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封圈在喷气机械中的使用

密封圈在喷气机械中的使用

一、密封圈在喷射机械中的使用(论文文献综述)

赵向锋[1](2020)在《基于拉瓦尔效应的气水两相喷雾数值模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和原料,随着我国煤矿机械化自动化水平的提升,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与之相反,近年煤矿新发尘肺病人数则呈逐年升高态势。煤矿井下粉尘浓度超标严重,严重危害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喷雾降尘是煤矿井下主要的防尘技术措施。本文在分析喷嘴雾化原理及主要性能指标的基础上,采用基于Fluent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了传统压力型喷嘴的雾化和不同结构、不同工况参数的拉瓦尔效应气水两相喷嘴雾化效果,并在现场进行了雾化除尘对比试验。(1)拉瓦尔效应喷嘴雾化原理是通过拉瓦尔效应作用提高喷嘴气流速度,从而增大气液两相速度差,破碎的雾滴会在气体动力的强烈作用下进一步雾化,形成细水雾。压力旋流喷嘴雾化原理是液体经过旋芯被加速,在离心力作用下飞向固壁,形成一个旋转空腔,液体以相对于周围气体较高的速度喷射而出,并通过气液之间强烈的剪切作用实现液体的雾化。(2)与弧形结构拉瓦尔喷嘴相比,锥形结构由于激波对气流的阻碍作用,导致气流速度较低。分别确定了拉瓦尔喷嘴的收缩段长度、扩张段长度、喉管直径、半锥角等结构参数,数值模拟表明,拉瓦尔效应喷嘴雾粒速度远大于传统的压力旋流喷嘴。(3)液体压力、气液压力比、扩张段半锥角是影响拉瓦尔效应喷嘴的雾化效果的主要因素。在相同的气压下,随着液体压力的增大,雾滴粒径总体呈现出增大的趋势;随着气液压力比的增大,雾滴粒径逐渐减小;喷嘴出口处气流速度在半锥角8°10°范围内逐渐增大,在11°15°范围内趋于平稳。(4)现场开展喷雾降尘对比试验,与传统喷嘴相比,拉瓦尔效应气水两相喷嘴喷雾除尘效果较好,进风巷距、回风巷距和转载机处测点的全尘浓度和呼尘浓度均均得到大幅下降,全尘除尘率均高于80%,最大为85.3%;呼尘除尘率均高于85%,最大为91.6%。该论文有图23幅,表6个,参考文献56篇。

蔡林峰[2](2019)在《满足非道路(国Ⅲ,Ⅳ)排放标准的共轨喷油器设计研发》文中提出21世纪初,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推动物流业急速增长,汽车保有量大幅度增加。汽车污染物的排放给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国家重拳整治污染物排放,推动了道路车机系统污染物排放限制的跨越式发展。而非道路车机的污染物排放限制相比道路车机系统略显滞后。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中大量采用工程机械,促使非道路车机系统的污染物排放治理被提上了议事日程。结合本职工作,本人在非道路高压共轨系统的研发工作中,针对喷油器结构和特征参数进行了重点研究和开发,取得的成果如下:?采用电磁仿真的方法,设计出了高速电磁铁组件。该电磁铁的响应在达到300μs以内的情况下,很好地解决了电磁铁的漏磁和冷却问题,取得国家发明专利。同时,开发过程设计的电磁铁响应工装,可以应用于喷油器生产过程中电磁铁快速检测,提升了工作效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通过利用AmeSim工具进行系统仿真分析,结合试验数据,确定了液力转化机构的关键参数。明确了在满足喷油器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关键参数的取值范围,从而提高了液力转化机构的加工过程能力,提高了生产效率。?通过有限元分析优化,使喷油器的结构更紧凑、零件材质的选用更为合理,从而降低了喷油器的生产成本。?采用科学的试验方法(如正交设计),通过试验设计与试验流程的优化,快速和准确地总结出了喷油器各特征参数对喷油器性能的贡献率。使得在喷油器生产过程中可以合理优化资源配置,将重心放在贡献率大的关键因素上,降低了生产设备投入,有利于工程化应用。?开发的共轨喷油器已成功投产并走向市场,所研发的新型电控共轨喷油器帮助多家发动机厂完成了发动机排放升级,使其发动机满足了非道路第三、四阶段排放要求。通过本次设计成功开发出满足非道路第三、四阶段法规要求的共轨喷油器。为自主研发更高压力的喷油器积累了经验,探索出一套符合自身的快速技术开发流程。目前喷油器已成功运用于叉车、拖拉机等非道路机械上。项目开发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

肖茜[3](2018)在《反应堆压力容器用低合金钢及不锈钢堆焊层在模拟压水堆一回路水中的腐蚀行为》文中研究表明压水堆核电站反应堆压力容器壳体采用低合金钢制造,其内壁堆焊不锈钢。正常情况下低合金钢不与压水堆一回路水直接接触,但当一回路压力边界材料出现破损导致一回路水泄漏时,低合金钢就会接触一回路水。本论文研究在模拟压水堆一回路水泄漏条件下低合金钢的腐蚀行为,可为核电站压力容器可靠性评估和寿命管理提供依据。还研究了不锈钢堆焊层在模拟压水堆一回路水中的氧化行为,并研究通过表面处理来提高其抗氧化能力。本论文主要采用腐蚀浸泡实验和电化学测试、合金表面氧化膜表征(包括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方法,研究了温度、溶液成分、溶解氧、电偶效应等对A508Ⅲ低合金钢在常压与高温高压硼酸溶液中腐蚀行为的影响;并对比了机械抛光、电解抛光与磁电解抛光表面处理后308L堆焊层不锈钢和316L不锈钢在高温水中的氧化行为。主要结论如下:1.在25℃时,A508Ⅲ低合金钢的开路电位状态随硼酸浓度增加会从钝化态向活性溶解态转变。硼酸浓度为0.2 mol/L或更高时,A508Ⅲ低合金钢处于低开路电位状态,对应铁-水体系E-pH图中的活性溶解区,具有较高的腐蚀速率;硼酸浓度为0.1 mol/L或更低时,A508Ⅲ低合金钢的开路电位会随机性地表现为高、中和低三种状态,其中高开路电位处于氧化物稳定区对应较低的腐蚀速率。在含三价铁离子的硼酸溶液中,A508Ⅲ低合金钢的腐蚀速率主要由三价铁离子的浓度决定。2.在25-95℃下,A508Ⅲ低合金钢在含氧和除氧含氢氧化锂的硼酸溶液中的腐蚀速率表现出不同的温度相关性:在自然曝氧溶液中,腐蚀速率随温度升高先增后减,在约70-75℃出现峰值;在除氧浓缩的溶液中,腐蚀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单调增加。自然曝氧溶液中的溶解氧在较高温度下有利于生成保护性的膜而降低腐蚀速率。3.在A508Ⅲ低合金钢-316L不锈钢电偶对中,电偶效应对A508Ⅲ低合金钢在除氧含氢氧化锂的硼酸溶液中的腐蚀行为与不同温度下金属腐蚀速率控制过程有关。当温度低于100℃时,偶合加速了低合金钢的活性溶解腐蚀;在110℃和150℃时,偶合加速低合金钢溶解与氧化成膜反应;在250℃和310℃时,偶合加速低合金钢氧化成膜反应。4.磁电解抛光表面处理显着提高了308L堆焊层不锈钢和316L不锈钢在模拟压水堆一回路高温水中的抗氧化性。在高温水中浸泡后,磁电解抛光316L不锈钢表面仍维持金属光泽,仅形成厚度为纳米级的薄膜,而机械抛光316L不锈钢表面形成了厚度为亚微米级的双层结构氧化膜。机械抛光、电解抛光和磁电解抛光308L不锈钢在高温水中浸泡后表面均形成了厚度为亚微米级的双层结构氧化膜,磁电解抛光试样的内层氧化膜最薄,这与磁电解抛光不锈钢原始表面氧化膜具有更高Cr/(Fe+Ni)有关。

