式三个方面展开研究,得出窑炉工艺的改变对陶瓷艺术的造型、装饰、细节都有影响。本文通过研究传统陶瓷工艺对陶瓷艺术创新的作用,力图推动陶瓷工艺研究者加快开发新的工艺技术,陶瓷艺术创作者加大对新材料的利用,使用新的工艺,做出新的作品。

二、论陶瓷工艺技术对装饰艺术形式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陶瓷工艺技术对装饰艺术形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现代漆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
    第二节 现代漆画研究问题的提出及其理论梳理
    第三节 中国现代漆画研究的相关说明
    第四节 研究方法、研究目的、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第五节 研究的基本思路、内容与结构框架
第一章 中国现代漆画的源流
    第一节 中国古代传统漆绘
        一 中国古代漆艺术的历史源流
        二 中国古代漆艺术的工艺传承
        三、中国古代漆艺术的文化发展脉络与缺失
        四、中国古代漆绘的发展沿革
    第二节 东亚古代漆绘的源流
        一、汉四郡时代的朝鲜半岛漆艺术
        二 鉴真东渡与日本古代漆艺术的“师法中华”
        三 南洋漆艺术的“副中心”
        四 琉球与台湾的古代漆艺术
    第三节 欧洲近现代漆艺术的崛起
        一 十三世纪始始中欧漆艺交流简述
        二 欧洲新艺术运动与1900 年巴黎博览会
        三 欧洲装饰艺术运动与漆画代表人物
        四 近现代欧洲化学漆及其工艺价值与影响
第二章 中国现代漆画的产生
    第一节 日本江户时代的漆艺术与明代“倭漆”的兴起
        一 飞鸟时代的漆艺术觉醒与镰仓时代漆艺术的成熟
        二 江户时代漆艺术的崛起
        三 中国明代漆艺术的退步
        四 福州沈家脱胎与薄料工艺
    第二节 中国现代漆画的“洋血统”
        一 密陀绘工艺
        二 螺钿镶嵌工艺的历史传承
        三 明清时期漆器的“和风”盛行
        四 近现代欧洲漆艺崛起的影响
    第三节 中国现代漆画三位奠基人
        一 雷圭元:“代用品”与新观念的首倡者
        二 沈福文:西洋绘画与古代漆绘的合成者
        三 李之卿:古代漆艺现代化的推陈出新者
第三章 中国现代漆画的发展
    第一节 越南磨漆画的影响
        一 越南磨漆画的源起
        二 抗法抗美战争中的越南漆画家
        三 越南磨漆画在“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系列美展的影响
        四 五十年代末越南磨漆画对中国美术界引起的轰动
    第二节 艺术魅力、时局影响与体制因素
        一 由“漆绘”到“漆画”、由“手艺人”到“画家”
        二 20 世纪新材料、新技法和新工艺的突破
        三 “美展体制”与政府主管部门的鼓励、扶植
        四 现代绘事与古代工艺的契合点
    第三节 中国现代漆画发展时期的人和事
        一 五六十年代的中国现代漆画创作群体
        二 领军人物乔十光
        三 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价值
        四 20 世纪后半叶的中国漆画展事活动
第四章 中国现代漆画的繁荣
    第一节 中国现代漆画发展现状
        一 全国院校现代漆画教育现状评估
        二 代表人物与代表作品
        三 漆艺企业总体没落与工作坊的兴起
        四 “院体派”的艺术高度
    第二节 中国现代漆画得失谈
        一 “美展体制”退潮的巨大影响
        二 画廊的市场主导作用
        三 东西洋漆艺术的启示
        四 漆画家的“内修”与“外功”
    第三节 中国现代漆画的评估与前瞻
        一 不可遏止的潮流:新材料、新工艺、新形式
        二 传统绘事技法的保留与革新
        三 漆艺术在艺术表现体系中的生存与定位
        四 坚守“以漆画世”的宗旨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读博期间公开发表的成果
致谢

