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证件上抢——揭开“伪满洲农业合作社”的秘密

从证件上抢——揭开“伪满洲农业合作社”的秘密

一、从一张证书看掠夺──“伪满兴农合作社”揭秘(论文文献综述)

陈实[1](2017)在《伪满洲国童话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伪满洲国长达14年的殖民统治期间,殖民者将童话作为意识形态宣传和文化侵略的一种工具,指派或倡导作家创作一种将“五族协和”“王道乐土”等殖民宣传植入其中的童话,意在教育和影响青少年。同时,一些爱好童话创作的作家和文学爱好者,以“附逆”“迎合”“解殖”等姿态,发表了数量不可忽视的童话作品,并在伪满洲国后期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学现象。本论文主要由五章构成。第一章从探究伪满洲国童话的源流开始,对伪满洲国的童话概念进行梳理,以这一时期公开出版的童话作品为线索,分析殖民者如何利用童话进行“未来国民”的塑造,分析伪满洲国童话写作的两种分流与多重向度,以此呈现殖民地童话创作的复杂性与特殊性。第二章至第四章,分别以“一刊”“一报”“一人(作家)”的案例形式,对伪满洲国的童话创作进行从平台到作家的全面分析。这三个案例将以实证的方式具体对应第一章中提出的“两种分流及多重向度”:第二章以《满洲学童》作为案例,代表着殖民者的“植入与控制”。对《满洲学童》杂志及其所刊部分童话的考述,将重现伪满洲国“植入式童话”这一创作现象,揭露殖民者对儿童刊物的把控与设置,探讨他们利用童话来虚构乐土的实质。同时,以该杂志上“抗击英美”的童话为例,更深层次分析“献纳文体”的时代寓意,探究童话作家真心与无意的迎合,以此重现殖民地童话创作的纠结与挣扎;第三章以《泰东日报》作为案例,展示两种分流之中较为复杂的“中间层”,这里包含了“把控”“游离”“解殖”等多种形式的童话创作,且“把控”下有“附逆”“合作”“迎合”,“游离”中有“自觉与不自觉”“自我与时局”,“解殖”时有“消解与挣扎”。这些童话创作分流中的多重向度,正是隐藏于《泰东日报》这类报刊的文艺栏目之中。同时本章将着重分析《泰东日报》文艺副刊所掀起的“童话热潮”,并以此追溯伪满洲国时期“关东州”特殊童话土壤与作家源流的形成过程;第四章以伪满洲国时期着名童话作家杨慈灯为案例,将他作为童话作者中“游离与解殖”的代表。该章对杨慈灯的生平进行考证,梳理他在公开媒体上发表的作品,分析其军旅作品与童话作品之间的关系,并着重论述其童话创作中的两个向度。以此展现游离于殖民者“官方意识”之外的童话作家的生存与创作情况;第五章是对伪满洲国“满系”“日系”“蒙系”“俄系”“鲜系”作家多语系、多族群童话创作情况的考察,尽可能地呈现童话创作的交汇处与多样性,以期从伪满洲国各语系及族群童话写作的幻想、植入与附和之中,探究殖民者倡导的“植入式童话”与作家主观意识形态之间“同与异”的撕扯与张力。结语部分则探讨日本殖民者如何全面立体地渲染“新大陆”“新满洲”,如何将“苦海”虚构为“乐土”,并重点分析童话作为“解殖文学”的重要价值。对伪满洲国童话的研究,将再现这一时空的童话写作现象,弥补这一时期童话史料的缺失,衔接童话研究的断层,为中国文学史提供多样性的参考,与其他殖民地文学研究互为烛照、补充与参考,暴露日本殖民者培养“未来国民”的文化殖民计划,从儿童文学参与文化殖民的角度提出新思考,同时也将为这一时期的民族文学、外国文学、翻译文学等研究提供宝贵的资料。