王昭[4](2018)在《湿喷台车臂架结构及其液压系统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事业发展迅猛,矿山巷道、交通隧道等建设工程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态势。而在大断面软弱围岩条件下的混凝土喷浆支护工程中,混凝土湿喷台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国内设计生产的产品性能较国外产品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开展湿喷台车成套设备的技术性能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主要针对湿喷台车臂架结构及液压系统进行性能分析研究,对现有湿喷台车在工作过程中臂架动作响应速度较慢的问题,分析结合负载敏感控制原理及方法,对臂架液压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结合整车的使用工况及施工特点,介绍了各系统组成与结构布局,对整车的驱动系统进行计算选型和其他系统的分析设计。在保证整车动力性与功能完整性的基础上,对原设备臂架液压系统在工作开始时动作响应慢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并利用动态负载敏感技术对臂架液压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提高了臂架动作控制响应的灵敏性。根据具体参数要求,利用SolidWorks对整车的臂架结构进行三维设计,对其施工状态进行分析,分别针对两个典型危险工况,通过ANSYS workbench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整体结构的应力和变形分布情况,随后对主要承重大臂,进一步进行模态分析,得到其前六阶振型与固有频率,确保了臂架结构的可靠性与稳定性。针对臂架液压系统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数学建模和AMESim仿真模型搭建,并分别对优化前和优化后的系统性能进行仿真,由仿真结果对比分析出优化新方案的合理性。对湿喷台车进行出厂调试准备和臂架液压系统现场试验,将采集到的结果与仿真结果进行进一步对比,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正确性与新方案的优越性。通过上述分析研究得到的结论,为湿喷台车后续的性能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研究结果为其他类似工程问题的处理与性能优化研究提供了思路与方法,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与经济效益。

张明杰[5](2017)在《汽轮机密封内流动特性分析及增效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汽轮机组向高参数、大容量方向发展,密封的重要性得到凸显,密封性能直接影响机组的经济性和安全性,高效密封成为大型机组继续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难题之一。因此,对汽轮机密封进行研究,掌握工作机理、研究新型密封结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价值。本文从轴端密封和叶尖密封两方面展开研究工作。本文首先建立迷宫密封三维CFD分析模型,对流场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密封通过密封齿的节流和腔内能量耗散实现流体封严,泄漏量随着压比和密封间隙的增加而增大。螺旋形流动导致周向压力分布不均是产生汽(气)流力的诱因,随着压比和预旋速度的增加,交叉刚度增大,容易诱发转子的低频涡动。在交错齿密封的基础上提出混合齿密封,并对其性能进行计算和比较。结果表明,混合齿密封的泄漏量比交错齿密封低30%,交叉刚度也低于交错齿密封。对混合齿密封进行结构参数分析,发现存在一个最佳横齿高度使性能最优;横齿间隙越小越好,但设计时需要注意横齿间隙应该大于竖齿间隙,防止两道横齿之间发生碰磨。为了更好地分析叶尖密封流动特性,本文将叶尖密封和动叶上下游流场耦合,建立分层单控制体模型,准确预测出叶尖区域欠转流的存在。为了分析密封结构参数的影响,在分层单控制体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混合单控制体模型和混合双控制体模型,对比这三种模型的泄漏量计算结果,最大误差为7.1%。利用混合双控制体模型对密封结构参数进行分析,发现泄漏量随着叶尖间隙的增大而增长,密封腔深度和宽度对泄漏量的影响不显着。提出叶尖气膜复合密封,对其增效能力进行计算和比较。结果表明压降主要发生在气膜密封前后,迷宫密封齿的节流降压作用失效。气膜复合密封增效显着,泄漏量仅为传统迷宫密封的0.75%,效率从原来的91.52%提高到93.73%。对于气膜复合密封,随着气膜厚度的增加,泄漏量增加,效率降低。