(2)从景德镇人民瓷厂日用瓷论陶瓷设计与陶瓷工艺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本文选题来源
    1.2 本文目的、意义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2.3 研究方法
    1.3 研究现状
        1.3.1 有关人民瓷厂的研究
        1.3.2 有关工艺和设计的研究
        1.3.3 有关新中国景德镇陶瓷发展的研究
        1.3.4 研究述评
    1.4 本文的相关范畴的界定
        1.4.1 陶瓷设计概念界定
        1.4.2 陶瓷工艺概念界定
2 景德镇人民瓷厂及其日用瓷发展概述
    2.1 人民瓷厂以青花装饰工艺为专长形成其特色
    2.2 人民瓷厂的日用瓷设计发展脉络
    2.3 人民瓷厂的日用瓷生产工艺发展及变革
3 日用瓷中设计与工艺的互为实现
    3.1 陶瓷工艺是陶瓷设计呈现的基础
        3.1.1 原料工艺影响产品材质
        3.1.2 成型工艺塑造产品造型
        3.1.3 装饰工艺美化产品外观
        3.1.4 烧成工艺改变产品性能
    3.2 陶瓷设计是陶瓷工艺转为产品的手段
        3.2.1 设计使工艺转变产品的功能
        3.2.2 设计使工艺转为产品的文化
4 日用瓷中设计与工艺的互为促进
    4.1 陶瓷设计引导陶瓷工艺的提升
        4.1.1 品质性需求促进原料工艺的精制
        4.1.2 功能性需求促进成型工艺的改良
        4.1.3 审美性需求促进装饰工艺的丰富
        4.1.4 配套性需求促进窑炉工艺的改革
    4.2 陶瓷工艺推动陶瓷设计的发展
        4.2.1 造型与功能的创新
        4.2.2 装饰艺术的多样化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图片来源
附录 A 景德镇人民瓷厂代表性日用瓷产品
    表1.景德镇人民瓷厂青花瓷茶咖具
    表2.景德镇人民瓷厂青花瓷餐具
    表3.景德镇人民瓷厂青花瓷酒具

(3)中国“现代陶艺”的审美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中国“现代陶艺”审美问题研究的必要性
        (一) 中国“现代陶艺”概念内涵的争议
        (二) 中国“现代陶艺”审美问题研究的学术价值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论文研究方法、结构和意义
        (一) 主要研究方法
        (二) 论文组织结构
        (三) 论文研究意义
第一章 中国“现代陶艺”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中国“现代陶艺”概念的辨析
        一、“陶瓷工艺美术”与“现代陶艺”
        二、“陶瓷艺术”与“现代陶艺”
        三、“当代陶艺”与“现代陶艺”
        四、“现代陶艺”与“现代性”
    第二节 中国“现代陶艺”的催生因子
        一、传统陶瓷的创新需求
        二、美日现代陶艺的冲击
    第三节 中国“现代陶艺”的发展分期
        一、萌芽时期
        二、兴起时期
        三、发展时期
第二章 中国“现代陶艺”的审美重构
    第一节 材料重构
        一、木材介入的返璞归真之美
        二、金属介入的冷峻刚烈之美
        三、玻璃介入的纯净典雅之美
        四、纤维介入的自然轻盈之美
        五、有机物介入的奇思妙想之美
    第二节 造型重构
        一、传统造型的解构之美
        二、形式构造的自由之美
        三、拼贴塑型的再造之美
    第三节 装饰重构
        一、自然元素的植入
        二、陶瓷画布的延伸
        三、肌理语言的强化
    第四节 工艺重构
        一、基于传统的工艺重构
        二、颠覆传统的工艺重构
        三、科技革新引发的重构
第三章 中国“现代陶艺”的审美特质
    第一节 理念特质:观念至上
        一、从技术至上到观念至上
        二、现代陶艺对观念的推崇
    第二节 创作特质:个性化表现
        一、从批量化生产到个性化表现
        二、现代陶艺创作方式的个性化表现