斯钦巴图[2](2013)在《东蒙古殖民地社会与文化的变动(1931-1945)》文中认为在日本殖民统治时期(1931—1945)的十四年里,内蒙古东部地区(以下简称东蒙古)被纳入“满洲国”管辖,东蒙古蒙古人扮演着建立“满洲国”的“国家主人”的重要角色,成为“满洲国”“五族协和”中的主要成员。在这段特殊的历史时期,随着日本侵略和殖民统治全面深入,东蒙古社会与文化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满洲国”历史研究中,“东蒙古”始终成为中外学者们关注的研究领域和焦点之一,无论是在整理史料还是在具体历史事件的研究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本文在积极吸纳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青旗》报(蒙古文)等“满洲国”时期出版的报刊资料等史料,把东蒙古殖民地社会与文化作为整体进行剖析,在东蒙古教育、卫生、科技文化、宗教、信仰等具体领域,展开系统性和创新性探究,加深对日本殖民统治历史研究,从而,进一步推进了东蒙古区域史研究。全文由绪论、正文、结语、参考文献和附录等五个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主要阐述所运用的史料、国内外研究现状、选题的价值意义与创新之处,对研究方法与相关界定作了必要说明。结语梳理全文,概括论文的主要内容及一些观点。各章节提要如下:第一章简明阐述了日本侵略东蒙古和建立“满洲国”的过程,较为全面而详细记述了日本侵略者对东蒙古实施的殖民统治体制。第二章重点阐述了日本殖民时期东蒙古教育事业状况,分别对东蒙古中小学教育、社会教育、职业教育、女子教育、军警教育与日语教育及留学教育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第三章全面阐述了日本殖民时期东蒙古卫生事业历史状况,如巡回医疗、防疫与传染病防治、医疗机构建设和传播卫生知识等。第四章重点阐述了日本殖民时期东蒙古科技事业状况。首次作为专题对东蒙古科学研究机构以及科学技术知识推广和普及等历史过程进行详尽论述。第五章全面阐述了日本殖民时期东蒙古新闻出版和文学艺术发展状况。力求详实梳理近代蒙古族文学、电影、广播、绘画等文化艺术及新闻出版事业发展脉络。第六章主要阐述了日本殖民时期东蒙古社会宗教信仰、改造喇嘛教以及创建成吉思汗庙历史过程,记述了祭祀敖包等传统活动赋予新内容的历史现象。附录部分主要介绍了日本殖民时期东蒙古出版发行的《青旗》报所刊载的历史史料和相关图表,有助于读者更进一步直观了解日本殖民时期东蒙古社会与文化变动的历史痕迹。

马玉兰[3](2011)在《日伪时期兴农合作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伪满洲国1932年成立开始,日本帝国主义就用暴力强制维持其所得的经济权益,把东北经济置于关东军的武力控制之下进行掠夺,以达到为侵略战争服务的目的。中国东北地区以农业为主,农业是最基本的产业部门,而农产品则是东北最主要的物资,所以日本帝国主义为满足侵略战争的需要,对农业进行疯狂的掠夺。特别是在伪满后期,日本帝国主义将东北作为大东亚共荣圈的粮食基地,农产品成为重要掠夺物资,使广大农民遭受到严重的压榨。在这一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对东北农业经济的掠夺达到历史上空前的状态。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加强对东北农业经济的掠夺,建立了一系列的机构组织,其中1940年成立的伪满兴农合作社对加强农产品的掠夺起到了重要作用。伪满兴农合作社是日伪为加强农产品统制的一个产物,利于日本帝国主义对东北劳动力和粮食的掠夺,使广大农民蒙受了巨大的灾难。本文主要对伪满兴农合作社进行分析,揭示日本帝国主义对东北农产品的掠夺及对中国东北农业经济的严重破坏,从而揭露出日本帝国主义的罪恶行径。文章正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论述伪满兴农合作社的产生。此部分主要介绍了伪满兴农合作社的建立及内部构成。在伪满后期,战时紧急掠夺愈演愈烈,为了加强对东北农业经济的掠夺,日伪政府建立了一系列机构组织。特别是1940年将金融合作社与农事合作社合并而成的伪满兴农合作社的建立,利于日本帝国主义对东北农产品的掠夺。伪满兴农合作社内部构成采取三级制进行设立,分别为兴农合作社中央会、兴农合作社联合会及合作社。第二个部分,论述伪满兴农合作社的业务范围。此部分主要介绍了伪满兴农合作社的农业统制业务、金融业务及交易场业务。伪满兴农合作社是直接接触伪满农事的下部组织,虽然打着农事共励的旗号,但实质则是对东北农民的经济统制。第三个部分,论述伪满兴农合作社的掠夺政策。此部分主要介绍了伪满兴农合作社掠夺东北农产品、搜刮东北资金及交易场内所实施的掠夺政策。日伪统治时期,伪政府通过各种政策掠夺东北的农产品,如在金融方面强制农民存款。可见伪满兴农合作社在日伪掠夺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罪恶角色。第四个部分,论述伪满兴农合作社的影响。此部分主要从伪满兴农合作社对东北农业经济及日伪经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日伪当局通过加强经济搜刮来支持法西斯侵略战争。伪满后期“杀鸡取卵”式的掠夺,破坏了东北的农业经济,使广大东北农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伪满时期所建立的伪满兴农合作社遍及于东北各地,是伪政权垄断经济的助手,是搜刮农民劳动果实的代理工具。日本帝国主义通过伪满兴农合作社来实现对伪满农业经济的控制与掠夺,给东北广大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董迎轩[4](2011)在《日本军国主义对我国东北沦陷区人民的思想控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日本侵华期间,东北地区是中国较早沦陷时间的地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东北地区进行严密的思想控制,企图使东北沦陷区人民成为“大日本帝国”的安顺良民,使东北沦陷区成为其侵略全中国、全亚洲的后方基地。日伪最主要的思想控制途径是奴化教育,日伪奴化教育最重要的一环,是强制推行日语教育。表面上看,推行日语教育是为了日本更好地控制东北地区,实际上是消灭中国人的民族意识,诱使中华民族屈从于大和民族。日伪当局还力图通过控制舆论、文学、电影、宗教来控制东北人民的头脑。东北人民对日寇的思想控制进行了长期顽强的抵制。强权能限制人的身体,却无法控制人的心灵。日本军国主义的法西斯魔鬼行径,遭到东北人民的当然抵抗。