谢钊毅[6](2016)在《对置活塞二冲程柴油机喷雾过程的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文中研究说明对置活塞二冲程(Opposed-Piston Two-Stroke Engine,OP2S)柴油机由于其功率密度高、平衡性好、热效率潜力高等特点,在如今对柴油机高强化、轻量化的需求背景下正在获得越来越多国内外研究机构的重视。近年来针对OP2S柴油机增压扫气、换气过程和缸内工作过程的研究已取得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但针对OP2S柴油机燃油喷雾组织过程的系统研究却尚未广泛开展。本文在此种背景下,以折叠曲柄式OP2S柴油机为研究对象,通过仿真与试验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开展OP2S柴油机双喷油器喷雾过程的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本文对比分析了目前常用的几类喷雾可视化测试技术,根据试验要求选定纹影法进行喷雾可视化试验。根据OP2S柴油机燃油喷雾组织方式的特点,开发了一个可实现双喷油器喷雾碰撞的喷雾可视化试验台,分析了不同喷油器布置方案、喷射压力以及喷射背压对喷雾空间分布的影响规律研究,同时为之后的仿真研究提供喷雾模型校核;(2)基于OP2S柴油机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建立发动机缸内工作过程三维CFD仿真模型,根据喷雾可视化试验和整机性能试验结果校核仿真模型;(3)根据对发动机宏观喷雾特性和微观喷雾特性的讨论分析,提出根据喷雾的贯穿距离以及空间扩散率评价喷雾空间发展扩散能力,根据喷雾SMD、燃油蒸发率评价喷雾的蒸发雾化速率以及根据空气利用率、混合气当量比分布评价油气混合质量的研究方法,完善了OP2S柴油机喷雾过程的评价指标;(4)分别研究了喷油器布置方式、喷射压力和背压对OP2S柴油机缸内喷雾的发展、破碎、雾化、蒸发以及扩散过程的影响规律。根据研究结果和OP2S柴油机结构特点确定OP2S柴油机喷雾组织策略,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不同的喷孔油束夹角对喷雾发展、雾化和与空气的混合过程的影响规律,最终确定一个最佳的喷油器油束夹角方向使发动机获得良好的雾化混合质量和燃烧品质;(5)根据OP2S柴油机利用非对称扫气腔的进气口倾角在缸内形成斜轴涡流组织气流运动的特点,以喷雾空间扩散、油气混合质量和速率以及燃烧品质为优化目标,研究不同口倾角对喷雾发展、雾化及与空气的混合过程的影响,最终得到最优的进气口倾角。本文基于以上研究对OP2S柴油机缸内喷雾过程进行探索,为折叠曲柄式OP2S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的设计提供指导依据。

刘小卫[7](2015)在《通用锂基润滑脂雾化过程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油雾润滑技术是利用外界作用力或能量,将液态的润滑油雾化成小颗粒,小颗粒与空气混合成油雾,在自身的压力能下,作用于需要润滑的部位。一般使用的润滑介质选用润滑油,即常用的矿物油,合成油等液体油。但是此种润滑介质不能很好的用于一些极端情况,例如难以经常加油的摩擦部位上。本课题所研究的润滑介质为润滑脂,相比润滑油具有密封作用、减少振动和噪声的效能。因此润滑脂雾化特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通用锂基脂的雾化特性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各个因素对雾化特性的影响作用的大小,为工业环境中选择润滑脂、喷嘴等提供理论参考。由于对润滑脂的雾化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中润滑系统的设计参考了现代较为成熟的无气喷涂技术。对雾化特性理论的研究则参考了润滑油雾化特性。在查阅了上述资料以及对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具体研究目的、内容和方法。首先,对主流的雾化机理、液滴及液膜的破碎机理的认识。对前人的研究进行了总结,阐述了各个解释的适用范围以及其局限性。对各个测量量进行了说明,为下面的系统设计和实验方案奠定了基础。其次参考现有的喷涂技术,对各个部件选型,搭建实验平台。最后通过实验测量不同情况下雾化粒度、喷射流量、雾化角。从而判断黏度、喷嘴截面对雾化特性的影响。通过以上的工作得出下面的结论:(1)使用同一种喷嘴,当使用不同的润滑脂进行喷射雾化时,由于润滑脂粘度的不同使得雾化角不同。而且在一般情况下随着黏度的增大,喷雾角减小。最后由于喷嘴的限制,雾化角不会再增大。而且使用同一种喷嘴喷射不同种类润滑脂时,其雾化粒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其总的趋势总是随着黏度的增大,雾化粒度先变大然后变小。(2)使用同一种润滑脂,当使用不同的喷嘴进行喷射雾化时,由于喷嘴截面的不同使得雾化角不同。同时不同的喷嘴其雾化粒度也是不一样的。说明雾化粒度与喷嘴截面有关。

田新革[8](2014)在《高海拔西藏旁多水利枢纽工程TBM监测维护与刀具损耗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地铁、铁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大规模的建设,有着大量的大长隧道需要建设。TBM施工技术以快速、安全、环保等优势,逐渐成为越来越多的隧道工程的主要施工方式之一。TBM的步进方案、刀具的磨损、在线监测以及设备的维护保养等内容的研究对TBM的施工效率的提高,节约施工成本有着重要的意义。西藏旁多水利枢纽工程是国内乃至世界上,第一个将TBM施工应用于海拔高度大于4000m的工程。本论文以该工程为背景,对工程当地的地质资料进行了分析,在现场记录了刀具损耗的相关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对TBM刀具磨损、损耗规律进行了研究;另外,笔者在现场参与TBM组装、调试、步进及施工等相关工作,对TBM的步进方案、在线监测系统及设备的维护保养等方面又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本文研究表明,在IV类围岩条件下,不同的岩性的岩石对于刀具的磨损情况也是大有不同的。在岩石较硬的砂岩洞段,刀具的磨损较大,而在岩石相对较软的炭质页岩洞段,刀具的磨损就相对较小。另外,在同类岩石的洞段,各刀位刀具的磨损还与滚刀距离刀盘中心的位置有关,即距刀盘中心越远刀具磨损量越大。此外,通过对本工程TBM步进方案的研究,提出了本工程条件下的TBM步进的优化方案。通过对在线监测及设备维护保养等方面的研究,研究在线监测监测设备的参数及传感器布置的位置,总结出针对于本工程的维护保养规程,对于工程的后期施工及类似工程的故障监测诊断及保养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秦华生[9](2013)在《BW-150泥浆泵排量不均匀度和关键零件寿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摘要:在现代钻井作业中,泥浆泵俗有钻机“心脏”之称。而泵阀、活塞等零件容易损坏,维护成本高,影响泥浆泵寿命,亟待解决。本文以铜陵有色公司使用的BW-150泥浆泵为研究对象,针对排量波动、易损件寿命短等问题,开展了泥浆泵排量不均匀度分析和关键零部件结构改进,为提高泥浆泵的使用寿命和性能提供参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对BW-150泥浆泵进行实物测绘,建立泵体3D模型图。分析曲柄连杆机构、活塞等运动特性;推导了泥浆泵的瞬时排量、平均排量计算公式;根据BW-150泥浆泵结构尺寸、技术参数分析产生排量和压力波动的原因;在Pro/E下完成泵的动力仿真,验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从降低泵的排量和压力波动、提高易损件寿命角度出发,提出采用对不同λ值的泥浆泵分类计算空气包气囊体积的方法,确定BW-150泥浆泵的气囊体积。(2)研究了泥浆泵活塞的主要失效形式,建立了活塞的受力分析模型,对活塞皮碗在多种工作状态下的应力应变情况进行有限元分析,研究发现皮碗的根部与端部应力值最大,易出现裂纹等。采用分析结果改进活塞结构,并通过实验验证,发现改进后的活塞皮碗寿命由13.56h提高至32.88h。(3)研究了泵阀的工作性能,分析了泵阀的主要失效形式,并提出了提升泵阀结构改进措施。对泵阀阀箱在最大工作压力(7MPa)下的应力分布情况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最大应力出现在泵阀安装孔腔附近,造成沿Y方向应变量约为0.37×10-5。阀箱总体强度符合要求,并可适当减小壁厚。