    第三节 语言特质:得意忘言
        一、中国“现代陶艺”的抽象语言特征
        二、中国“现代陶艺”的抽象语言表现
    第四节 情感特质:象为心声
        一、传统陶瓷求实用
        二、现代陶艺尚心象
    第五节 材质特质:超越泥性
        一、从表现泥性到超越泥性
        二、超越泥性的极限表达
    第六节 美感特质:偶然天成
        一、现代陶艺的“缺陷美”
        二、现代陶艺的“含蓄美”
        三、现代陶艺的“模糊美”
第四章 中西“现代陶艺”的审美比较
    第一节 中西现代陶艺生成语境的差异
        一、影响西方陶艺诞生的文化因素
        二、中国现代陶艺的二元难题
    第二节 中西陶艺审美的共通性
        一、“器”的反叛
        二、“手工”的重生
        三、“范式”的突破
        四、“陌生化”的美学追求
    第三节 中西陶艺审美的差异性
        一、西方陶艺的自由性与极限探索
        二、中国现代陶艺的文化印记与民族情结
第五章 中国“现代陶艺”的审美走向及未来发展
    第一节 中国现代陶艺的新方向
        一、陶艺装置的新形式
        二、环境陶艺的新发展
        三、实验陶艺的新探索
        四、科技介入的新融合
    第二节 现代陶艺审美批评理论的构建
        一、现代陶艺审美批评现状与问题
        二、现代陶艺审美批评方法
        三、现代陶艺审美批评意识
    第三节 “烧成美学”的初步构想
        一、柴烧的质朴之美
        二、坑烧的原始之魅
        三、熏烧的水墨之美
        四、乐烧的体验之乐
        五、窑变的异象之美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清代十三行外销广作牙雕包装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研究背景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现状
    1.6 研究内容
    1.7 研究对象
    1.8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清代十三行外销广作牙雕包装的发展背景
    2.1 广州十三行
        2.1.1 地理环境
        2.1.2 历史沿革
        2.1.3 社会环境
    2.2 广作牙雕艺术
    2.3 广州十三行时期的中西方设计艺术交流
        2.3.1 十三行外销品为西方设计艺术注入活力
        2.3.2 西方设计艺术融入到十三行外销品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清代十三行外销广作牙雕包装的种类
    3.1 文玩包装
        3.1.1 文具包装
        3.1.2 赏玩包装
    3.2 食品包装
        3.2.1 餐具
        3.2.2 茶叶包装
    3.3 药品包装
        3.3.1 鼻烟包装
        3.3.2 卷烟包装
    3.4 妆奁类包装
        3.4.1 首饰包装
        3.4.2 化妆品包装
        3.4.3 女红用品包装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清代十三行外销广作牙雕包装的艺术特征
    4.1 题材特征
        4.1.1 中式题材
        4.1.2 西式题材
    4.2 造型特征
        4.2.1 盒类
        4.2.2 瓶类
        4.2.3 罐类
        4.2.4 其他造型
    4.3 装饰特征
        4.3.1 保持原色
        4.3.2 繁而有序
        4.3.3 画面立体
        4.3.4 比例协调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清代十三行外销广作牙雕包装的设计美学
    5.1 天然本色的材质美
        5.1.1 柔和莹润的色彩光泽
        5.1.2 分明有序的象牙肌理
    5.2 巧能显艺的工艺美
        5.2.1 精镂细刻的象牙雕刻工艺
        5.2.2 浑然一体的象牙拼镶工艺
