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利奈唑胺成功治疗剥脱性皮炎并发MRSA呼吸道感染一例

口服利奈唑胺成功治疗剥脱性皮炎并发MRSA呼吸道感染一例

一、口服利奈唑胺成功治疗剥脱性皮炎合并MRSA呼吸道感染1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1](2020)在《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0年版)》文中研究说明为进一步规范我国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Mycobacteria,NTM)病的诊断和治疗,提高我国广大医务工作者对NTM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组织相关领域专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0年版)"。本指南的制定是在我国"2012年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的基础上,参考美国胸科学会等2020年"NTM病治疗指南"、英国胸科学会2017年"NTM肺病管理指南"和国内外近年来NTM病研究成果与诊治经验,广泛征求国内有关NTM病流行病学、基础、临床与预防方面的专家与学者的意见和建议而形成。本指南内容涵括了NTM病的分类、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等10个方面,以供我国学者借鉴与参考。

李月娥[2](2019)在《探讨临床药师会诊对重症药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重症药疹(Severe drug eruption,SDE)是一种药物通过口服、注射或外用等方式进入人体后产生的重度皮肤性药物反馈现象,通常表现有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Steven-Johnson Syndrom,SJS)、大疱性表皮坏死松懈型药疹(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TEN)和剥脱性皮炎型药疹(Exfolia-tive Dermatitis,ED)。重症药疹发生的机制比较繁杂,皮肤受损的区域较大并且会带动机体出现全身中毒症状以及各种器官受累损伤,相对来说,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高,应当引起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的高度重视。临床药师是医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主力军,负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的收集、分析、整理和上报,为监测药品不良反应,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提供药学服务。为此,本文旨在探讨有无临床药师会诊对治疗重症药疹作用的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重症药疹患者病例临床资料,根据有无临床药师参与会诊分为临床药师会诊组和无临床药师会诊组两组。总结分析两组间重症药疹的疹型、致敏药物、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用药情况、临床药师会诊情况、患者治疗与转归情况、药品费用和住院总费用。结果:30例重症药疹患者病例中有SJS 10例,TEN 11例和ED 9例;其中有临床药师参与会诊病例14例(临床药师会诊组),无临床药师参与会诊病例16例(无临床药师会诊组);两组患者在药疹疹型、黏膜受累及肾功能等各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合并发热、血常规、肝功能、住院天数、药品费用及住院总费用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0例患者中23例有明确的单一的致敏药物,主要致敏药物依次为解热镇痛药、抗癫痫药类、头孢类抗生素及中药等。结论:临床药师参与重症药疹患者治疗会诊,协同临床医生对重症药疹不良反应的诊断、治疗、缩短住院天数和减少重症药疹患者经济负担有积极意义。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实践与临床医生共同把握药物适应证、使用原则,谨慎为患者制定合理、安全、有效的给药方案,并向患者及家属进行用药教育的药学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熊佳[3](2019)在《220例红皮病住院病案的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红皮病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临床发病特点,了解红皮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中医药治疗的情况,总结相关临床经验,为进一步提高红皮病的中西医诊疗水平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10~2017年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收治的红皮病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致病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并发症、中医证型、中西医治疗情况等项目进行统计分析。对病因不明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了解其病情的发展,寻找线索,揭示病因。结果:1.一般资料: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220例,男性163例,女性57例,男:女=2.86:1;患者年龄最小为5岁,年龄最大为90岁,平均年龄为56.67±21.13岁;住院天数最小值为3天,最大值为51天,平均住院时间为12.30±6.71天,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我院历年红皮病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整体呈下降趋势;红皮病型药疹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最少。2.病因:继发于其他皮肤病的有160例,其中银屑病最为常见(68例,30.91%);不明原因35例(15.91%),药物源性21例(9.55%),恶性肿瘤源性4例(1.82%)。不同年龄分组中继发于其他皮肤病患者病因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未成年人组(0~17岁)以特应性皮炎为主,中青年人组(19~65岁)以银屑病为主,老年人组(65岁以上)以湿疹为主。3.红皮病合并感染方面:感染患者有47例,不同年龄分组患者的感染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合并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发热的红皮病患者感染率较高(P<0.05);4.中医证型:220例患者辨证分型以气阴两亏证、湿毒蕴肤证、火毒炽盛证、湿热瘀阻证为主;不同病因的红皮病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继发于银屑病患者以气阴两亏证为多见,继发于湿疹患者以湿热瘀阻证为多见,继发于药物反应患者以湿毒蕴肤证为主,继发于特应性皮炎患者以心脾积热证多见;辨证治疗用药以清热药(37.74%)和补虚药(26.44%)为主。结论:1.红皮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中老年人为多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之比为2.86:1。2.继发于其他皮肤病是红皮病最常见的病因,其中以红皮病型银屑病为主。停药后发作是继发于其他皮肤病的红皮病患者常见的诱因。不同病因的年龄分布不同,未成年人以特应性皮炎为主,中青年人以银屑病为主,老年人以湿疹为主。3.红皮病患者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升高,老年红皮病患者容易伴发感染;红皮病合并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发热患者的感染率较高,早期营养支持及加强皮肤护理对提高疗效,降低感染率有帮助。4.不同病因中医证型分布不同,银屑病源性患者以气阴两亏证为主,湿疹源性患者以湿热瘀阻证为主,药物源性患者以湿毒蕴肤证为主,特应性皮炎源性患者以心脾积热证为主。