张强[10](2009)在《透平机械中密封气流激振及泄漏的故障自愈调控方法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现代工业的迅猛发展,透平机械的节能与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设备振动超标、叶片断裂、密封泄漏等故障是影响机组安全、长周期运行的关键因素。密封气流激振是造成转子振动大和叶片断裂的重要原因之一,密封失效则通常导致泄漏事故发生。研究透平机械中密封气流激振及泄漏的故障自愈调控方法具有理论和工程应用价值。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提出了一种计算直通型蜂窝密封动力特性系数的方法。该方法借助单控制体模型得到控制方程,将扰动变量引入控制方程得到零阶和一阶方程,最终由压力分布表达式推导出动力特性系数。通过简化一阶方程解的表达式、引入拉式变换和泰勒展开等数学手段极大地简化了计算,提高了计算速度。使用本方法计算的动力特性系数结果与测量值量级相同。在分析体现蜂窝密封对转子稳定性总体影响的有效阻尼时,采用本方法得到的计算结果与测量值非常接近。计算实例表明,应用本文所述方法所得计算结果可以用于定量地说明蜂窝密封的减振效果。采用本方法计算的蜂窝密封动力特性参数,可以用于分析蜂窝密封的刚度、阻尼系数对转子稳定性的影响,对调控密封气流激振和泄漏具有重要意义。2、针对叶片疲劳断裂问题,实验研究了蜂窝密封调控叶片密封气流激振的特性。将叶项密封分别采用光滑密封和蜂窝密封,测量不同密封间隙下的叶片振幅。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蜂窝密封能够明显抑制叶片密封气流激振,叶片振幅随密封间隙的增大而减小。与光滑密封相比,蜂窝密封最佳可减小实验中无冠叶片测量点振幅的25%。采用烟线法显示了叶尖密封尾流场,同时绘制了流场的速度分布图。对蜂窝密封调控密封气流激振的机理进行了分析,蜂窝密封能够降低密封腔内流体速度、耗散流体能量,从而流体对叶片的密封气流激振力减弱、叶片振动得到有效的调控。蜂窝密封是一种调控密封气流激振的有效方法,可以从叶片振动产生的根源上实现叶片断裂故障自愈调控。3、提出采用蜂窝密封和反旋流组合调控叶片密封气流激振,并实验研究了其特性。在不同密封间隙、不同带冠叶片条件下,分别采用蜂窝密封和光滑密封,沿与主气流相反的方向向叶片顶部密封间隙内喷射气流。实验结果显示采用光滑密封时施加反旋流最佳能够使实验中叶片测量点的振动减小17%,而采用蜂窝密封时施加反旋流最佳能够使实验中叶片测量点的振动减小14%。与光滑密封相比,采用蜂窝密封和反旋流组合最佳能够使实验中叶片测量点的振动减小37%。因此采用结构合理的蜂窝密封和增加适量的反旋流是调控密封气流激振的有效方法,对预防和消除叶片断裂、实现叶片断裂故障的自愈调控具有重要意义。4、提出用抽取气流的方法来调控叶片密封气流激振并进行了实验研究。从叶片顶部抽取适量气流能减小实验中叶片测量点的振幅10%以上;对于无冠叶片,当抽气口采用正倾角时抽取气流抑制叶片振动的能力比采用负倾角时大;对于带冠叶片,抽取气流抑制叶片振动效果更好,最佳减振能力可达23%,且叶冠宽度较大时减振效果更稳定。本文还系统地研究了不同喷射角度的射流调控叶片密封气流激振的特性,分析了利用喷射气流方法调控叶片密封气流激振的规律。当倾角小于30°时,在叶片顶部喷射气流加剧叶片振动;当倾角大于40°时,叶片振动随喷气压力的增大而减小,实验中叶片测量点的最小振幅仅为初始振幅的81%。5、研究了汽轮机密封泄漏及水蚀故障的自愈调控方法,设计了适用于汽轮机的新型蜂窝密封结构。通过在叶顶蜂窝密封底板上增设环形去湿输水槽,排出了汽轮机低压缸中的小水滴,实现了叶片水蚀故障的自愈。设计了新型蜂窝密封结构,结合了蜂窝密封和梳齿密封的特点,消除了轴端密封泄漏故障产生的原因,成功地解决了小型汽轮机轴端密封泄漏问题。同时,新型轴端蜂窝密封结构还可以推广应用到烟机的烟气密封、蒸汽密封和轴承箱密封。6、研究了大型电机油封泄漏故障的自愈调控方法,设计了可调式自动跟踪和蜂窝复合油封。电机润滑油向内部泄漏的主要原因是风叶转动引起电机内部形成的负压和密封失效。为了隔离负压,采用了蜂窝密封和接触式密封的组合形式,并且在两者之间通入一定的氮气。采用压力平衡方法和蜂窝密封消除了导致油封泄漏的根本原因。用可调式自动跟踪密封替代传统的毛毡密封,更耐磨损、更耐老化。在设计阶段就消除了密封泄漏故障产生的原因,且可调式自动跟踪密封在较长时间内具有自修复功能。工程应用表明,可调式自动跟踪和蜂窝复合油封成功解决了油封泄漏问题。