        5.2.3 通透细密的牙丝编缀工艺
    5.3 包罗万象的形式美
        5.3.1 变化与统一
        5.3.2 对称与平衡
        5.3.3 比例与尺度
        5.3.4 节奏与韵律
    5.4 以形写神的意蕴美
        5.4.1 艺术形象的意境营造
        5.4.2 文化内涵的和而不同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清代十三行外销广作牙雕包装艺术在现代包装中的传承与创新
    6.1 清代十三行外销广作牙雕包装艺术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传承策略
        6.1.1 广作牙雕艺术的传承现状
        6.1.2 清代十三行外销广作牙雕包装艺术在现代包装中的传承趋势
        6.1.3 清代十三行外销广作牙雕包装艺术在现代包装中的传承策略
    6.2 清代十三行外销广作牙雕包装艺术与现代包装设计相结合
        6.2.1 寻求清代十三行外销广作牙雕包装与现代包装设计“形”上的契合点
        6.2.2 寻求清代十三行外销广作牙雕包装与现代包装设计“意”上的契合点
        6.2.3 寻求清代十三行外销广作牙雕包装与现代包装设计“神”上的契合点
    6.3 清代十三行外销广作牙雕包装艺术在现代包装中的应用分析
        6.3.1 视觉符号“形”的借鉴
        6.3.2 视觉符号“意”的延续
        6.3.3 视觉符号“神”的传达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附录

(5)《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2.1 期刊论文类
        1.2.2 专着类
    1.3 研究的方法、思路
        1.3.1 研究的方法
        1.3.2 研究的思路
2 百花盛开的工艺美术发展(1958-1961)
    2.1 《装饰》创刊溯源
    2.2 《装饰》杂志风格主要视觉特点
        2.2.1 封面文字
        2.2.2 封面视觉图案
        2.2.3 内页版面设计
    2.3 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
        2.3.1 重新重视民间美术
        2.3.2 指导工艺美术创作
    2.4 为美化人民生活服务
        2.4.1 面向大众生活创作
        2.4.2 向西方世界开展学习
3 求索争鸣的设计萌芽(1980-1996)
    3.1 复刊时代背景
    3.2 《装饰》视觉元素的变化
        3.2.1 封面设计形式的探索
        3.2.2 封面主体立意的变迁
        3.2.3 内页版式的有序与变化
    3.3 工艺美术的变革
        3.3.1 “工艺美术“名词的局限
        3.3.2 “装饰热”的兴起
    3.4 现代化的新浪潮
        3.4.1 科技与艺术的大讨论
        3.4.2 现代设计的浪潮
    3.5 《装饰》步伐的“守”与“进”
4 对话世界文化自信的设计现代化(1997-2018)
    4.1 走入“全球化”
    4.2 《装饰》设计的多元化
        4.2.1 和谐的整体性
        4.2.2 现代感的民族美
        4.2.3 敢于尝试的创意美
        4.2.4 版式装饰的简洁美
    4.3 开放视野立足传统
        4.3.1 工艺美术的新发展
        4.3.2 设计批评的引入
        4.3.3 中国创造带来的思考
    4.4 面向时代关注当下
        4.4.1 设计的伦理学问题
        4.4.2 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4.4.3 从设计艺术到设计科学
    4.5 《装饰》内容的“质”与“量”
5 总结
    5.1 从工艺美术到现代设计
    5.2 从教育理论到学科实践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采访文字稿
附录二 《装饰》1958-2018杂志封面
附录三 《装饰》1958-2018文章整理
作者简介