杜军[5](2000)在《从一张证书看掠夺──“伪满兴农合作社”揭秘》文中指出

二、从一张证书看掠夺──“伪满兴农合作社”揭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一张证书看掠夺──“伪满兴农合作社”揭秘(论文提纲范文)

(1)伪满洲国童话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东亚殖民主义视野下的伪满洲国童话
    第一节 伪满洲国文学史料体系的建立
    第二节 东亚殖民主义视野下的伪满洲国童话
第一章 伪满洲国童话写作与“未来国民”的塑造
    第一节 伪满洲国“童话”的源流
    第二节 何为伪满洲国的童话
    第三节 “未来国民”的塑造
    第四节 伪满洲国童话的勃发
    第五节 童话创作的多重向度
    余论
第二章 《满洲学童》与“植入式童话”
    第一节 殖民者的想象与读物把控
    第二节 《满洲学童》的“精神强化”与“植入式童话”
    第三节 童话中“鬼畜米英”的修辞与实践
    第四节 童话“击灭米英”的时代寓意
    第五节 献纳文体:童话真心与无意的迎合
    余论
第三章 《泰东日报》童话:在形式与立场之间
    第一节 《泰东日报》“童话土壤”的形成
    第二节 辽东半岛“童话的热潮”
    第三节 形式与立场——童话复杂的边界
    余论
第四章 杨慈灯童话的两个向度
    第一节 杨慈灯小传
    第二节 伪满洲国的现实之昼与童话之夜
    第三节 两个向度:奇幻讽刺与幽暗控诉
    余论
第五章 幻想、植入与协和:同与异的张力
    第一节 虚实与浮沉——中国作家的童话创作
    第二节 描绘与把持——“日系”作家的童话创作
    第三节 失语与掺杂——“鲜系”“俄系”文人的无奈
    第四节 幻想、植入与协和:同与异的张力
    余论
结语: “乐土”的建构与解构
    第一节 “王道乐土”的立体虚构
    第二节 作为“解殖文学”的童话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满洲学童》现存原刊目录(共82本)
附录二: 1931-1945年《泰东日报》所刊童话作品目录索引
附录三: 1931-1945年杨慈灯作品目录
附录四: 1945-2017年伪满洲国文学研究论文目录
博士在读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2)东蒙古殖民地社会与文化的变动(1931-1945)(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日本殖民统治东蒙古体制的形成
    第一节 日本侵占东蒙古
        一、 日本“满蒙政策”与东蒙古
        二、 日本侵占东蒙古和“满洲国”的成立
        三、 菊竹实藏的东蒙古政策
    第二节 日本殖民统治东蒙古中央与省级管理体制
        一、 “满洲国”参议制度
        二、 殖民统治东蒙古中央机构的沿革
        三、 殖民统治东蒙古省级管理机构的演变
        四、 兴安总省
    第三节 东蒙古行政、军警、司法制度
        一、 东蒙古行政管理制度
        二、 东蒙古军警制度
        三、 东蒙古司法制度
第二章 东蒙古殖民地时期教育
    第一节 东蒙古教育管理体制与政策
        一、 东蒙古教育管理体制的确立
        二、 东蒙古教育政策
    第二节 中小学教育、女子教育和家庭教育
        一、 中小学教育
        二、 女子教育
        三、 家庭教育
    第三节 职业教育、军警教育、体育教育、音乐教育