二、密封圈在喷射机械中的使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密封圈在喷射机械中的使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拉瓦尔效应的气水两相喷雾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意义及课题来源
    1.3 文献综述
    1.4 论文研究内容及方法
2 雾化原理及主要性能指标
    2.1 雾化原理
    2.2 雾滴与粉尘结合类型
    2.3 雾化性能指标
    2.4 本章小结
3 传统压力型喷嘴雾化数值模拟及分析
    3.1 F L U E N T软件概述
    3.2 传统压力型喷嘴雾化模拟
    3.3 模拟结果及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不同结构拉瓦尔效应喷嘴数值模拟及分析
    4.1 拉瓦尔效应喷嘴
    4.2 拉瓦尔效应喷嘴模型
    4.3 不同结构参数模拟及分析
    4.4 结构参数确定
    4.5 本章小结
5 不同工况拉瓦尔效应喷嘴数值模拟及分析
    5.1 液体压力对雾滴粒径影响
    5.2 气液压力比对雾滴粒径影响
    5.3 扩张段半锥角与出口气流速度关系
    5.4 本章小结
6 现场喷雾降尘现场试验
    6.1 试验地点概况
    6.2 试验用拉瓦尔喷嘴结构
    6.3 工况参数与测点
    6.4 试验结果与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2)满足非道路(国Ⅲ,Ⅳ)排放标准的共轨喷油器设计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项目提出的目的和意义
        1.1.1 满足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要求
        1.1.2 行业发展的需求
    1.2 电控喷油器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
        1.2.1 主要的电控喷油器技术特点
        1.2.2 电控喷油器的发展趋势
    1.3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内容
2 电控喷油器的设计
    2.1 电控喷油器性能指标要求和技术路线
    2.2 整体设计和技术难点
        2.2.1 整体方案和技术原理
        2.2.2 技术难点
    2.3 电磁阀的设计和验证
        2.3.1 电磁力大小的设计
        2.3.2 电磁阀响应的测量验证
    2.4 液力转化机构设计
        2.4.1 A、Z孔的数值模型
        2.4.2 A、Z孔(AMESim)仿真计算
    2.5 密封设计
        2.5.1 偶件的密封
        2.5.2 油道接口密封机理
        2.5.3 油道接口密封压应力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喷油器的性能验证试验
    3.1 共轨喷油器试验台和测试条件
        3.1.1 测试设备
        3.1.2 试验条件
        3.1.3 试验方法和数据处理
    3.2 特征参数与喷油器性能试验
    3.3 针阀升程对喷油器性能影响
    3.4 A/Z孔比例公差的试验确定
        3.4.1 试验策划和过程
        3.4.2 试验结果分析
    3.5 电磁阀的试验
        3.5.1 试验策划和过程
        3.5.2 试验结果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喷油器性能指标达成评价
    4.1 耐压能力测试
    4.2 喷油器油量特性图
    4.3 多次喷射试验
    4.4 最小主预喷间隔
    4.5 最小喷油量
    4.6 动态回油量
    4.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专利情况
致谢

(3)反应堆压力容器用低合金钢及不锈钢堆焊层在模拟压水堆一回路水中的腐蚀行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核电发展与核电安全
        1.1.2 核电压力容器概述
        1.1.3 核电压力容器钢的硼酸腐蚀问题
        1.1.4 研究课题的选择及意义
    1.2 核电压力容器材料的硼酸腐蚀研究现状
        1.2.1 硼酸腐蚀机理
        1.2.2 硼酸腐蚀实验进展
    1.3 表面处理对奥氏体不锈钢在高温水中腐蚀行为的影响
        1.3.1 常用表面处理方法对奥氏体不锈钢在高温水中腐蚀行为的影响
        1.3.2 磁电解抛光在奥氏体不锈钢上的应用
    1.4 本论文研究工作的主要目的和内容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
    2.1 实验材料及处理
        2.1.1 实验材料
        2.1.2 材料处理
    2.2 化学试剂
    2.3 实验方法和仪器
        2.3.1 常压电化学测试和腐蚀浸泡试验
        2.3.2 高温高压电化学测试和腐蚀浸泡试验
    2.4 微观测试分析
        2.4.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
        2.4.2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
        2.4.3 双束聚焦离子束(DB-FIB)系统样品制备
        2.4.4 拉曼光谱(Raman spectra)分析
        2.4.5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
        2.4.6 显微硬度(Microhardness)测试
        2.4.7 表面粗糙度(Surface roughness)分析
第三章 A508Ⅲ低合金钢在25℃不同浓度硼酸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及三价铁离子的影响
    3.1 引言
    3.2 实验
    3.3 结果与讨论
        3.3.1 A508Ⅲ低合金钢在25℃不同浓度硼酸溶液中的腐蚀行为
        3.3.2 三价铁离子对A508Ⅲ低合金钢在硼酸溶液中腐蚀行为的影响
        3.3.3 合金元素对A508Ⅲ低合金钢在硫酸铁溶液中腐蚀行为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A508Ⅲ低合金钢在25-95℃自然曝氧/除氧硼酸溶液中的腐蚀行为
    4.1 引言
    4.2 实验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自然曝氧溶液中的腐蚀与电化学行为
        4.3.2 除氧溶液中的腐蚀行为
        4.3.3 温度对自然曝氧和除氧溶液中腐蚀行为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A508Ⅲ低合金钢与不锈钢在75-310℃硼酸溶液中的电偶腐蚀行为
    5.1 引言
    5.2 实验
    5.3 结果与讨论
        5.3.1 浸泡后试样表面腐蚀产物分析
        5.3.2 电化学行为
        5.3.3 温度和电偶效应对腐蚀行为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308L堆焊层不锈钢在模拟压水堆一回路水中的腐蚀行为及磁电解抛光的影响
    6.1 引言
    6.2 实验
    6.3 结果与讨论
        6.3.1 不同表面处理的316L不锈钢在高温水中的氧化行为
        6.3.2 不同表面处理的308L堆焊层不锈钢在高温水中的氧化行为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创新点
    7.1 主要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
致谢