(6)日用陶瓷童趣主题装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问题
    1.2 研究现状
    1.3 创新点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
2 日用陶瓷童趣主题装饰综述
    2.1 童趣主题装饰的界定
    2.2 日用陶瓷童趣主题装饰的演变
    2.3 童趣主题装饰的属性
        2.3.1 审美性
        2.3.2 功能性
        2.3.3 教育性
3 日用陶瓷童趣主题装饰的类型
    3.1 童趣主题装饰——婴戏
    3.2 童趣主题装饰——卡通
4 日用陶瓷童趣主题装饰的因素
    4.1 工艺和技术对应用的影响
        4.1.1 手工艺在童趣主题装饰中的应用
        4.1.2 贴花纸工艺在童趣主题装饰中的应用
        4.1.3 新材料和烧成技术在童趣主题装饰中的应用
    4.2 童趣主题装饰的设计与装饰方法
        4.2.1 儿童生活情境的观察与提炼
        4.2.2 童趣主题装饰色彩的运用
        4.2.3 童趣主题装饰的艺术性表现
        4.2.4 童趣主题装饰和日用陶瓷器皿的结合
        4.2.5 陶瓷产品设计的调整
    4.3 影视卡通图案的影响
    4.4 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5 日用陶瓷童趣主题装饰的发展趋势
    5.1 童趣主题装饰的继承与创新
    5.2 童趣主题装饰在日用陶瓷产业中的应用
6 结论
    6.1 论文结论
    6.2 今后的研究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图表来源

(7)论现代陶瓷综合装饰的艺术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来源
    1.2 选择该课题的原因及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及实施方案
2 陶瓷综合装饰概述
    2.1 陶瓷综合装饰的概念
    2.2 陶瓷综合装饰的发展历程
    2.3 陶瓷综合装饰艺术的创作过程
3 现代陶瓷综合装饰中的审美特征
    3.1 综合装饰的匠心之美
    3.2 综合装饰的多元之美
    3.3 综合装饰的和谐之美
4 现代陶瓷综合装饰中的表现形式
    4.1 釉下与釉上的融合
    4.2 刻划与彩绘的交融
    4.3 色釉与其他装饰手法的构建
5 现代陶瓷综合装饰艺术表达的基本原理
    5.1 色彩间的协调运用
    5.2 形式美法则的灵活表现
    5.3 装饰技法的主宾分明
6 现代陶瓷综合装饰对陶瓷艺术的价值与意义
    6.1 拓展陶瓷装饰的艺术风格
    6.2 丰富陶瓷艺术的表现语言
    6.3 拓宽陶瓷艺术工作者创作的自由度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8)建筑彩画艺术形式在室内装饰中的塑造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背景
        1.1.1 室内装饰设计中堆砌的传统艺术形式亟需转型
        1.1.2 建筑彩画及当下室内设计文化现状
    1.2 研究对象的概念界定
        1.2.1 传统建筑装饰
        1.2.2 建筑彩画
        1.2.3 室内装饰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课题的研究现状
        1.4.1 国内的研究现状
        1.4.2 国外的研究现状
    1.5 课题研究创新点与研究方法
        1.5.1 课题研究创新点
        1.5.2 研究方法
    1.6 论文研究框架
第二章 建筑彩画历史脉络及相关元素综述
    2.1 建筑彩画的衍变历程
        2.1.1 早期建筑彩画
        2.1.2 宋代建筑彩画
        2.1.3 元代建筑彩画
        2.1.4 明代建筑彩画
        2.1.5 清代建筑彩画
        2.1.6 近代建筑彩画
    2.2 建筑彩画的作用及构成
        2.2.1 建筑彩画的作用
        2.2.2 结构与纹样
        2.2.3 工艺与色彩
    2.3 建筑彩画的文化基因
        2.3.1 自然环境及地域的因素