        一、 职业教育
        二、 军警教育
        三、 体育教育
        四、 音乐教育
    第四节 中等学校和高等学校
        一、 中等学校
        二、 高等学校
    第五节 社会教育
        一、 东蒙古社会教育
        二、 东蒙古“协和会”
    第六节 师资培训与教科书编辑
        一、 师资培训
        二、 教科书的编辑印刷
    第七节 日语教学与留日教育
        一、 日语教学
        二、 东蒙古留日学生
第三章 东蒙古卫生事业的变化
    第一节 东蒙古卫生政策与管理体制的确立
        一、 “满洲国”卫生管理体制的确立
        二、 东蒙古卫生管理体制
    第二节 巡回医疗、与传染病的防治
        一、 巡回医疗
        二、 传染病的防治
        三、 医疗机构建设
        四、 革新喇嘛医
    第三节 卫生职业教育
        一、 兴安医学院
        二、 通辽助产士学校
        三、 选派学生学习医学和助产术
    第四节 卫生知识的传播及其影响
        一、 宣传医学基础知识
        二、 强化卫生观念,改善卫生状态
        三、 运动锻炼、保持健康的新理念
第四章 东蒙古科技事业
    第一节 东蒙古科技管理体制
        一、 “满洲国”科技管理机构
        二、 东蒙古科学技术研究机构
    第二节 科学考察、社会调查及其成果
        一、 日本殖民调查机构
        二、 调查活动及其成果
    第三节 科学知识的传播
        一、 科学知识的传播
        二、 近代蒙古语术语的形成
第五章 东蒙古殖民地文学艺术及新闻出版业
    第一节 蒙古族文学及新闻出版机构
        一、 蒙古会馆
        二、 蒙民厚生会
        三、 蒙民裕生会
        四、 蒙民振兴会
        五、 蒙文编译馆
        六、 青旗社
        七、 开鲁蒙文学会
        八、 蒙古留日同乡会
    第二节 文学作品与作家群的形成
        一、 诗人与诗歌创作
        二、 散文家及其代表作
        三、 小说创作
        四、 女性写作者队伍逐步形成
        五、 科普作品与学术研究
    第三节 蒙古族儿童文学盛行
        一、 设置“儿童文学专栏”
        二、 儿童文学体裁
    第四节 电影、广播、绘画、音乐和剧
        一、 电影
        二、 广播
        三、 绘画
        四、 音乐和剧
    第五节 东蒙古与西蒙古文化交流
        一、 《青旗》报宣传西蒙古
        二、 东蒙古与西蒙古教育往来
        三、 东蒙古与西蒙古文化交流
第六章 殖民统治与东蒙古宗教信仰
    第一节 日本殖民时期东蒙古喇嘛教与祭祀活动
        一、 东蒙古喇嘛教历史状况
        二、 改造喇嘛教
        三、 传统祭祀活动
    第二节 奉建成吉思汗庙
        一、 奉建成吉思汗庙设想的提出
        二、 成吉思汗庙创建过程
        三、 成吉思汗庙落成典礼盛况
        四、 奉建成吉思汗庙的历史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附录二 “满洲国”东蒙古区域略图
附录三 日本殖民时期东蒙古文化机构分布示意图
附录四 《青旗》报刊载的部分题词与相关记事
附录五 年历对照表
致谢