(4)湿喷台车臂架结构及其液压系统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混凝土喷射技术及工艺简介
    1.3 湿喷台车发展研究现状
        1.3.1 混凝土湿喷台车国外发展状况
        1.3.2 混凝土湿喷台车国内发展状况
    1.4 混凝土喷射臂架技术发展研究现状
        1.4.1 臂架系统技术国外发展状况
        1.4.2 臂架系统技术国内发展状况
    1.5 课题的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第2章 混凝土湿喷台车系统性能设计研究
    2.1 湿喷台车结构组成介绍
    2.2 湿喷台车驱动液压系统分析设计
        2.2.1 DA控制原理介绍
        2.2.2 驱动系统设计计算
        2.2.3 驱动液压系统关键元件选择
    2.3 湿喷台车臂架液压系统性能优化设计研究
        2.3.1 臂架液压系统性能要求
        2.3.2 臂架液压系统优化分析设计
        2.3.3 进油联阀块改进优化设计介绍
    2.4 湿喷台车泵送液压系统分析设计
        2.4.1 泵送系统工作原理
        2.4.2 泵送液压系统方案设计
    2.5 其他系统设计介绍
        2.5.1 行车制动液压系统
        2.5.2 转向液压系统
        2.5.3 支腿液压系统
        2.5.4 电缆卷筒液压系统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湿喷台车臂架结构建模及有限元分析
    3.1 臂架动作参数分析
    3.2 湿喷台车臂架有限元模型建立及处理
        3.2.1 臂架三维有限元模型建立
        3.2.2 典型危险工况确定及模型处理
    3.3 典型工况有限元计算及分析
        3.3.1 ANSYS Workbench简介
        3.3.2 水平伸出工况有限元分析
        3.3.3 小臂回转90度工况有限元分析
    3.4 大臂结构模态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臂架液压系统建模及仿真分析
    4.1 臂架系统主要元件数学建模分析
        4.1.1 负载敏感泵数学建模
        4.1.2 负载敏感比例多路阀数学建模
        4.1.3 执行元件数学建模
    4.2 基于AMESim的臂架系统模型建立
        4.2.1 负载敏感变量泵模型的建立
        4.2.2 负载敏感多路阀模型的建立
        4.2.3 臂架液压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
    4.3 臂架液压系统对比仿真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湿喷台车臂架液压系统性能试验
    5.1 湿喷台车调试试验准备
    5.2 臂架液压系统优化对比试验
        5.2.1 臂架系统试验说明
        5.2.2 臂架系统对比分析试验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5)汽轮机密封内流动特性分析及增效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密封增效技术发展历程及趋势
        1.2.2 叶尖泄漏抑制技术发展现状
        1.2.3 密封特性试验研究现状
        1.2.4 密封特性数值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迷宫密封流场计算与分析
    2.1 引言
    2.2 迷宫密封介绍
    2.3 密封动力特性分析模型及求解
        2.3.1 密封动力特性模型
        2.3.2 密封动力特性求解技术
        2.3.3 密封动力特性系数求解
    2.4 密封系统稳定性评价指标
        2.4.1 涡动系数
        2.4.2 有效阻尼
    2.5 迷宫密封CFD分析模型及边界条件
    2.6 迷宫密封流场分析及工作原理介绍
        2.6.1 压力场分析
        2.6.2 速度场分析
        2.6.3 迷宫密封工作原理
    2.7 迷宫密封流体激振机理分析
    2.8 工作参数对泄漏量影响
        2.8.1 压比对泄漏量影响
        2.8.2 转速对泄漏量影响
        2.8.3 间隙对泄漏量影响
    2.9 工作参数对动力特性影响
        2.9.1 交叉刚度分析
        2.9.2 直接阻尼分析
        2.9.3 涡动系数分析
        2.9.4 有效阻尼分析
    2.10 迷宫密封试验研究
        2.10.1 迷宫密封泄漏量试验结果
        2.10.2 迷宫密封动力特性系数试验结果
    2.11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型混合齿密封流场计算和增效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混合齿密封增效性能初步分析与比较
    3.3 混合齿密封CFD计算
        3.3.1 数值方法验证
        3.3.2 CFD模型及计算条件
        3.3.3 网格无关性测试
    3.4 密封齿变形分析
    3.5 混合齿密封流场分析与比较
    3.6 混合齿密封泄漏量分析与比较
    3.7 混合齿密封动力特性分析与比较
    3.8 混合齿密封结构优化
        3.8.1 横齿高度对密封性能的影响
        3.8.2 横齿间隙对密封性能的影响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控制体模型的叶尖密封流动特性研究
    4.1 引言
    4.2 叶尖迷宫密封分层单控制体模型
        4.2.1 模型介绍及适用条件
        4.2.2 模型优点
    4.3 模型分析
        4.3.1 泄漏系数
        4.3.2 叶尖区域流场分析
        4.3.3 动叶片上、下游流场分析
        4.3.4 流场求解
    4.4 模型改进
        4.4.1 混合单控制体模型
        4.4.2 混合双控制体模型
    4.5 模型计算结果分析与比较
        4.5.1 分层单控制体模型计算流场分析
        4.5.2 三种模型计算结果比较
        4.5.3 结构参数对泄漏系数影响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叶尖气膜复合密封泄漏特性分析与比较
    5.1 引言
    5.2 气膜密封基本理论
        5.2.1 流体动压效应
        5.2.2 气膜密封工作原理
    5.3 叶尖气膜复合密封
        5.3.1 叶尖气膜复合密封结构设计
        5.3.2 叶尖气膜复合密封工作过程分析
    5.4 气膜复合密封性能初步分析与比较
        5.4.1 气膜密封泄漏量计算
        5.4.2 气膜复合密封泄漏性能比较
    5.5 气膜复合密封CFD分析与比较
        5.5.1 CFD分析模型及边界条件
        5.5.2 气膜复合密封与迷宫密封性能比较
        5.5.3 气膜厚度对气膜复合密封性能影响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6.1 本文取得的研究成果
    6.2 本文主要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6)对置活塞二冲程柴油机喷雾过程的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对置活塞二冲程柴油机研究现状
        1.2.1 发展历程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研究现状
    1.3 双喷油器碰撞喷雾研究概述
        1.3.1 数值模拟方法
        1.3.2 可视化试验方法
    1.4 研究意义及内容
第2章 喷雾可视化试验台的开发
    2.1 试验装置
        2.1.1 概述
        2.1.2 定容燃烧弹
        2.1.3 进排气系统
        2.1.4 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
        2.1.5 光学纹影高速摄影系统
        2.1.6 控制系统与图像采集系统
    2.2 试验误差分析
        2.2.1 物体成像误差
        2.2.2 光学系统误差
        2.2.3 测量误差
        2.2.4 随机误差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对置活塞二冲程柴油机的仿真建模
    3.1 对置活塞二冲程柴油机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概述
        3.1.1 对置活塞二冲程柴油机结构特点
        3.1.2 对置活塞二冲程柴油机缸内喷雾过程的特点分析
    3.2 数值模拟方程及模型