        2.3.2 社会政治的因素
        2.3.3 传统文化的因素
第三章 探究现代建筑彩画艺术的承袭
    3.1 建筑彩画艺术传承实例探究分析
        3.1.1 建筑彩画装饰符号的提取
        3.1.2 建筑彩画色彩体系的提取
        3.1.3 建筑彩画构图的创造性延续
    3.2 建筑彩画艺术面临的局限性
        3.2.1 传承的误区与障碍
        3.2.2 大众的认知性
    3.3 其他传统艺术形式融入室内装饰的启示范例
        3.3.1 陶瓷艺术形式在室内装饰中的表现
        3.3.2 纤维艺术形式在室内装饰中的表现
第四章 建筑彩画艺术介入室内装饰中的创新表达
    4.1 建筑彩画艺术在室内装饰中创新的重要缘由
        4.1.1 文化基因的延续
        4.1.2 生活方式的转变
        4.1.3 民族情结的迸发
    4.2 传承建筑彩画装饰艺术的主要思路
        4.2.1 摒弃静态,着重动态
        4.2.2 防止盲目,取其精华
    4.3 建筑彩画艺术形式在室内装饰中的基本原则
        4.3.1 整体化原则
        4.3.2 弹性原则
        4.3.3 时代适应性原则
    4.4 建筑彩画艺术形式在室内装饰中的设计方法
        4.4.1 “形”的提取——用新材料、新技术激发感官体验
        4.4.2 “意”的提取——通过载体转换开启文化记忆
        4.4.3 “境”的提取——平衡空间整体氛围进行情感渗透
        4.4.4 小结
第五章 室内装饰下建筑彩画艺术的创新发展展望
    5.1 以推广应用范围为出发点
    5.2 以符合时代发展浪潮为连接点
    5.3 以提升大众审美能力为关键点
结语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附录

(9)“陶瓷书法”定义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概念界定与研究方法
        1.2.1 概念界定
        1.2.2 研究现状
        1.2.3 研究方法
2 不同阶段下“陶瓷书法”定义研究的状况概述
    2.1 1987年至2005 年——“陶瓷书法”一词的出现
        2.1.1 基于陶瓷装饰的“陶瓷书法”认知
        2.1.2 基于陶瓷工艺的“陶瓷书法”认知
        2.1.3 小结
    2.2 2006 年至2008 年——“陶瓷书法”的初始解读
        2.2.1 尝试着给“陶瓷书法”下定义
        2.2.3 丰富的创作形式解读“陶瓷书法”
        2.2.4 以陶瓷材质审美特征阐述“陶瓷书法”
        2.2.5 现代观念下的创作诠释“陶瓷书法”
        2.2.6 小结
    2.3 2009 年至2018 年——更宽的视角解读“陶瓷书法”
        2.3.1 进一步试读“陶瓷书法”定义
        2.3.2 从多样的陶瓷工艺技法来阐述“陶瓷书法”
        2.3.3 以各类陶瓷中的创作来说明“陶瓷书法”
        2.3.4 小结
    2.4 本章小结
3 关于“陶瓷书法”定义的比较分析
    3.1 从陶瓷装饰上的“书法”到有关书法定义的思考
        3.1.1 书法与日常书写
        3.1.2 书法艺术的确立
        3.1.3 书法的定义是“陶瓷书法”定义的前提
    3.2 装饰艺术与“陶瓷书法”定义的关系
        3.2.1 “陶瓷书法”的工艺性
        3.2.2 传统观念下的陶瓷艺术创造
        3.2.3 “陶瓷书法”定义的局限性
    3.3 关于“陶瓷书法”的定义
4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插图来源
附录B:1987至2018 年“陶瓷书法”理论相关文献一览表

(10)艺随工变—论中国古代陶瓷工艺对陶瓷艺术发展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课题来源
    1.2 课题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的目的
        1.3.2 研究的意义
    1.4 论文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 陶瓷工艺与与陶瓷艺术