(3)日伪时期兴农合作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伪满兴农合作社的产生背景与经过
    (一) 伪满兴农合作社建立的背景
    (二) 伪满兴农合作社的建立
    (三) 伪满兴农合作社的构成
二、伪满兴农合作社的业务范围
    (一) 伪满兴农合作社农业统制的业务
    (二) 伪满兴农合作社的金融业务
    (三) 伪满兴农合作社的交易场业务
三、伪满兴农合作社的掠夺政策
    (一) 伪满兴农合作社掠夺东北农产品的政策
    (二) 伪满兴农合作社搜刮东北资金的政策
    (三) 伪满兴农合作社交易场关于掠夺粮谷政策的实施
四、伪满兴农合作社影响
    (一) 对中国东北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 对日伪经济侵略掠夺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日本军国主义对我国东北沦陷区人民的思想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详细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的意义
        1.1.1 理论意义
        1.1.2 现实意义
    1.2 国内的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的发展阶段
        1.2.2 近年来伪满洲国史研究的主要方向和成果
        1.2.3 伪满洲国史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1.3 本文的逻辑结构与主要内容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创新之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难点
        1.4.3 本文的创新之点
    1.5 概念辨析和需要说明的问题
2 日本对我国东北满洲地区的占领与控制
    2.1 满洲简况
        2.1.1 满洲其名
        2.1.2 伪满之伪
    2.2 日本对中国满洲的渗透与占领
        2.2.1 日本侵华的远因和近因
        2.2.2 "九·一八"事变
        2.2.3 伪满洲国的成立
    2.3 日本对"满洲国"的政治控制
        2.3.1 关东军是伪满洲国实际的"太上皇"
        2.3.2 "总务厅中心主义"的行政体制
        2.3.3 日本人的"火曜会"是伪满的实际最高决策机关
        2.3.4 日本人的管理网遍布伪满全境
        2.3.5 典型的警察特务统治
    2.4 日本对"满洲国"的经济控制
        2.4.1 满铁和伪满的金融业
        2.4.2 "一业一社"的工业体系
        2.4.3 日本军国主义对东北农业和农民的掠夺
3 控制学校教育
    3.1 破坏东北原有教育设施,根据奴化教育需要恢复和整顿各级学校
        3.1.1 "建国"前日本军国主义在东北的教育侵略
        3.1.2 恢复东北地区的各级学校
    3.2 推行奴化教育的机构
        3.2.1 日伪在东北沦陷区推行奴化教育的行政管理机构
        3.2.2 伪新民会和伪协和会
    3.3 删改教科书,编纂日伪新教科书
    3.4. 对教师的检定、监管和奴化培训
    3.5 强制推行日语教育
        3.5.1 中国近代外国语教育的开端
        3.5.2 日伪当局推行日语教育的目的
        3.5.3 日伪在东北沦陷区推行日语教育的特点
    3.6 推行留日教育,培育亲日走卒
    3.7 暗藏祸心的"识字教育"
4 控制社会舆论和文艺
    4.1 控制社会舆论
        4.1.1 伪满当局对报界的直接操纵和干预
        4.1.2 日伪设立弘法处作为专门的政治宣传管理机构
        4.1.3 日伪当局制定苛刻的新闻管制法规
        4.1.4 军警、特务、暗探把持的书报检查制度
    4.2 杀人不见血的"笔部队"
        4.2.1 战场和开拓团的"笔部队"
        4.2.2 "满洲国"培养的"笔部队"
    4.3 "满映"和严格的电影进口制度
        4.3.1 "满映"的成立
        4.3.2 "满映"电影里的渗透
        4.3.3 以《迎春花》为例,分析"满映"电影的思想渗透
        4.3.4 "满映"垄断伪满电影市场
5 控制和利用宗教
    5.1 日伪设立的宗教管理机构
        5.1.1 伪满洲国直接管理宗教事务的机构
        5.1.2 伪满治安部警务司特务科
        5.1.3 协和会
    5.2 对原有宗教的控制深化
        5.2.1 对佛教的控制和利用
        5.2.2 对道教的控制和利用
        5.2.3 对基督新教的控制和利用
        5.2.4 对民间宗教采取的政策
    5.3 强制推行日本神道教
        5.3.1 日本神道教和军国主义
        5.3.2 日本神道教的侵入和强制推行
6 东北人民对思想控制的抵抗
    6.1 国民政府开展的工作
        6.1.1 国民党东北党务活动
        6.1.2 在伪满军队和军校中的活动
        6.1.3 在学生和社会人士中的活动
    6.2 知识界对思想控制进行的抵抗
    6.3 共产党和抗联的活动
7 结论:几点启示
    7.1 要正确区分无产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反动集团的思想控制
    7.2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要善于从正反两方面借鉴学习
    7.3 国家文化安全极端重要,思想政治教育负有历史责任
参考文献
致谢·文后的话
作者简介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在学期间参与的课题
    在学期间参与的讲座

四、从一张证书看掠夺──“伪满兴农合作社”揭秘(论文参考文献)

  • [1]伪满洲国童话研究[D]. 陈实. 华东师范大学, 2017(09)
  • [2]东蒙古殖民地社会与文化的变动(1931-1945)[D]. 斯钦巴图. 内蒙古大学, 2013(11)
  • [3]日伪时期兴农合作社研究[D]. 马玉兰. 东北师范大学, 2011(06)
  • [4]日本军国主义对我国东北沦陷区人民的思想控制研究[D]. 董迎轩.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1(12)
  • [5]从一张证书看掠夺──“伪满兴农合作社”揭秘[J]. 杜军. 党史纵横, 2000(01)

标签:;  ;  ;  ;  ;  

从证件上抢——揭开“伪满洲农业合作社”的秘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