        3.2.1 基本控制方程
        3.2.2 湍流运动模型
        3.2.3 喷雾模型
        3.2.4 燃烧模型
    3.3 CFD仿真模型的建立
        3.3.1 定容燃烧弹的CFD仿真建模
        3.3.2 对置活塞二冲程柴油机的CFD仿真建模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对置活塞二冲程柴油机喷雾特性研究
    4.1 喷雾特性分析
        4.1.1 喷雾宏观特性
        4.1.2 喷雾微观特性
    4.2 对置活塞二冲程柴油机喷雾特性影响规律分析
        4.2.1 喷油器布置方式的影响规律分析
        4.2.2 喷射压力的影响规律分析
        4.2.3 喷射背压的影响规律分析
    4.3 喷雾方向的优化匹配分析
        4.3.1 γ角的影响规律分析
        4.3.2 θ角的影响规律分析
        4.3.3 喷雾方向夹角的优化选取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对置活塞二冲程柴油机喷雾混合及燃烧过程研究
    5.1 内燃机缸内流动形式及其评价指标
    5.2 对置活塞二冲程柴油机的缸内流动组织
        5.2.1 对置活塞二冲程柴油机缸内气流运动的组织方法
        5.2.2 缸内流动组织的影响规律研究
    5.3 缸内流动对混合气形成和燃烧过程的影响
        5.3.1 缸内流动对油气混合过程的影响
        5.3.2 缸内流动对燃烧过程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全文总结
    创新点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7)通用锂基润滑脂雾化过程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及来源
    1.2 雾化机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课题研究的方法
    1.5 本课题的主要工作
第2章 喷雾润滑
    2.1 无气润滑的原理
    2.2 雾化机理
        2.2.1 早期的雾化机理
        2.2.2 最近发展的雾化机理
    2.3 介质破碎
        2.3.1 单个液滴破碎的过程
        2.3.2 气流中液滴的受力分析
        2.3.3 液膜的破碎过程
    2.4 雾化过程及雾化手段
        2.4.1 一次雾化
        2.4.2 二次雾化
    2.5 雾化的方式
    2.6 雾化特性
        2.6.1 喷雾角
        2.6.2 喷雾粒径
第3章 干油润滑系统的设计
    3.1 干油润滑系统
        3.1.1 单线式润滑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3.1.2 双线式润滑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3.1.3 多线式干油润滑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3.1.4 直接供脂式等干油润滑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3.2 干油润滑系统的设计
        3.2.1 润滑点润滑脂的消耗量计算
        3.2.2 润滑脂泵的选择计算:
        3.2.3 系统工作压力的确定
        3.2.4 润滑脂在管路内的停留时间
        3.2.5 润滑系统的主要设备
    3.3 PLC的设计
第4章 系统雾化角的实验研究
    4.0 实验目的及意义
    4.1 实验原理图
    4.2 实验方案及器材
    4.3 实验步骤
    4.4 实验注意事项
    4.5 实验数据分析
    4.6 实验结果分析
        4.6.1 雾化角与介质的关系
        4.6.2 喷射流量与介质之间的关系
    4.7 实验总结
第5章 雾化粒度的实验研究分析
    5.1 实验目的及意义
    5.2 实验原理图
    5.3 实验步骤
    5.4 实验注意事项
    5.5 实验数据分析
    5.6 实验结果分析
    5.7 实验总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高海拔西藏旁多水利枢纽工程TBM监测维护与刀具损耗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意义
    1.2 国内外 TBM 研究现状
        1.2.1 TBM 简介
        1.2.2 国内外 TBM 的发展历史
        1.2.3 刀具的研究现状
        1.2.4 TBM 监测维护方面的研究
    1.3 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路线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 西藏旁多水利枢纽工程概况
    2.1 工程设计概况
    2.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
        2.2.1 工程地质概况
        2.2.2 水文地质概况
    2.3 特殊地理和气候条件
        2.3.1 特殊地理条件
        2.3.2 气候条件
    2.4 主要地质问题
        2.4.1 不稳定围岩
        2.4.2 渗漏或突涌水
第三章 TBM 选型设计
    3.1 在高海拔条件下 TBM 选型设计特殊考虑因素
        3.1.1 高海拔条件下对 TBM 设备的影响
        3.1.2 高海拔条件下 TBM 设备选型的特殊性
    3.2 TBM 类型的选择
        3.2.1 从地质条件方面考虑
        3.2.2 支护衬砌的影响
        3.2.3 从 TBM 的造价考虑
        3.2.4 从对环境影响方面考虑
        3.2.5 出渣方式选择
    3.3 TBM 主要参数的选择
    3.4 TBM 后配套设备选型
        3.4.1 后配套台车结构类型
        3.4.2 TBM 后配套系统的主要设备及布置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TBM 刀具磨损及损耗规律的研究
    4.1 刀具各种失效形式及原因分析
        4.1.1 刀具的正常磨损
        4.1.2 刀具的非正常损坏形式
    4.2 TBM 刀具磨损情况分析
        4.2.1 各刀位磨损量的分析
        4.2.2 刀具磨损与刀具类型的相关分析
        4.2.3 与其他项目的刀具磨损的比较分析
        4.2.4 围岩类型及岩石岩性对于 TBM 刀具的磨损的影响
        4.2.5 掘进参数对 TBM 刀具磨损的影响
    4.3 刀具磨损影响的综合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TBM 的在线监测
    5.1 主要监测部位、设备、主要监测参数
        5.1.1 刀盘驱动及推进系统的监测
        5.1.2 主机支撑系统的监测
        5.1.3 润滑系统的监测
        5.1.4 TBM 液压辅助系统的监测
        5.1.5 水系统的监测
        5.1.6 气体监测系统的监测
        5.1.7 皮带出渣系统的监测
        5.1.8 消防灭火系统的监控
        5.1.9 视频监视系统的监测
    5.2 主要监测方法
        5.2.1 压力传感器
        5.2.2 温度传感器
        5.2.3 气体传感器
        5.2.4 液体流量传感器
        5.2.5 液位传感器
        5.2.6 位移传感器
        5.2.7 消防系统传感器
    5.3 重要监测信息的诊断和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TBM 故障分析和维护保养
    6.1 TBM 的故障统计分析
    6.2 典型故障分析
    6.3 高海拔条件下设备故障和维护保养的特殊性研究
        6.3.1 高海拔特殊条件对设备的影响
        6.3.2 高海拔条件下设备维护和保养的特殊性
    6.4 维护保养规程
        6.4.1 人员的配备
        6.4.2 维护保养内容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TBM 步进技术方案及其问题和改进
    7.1 M-1669M 型 TBM 的步进简介
    7.2 M-1669M 型 TBM 的步进工具
    7.3 步进原理及步进场地
        7.3.1 步进原理
        7.3.2 步进的场地
    7.4 TBM 步进程序方法
    7.5 步进方案适用性及优缺点
        7.5.1 步进方法的适用性
        7.5.2 步进方案的优缺点
    7.6 步进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7.6.1 地面强度不达标及解决方案