    2.1 陶瓷工艺与陶瓷艺术的概念界定
        2.1.1 陶瓷工艺的概念界定
        2.1.2 陶瓷艺术的概念界定
    2.2 陶瓷工艺的分类
    2.3 古代陶瓷工艺对陶瓷艺术发展的作用
        2.3.1 从陶器的起源来谈
        2.3.2 从古代陶瓷工艺的发展来谈
3 材料的不同是陶瓷艺术改变的内因
    3.1 泥料的不同决定陶瓷艺术风格的不同
        3.1.1 泥料的不同带来不同的陶瓷艺术
        3.1.1.1 不同地域的泥料
        3.1.1.2 不同种类的泥料
        3.1.2 泥料工艺的发展改变陶瓷艺术的风格
        3.1.2.1 泥料加工工艺的发展
        3.1.2.2 泥料配方的升级
    3.2 釉料的发展改变陶瓷艺术的外表
        3.2.1 釉给陶瓷穿上了光滑的外表
        3.2.2 坯釉适应性丰富釉面肌理
        3.2.3 着色剂的发展丰富陶瓷颜色
    3.3 色料的发展不断丰富陶瓷彩绘艺术
        3.3.1 彩陶的出现
        3.3.2 釉里红的诞生
4 成型工艺的发展推动陶瓷造型艺术的改变
    4.1 “徒手成型法”带来的陶瓷造型艺术
        4.1.1 捏塑成型法
        4.1.2 雕塑成型法
        4.1.3 泥条盘筑法
    4.2 “机械成型法”带来的陶瓷造型艺术
        4.2.1 轮制
        4.2.2 修坯
        4.2.3 模制
5 装饰工艺的创新促进陶瓷装饰艺术的丰富
    5.1 坯体装饰工艺的创新促进陶瓷器表的丰富
        5.1.1 表面修饰
        5.1.2 纹饰装饰
        5.1.3 绞胎工艺
    5.2 釉色装饰工艺的创新促进陶瓷釉装饰的丰富
        5.2.1 隋代施半截釉
        5.2.2 唐代色斑釉
    5.3 彩绘装饰工艺的创新促进陶瓷彩绘艺术的发展
        5.3.1 彩陶到彩绘陶的转变
        5.3.2 釉下彩到釉上彩的发展
        5.3.3 同种彩绘装饰技法的创新
        5.3.4 不同彩绘装饰相结合
6 窑炉工艺发展是陶瓷艺术改变的条件
    6.1 烧成温度的提高实现陶瓷艺术质的变化
        6.1.1 窑炉的出现对烧成温度的提高
        6.1.2 窑炉结构发展对烧成温度的提高
        6.1.3 陶瓷艺术质的改变
    6.2 烧成气氛的不同增加陶瓷艺术色彩的变化
        6.2.1 坯体的呈色变化
        6.2.2 釉色的呈色变化
    6.3 装烧方式的进步改变陶瓷艺术细节变化
        6.3.1 泥饼垫烧改善烧成变形
        6.3.2 支钉烧带来支钉痕
        6.3.3 匣钵烧对陶瓷艺术细节的改变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四、论陶瓷工艺技术对装饰艺术形式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现代漆画研究[D]. 郭立忠. 南京艺术学院, 2021(02)
  • [2]从景德镇人民瓷厂日用瓷论陶瓷设计与陶瓷工艺的关系[D]. 陈雅楠. 景德镇陶瓷大学, 2021
  • [3]中国“现代陶艺”的审美问题研究[D]. 刘木森. 山东大学, 2020(01)
  • [4]清代十三行外销广作牙雕包装设计研究[D]. 黄雪婷.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6)
  • [5]《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D]. 宋哲琦. 浙江大学, 2020(12)
  • [6]日用陶瓷童趣主题装饰研究[D]. 韦红军. 景德镇陶瓷大学, 2020(01)
  • [7]论现代陶瓷综合装饰的艺术表达[D]. 周骏杰. 景德镇陶瓷大学, 2019(03)
  • [8]建筑彩画艺术形式在室内装饰中的塑造探析[D]. 朱曼宁. 南京林业大学, 2019(05)
  • [9]“陶瓷书法”定义现状研究[D]. 孙虹睿. 景德镇陶瓷大学, 2019(03)
  • [10]艺随工变—论中国古代陶瓷工艺对陶瓷艺术发展的作用[D]. 潘梦梅. 景德镇陶瓷学院, 2015(07)

标签:;  ;  ;  ;  ;  

论陶瓷工艺对装饰艺术形式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