        7.6.2 两主要滑轨不等高及解决方案
    7.7 TBM 步进方案的优化
        7.7.1 步进优化方案
        7.7.2 新旧步进方案的改进措施
    7.8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9)BW-150泥浆泵排量不均匀度和关键零件寿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泥浆泵的作用和工作特点
        1.1.1 泥浆泵的作用
        1.1.2 泥浆泵的工作特点
    1.2 泥浆泵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1.3 研究意义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2 BW-150泥浆泵结构设计与排量分析
    2.1 BW-150泥浆泵的技术参数
    2.2 BW-150泥浆泵的工作原理与运动分析
    2.3 BW-150泥浆泵的三维实体造型设计
        2.3.1 泥浆泵总体三维造型设计
        2.3.2 泥浆泵关键组件的三维造型设计
    2.4 BW-150泥浆泵的排量分析与控制
        2.4.1 泥浆泵的理论排量计算方法
        2.4.2 泥浆泵的排量不均匀度分析
        2.4.3 排量不均匀度的控制方法
    2.5 本章小结
3 活塞皮碗的寿命分析与结构改进
    3.1 活塞的结构形式
    3.2 影响活塞寿命的因素
    3.3 活塞的失效形式
    3.4 活塞皮碗的受力分析
    3.5 活塞皮碗的材料特性
    3.6 活塞皮碗的应力应变分析
        3.6.1 假设与简化
        3.6.2 活塞皮碗模型建立
        3.6.3 结果分析
    3.7 活塞皮碗的结构改进
    3.8 活塞皮碗的寿命实验
    3.9 本章小结
4 泵阀与阀箱的工作性能研究
    4.1 泵阀的结构形式
    4.2 泵阀的工作原理分析
    4.3 泵阀的失效形式分析
    4.4 提升泵阀工作性能的措施
    4.5 阀箱的应力应变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总结和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企业证明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透平机械中密封气流激振及泄漏的故障自愈调控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前人研究工作综述
        1.2.1 装备故障自愈调控技术
        1.2.2 透平机械中的密封气流激振和泄漏故障
        1.2.3 密封气流激振的机理研究
        1.2.4 密封气流激振的自愈调控方法
        1.2.5 汽轮机叶片失效分析
        1.2.6 叶片保护技术
        1.2.7 蜂窝密封技术
        1.2.8 阻尼密封技术
        1.2.9 其它密封技术
        1.2.10 反旋流技术
        1.2.11 合成射流技术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蜂窝密封动力特性的计算方法研究
    2.1 引言
    2.2 计算方法理论分析
    2.3 计算步骤
        2.3.1 结构参数
        2.3.2 参数的无量纲化
        2.3.3 摩擦因子模型
        2.3.4 控制方程
        2.3.5 扰动变量的引入
        2.3.6 零阶方程的求解结果
        2.3.7 一阶方程的求解
    2.4 算例及结果分析
        2.4.1 实验数据
        2.4.2 计算结果及分析
        2.4.3 误差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蜂窝密封调控叶片密封气流激振的实验研究
    3.1 引言
    3.2 叶片振动实验
        3.2.1 叶片振动实验装置
        3.2.2 实验设备
        3.2.3 实验步骤
    3.3 蜂窝密封调控密封气流激振的性能
        3.3.1 蜂窝密封与光滑密封的对比
        3.3.2 密封间隙的影响
        3.3.3 芯格深度的影响
        3.3.4 带冠叶片的影响
    3.4 尾流场实验
        3.4.1 实验装置
        3.4.2 实验设备
        3.4.3 实验步骤
    3.5 蜂窝密封调控叶片振动机理的研究
    3.6 密封尾流场的细观分析
        3.6.1 尾流场的可视化
        3.6.2 尾流场的速度分布图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蜂窝密封和反旋流组合调控叶片密封气流激振的实验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装置
        4.2.2 实验步骤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反旋流调控对叶片振动的影响
        4.3.2 蜂窝密封和反旋流组合调控对叶片振动的影响
        4.3.3 实验结果的对比与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顶部喷射或抽取气流调控叶片密封气流激振的实验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装置
        5.2.2 实验设备
        5.2.3 实验步骤
    5.3 顶部抽取气流调控叶片振动的效果
    5.4 顶部气流喷射调控叶片振动的效果
        5.4.1 顶部气流喷射调控无冠叶片振动的效果
        5.4.2 顶部气流喷射调控带冠叶片振动的效果
        5.4.3 叶冠宽度对顶部气流喷射调控叶片振动效果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汽轮机密封泄漏及水蚀故障的自愈方法研究
    6.1 引言
    6.2 汽轮机叶片水蚀故障的背景
    6.3 叶顶蜂窝密封除湿方法研究
        6.3.1 叶顶蜂窝密封除湿方法的原理
        6.3.2 叶顶蜂窝密封改造方案及效果
    6.4 汽轮机轴端密封泄漏故障的背景
    6.5 新型轴端蜂窝密封结构研究
        6.5.1 传统的轴端密封结构
        6.5.2 改造采用的技术原则
        6.5.3 新型轴端蜂窝密封结构
        6.5.4 工程改造的效果
    6.6 新型轴端蜂窝密封结构在烟机中的推广
        6.6.1 烟机泄漏故障的背景
        6.6.2 设计方案和改造效果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大型电机油封泄漏故障的自愈方法研究
    7.1 引言
    7.2 大型电机油封泄漏的背景和原因分析
    7.3 新型油封设计
    7.4 新型油封的特点
    7.5 改造效果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论文的主要结论
    8.2 对于本课题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和导师简介
北京化工大学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四、密封圈在喷射机械中的使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拉瓦尔效应的气水两相喷雾数值模拟研究[D]. 赵向锋. 华北科技学院, 2020(01)
  • [2]满足非道路(国Ⅲ,Ⅳ)排放标准的共轨喷油器设计研发[D]. 蔡林峰. 西华大学, 2019(02)
  • [3]反应堆压力容器用低合金钢及不锈钢堆焊层在模拟压水堆一回路水中的腐蚀行为[D]. 肖茜. 上海大学, 2018(06)
  • [4]湿喷台车臂架结构及其液压系统性能研究[D]. 王昭. 燕山大学, 2018(05)
  • [5]汽轮机密封内流动特性分析及增效技术研究[D]. 张明杰. 东南大学, 2017(04)
  • [6]对置活塞二冲程柴油机喷雾过程的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D]. 谢钊毅. 北京理工大学, 2016(08)
  • [7]通用锂基润滑脂雾化过程实验研究[D]. 刘小卫. 东北大学, 2015(04)
  • [8]高海拔西藏旁多水利枢纽工程TBM监测维护与刀具损耗规律研究[D]. 田新革.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4(12)
  • [9]BW-150泥浆泵排量不均匀度和关键零件寿命研究[D]. 秦华生. 中南大学, 2013(06)
  • [10]透平机械中密封气流激振及泄漏的故障自愈调控方法研究[D]. 张强. 北京化工大学, 2009(07)

标签:;  ;  ;  ;  ;  

密封圈在喷气机械中的使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