郁博,陈官芝,王丽欣,葛红芬,臧运书[4](2017)在《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继发感染性休克的治疗(附1例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1例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继发感染性休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病人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治疗过程中需高度警惕严重感染的发生。及时、准确地做出判断,并给予有效治疗,是成功救治的关键。

李敏[5](2016)在《新生儿骨髓炎20例临床特点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新生儿骨髓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20例新生儿骨髓炎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结果20例患儿,男12例,女8例,年龄在6天-28天,住院时间:14天-45天。表现为烦躁或精神差、拒乳19例,发热7例,患肢拒动为14例,局部红肿11例,85%以上患儿有两种以上表现。所有20例病人均行血培养及病变部位脓液培养,血培养阳性病例为11例(大肠埃希菌1例,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3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5例,阴沟肠杆菌1例,铜绿假单胞菌1例);脓液培养阳性为20例(大肠埃希菌2例,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6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8例,铜绿假单胞菌2例,阴沟肠杆菌1例,施氏葡萄球菌1例),1例铜绿假单胞菌骨髓炎患儿进展为脓毒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导致死亡。本组中大多数患儿X线平片在病程第10-14天后才有明显改变;50%患儿CT可在病变1周以后显示骨质侵蚀和破坏;30%患儿MRI最早可在骨感染的第3天发现骨髓病变。7例未形成骨髓腔及骨膜下脓肿者预后好,肢体活动正常。13例应用抗生素治疗1-2天效果不显着,7例MRI提示形成骨髓腔脓肿,行骨皮质钻孔VSD引流术;6例形成骨膜下脓肿时,采用脓肿切开VSD引流术,但有3例进展为骨髓腔脓肿,形成骨质破坏,再次行骨皮质钻孔引流术。该13例患儿中有2例累及髋关节,导致股骨头坏死,2例累及干骺端,骺板破坏,导致患肢缩短。1例因脓毒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导致死亡。其余8例经抗感染及外科手术处理后预后良好。结论尽管新生儿急性骨髓炎少见,但如果误诊,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可能会遗留严重后遗症。

高建苑,黄晨,吴利平,徐先橘,肖涛,陈金风[6](2004)在《口服利奈唑胺成功治疗剥脱性皮炎合并MRSA呼吸道感染1例报告》文中研究指明剥脱性皮炎是一种严重的皮肤反应,通常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包括严重的水、电解质紊乱,严重的院内获得性肺部感染。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剥脱性皮炎的病因很难消除,肺部感染反复发生,肺部感染的病原菌根据病情和抗生素应用改变,多次抗生素给予导致产生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的感染。万古霉素为MRSA感染的优选药物。然而,万古霉素在7-10d疗程中可以引起耳和肾毒性。万古霉素由于肾和耳毒性不能治疗反复MRSA感染。MRSA感染可以危及患者生命。利奈唑胺是美国首先批准的新抗生素(口恶)唑烷酮中药物。利奈唑胺100%的生物利用度在口服后产生血清浓度和静脉给予后所产生的浓度含量相当。很清楚利

裴红莎[7](2016)在《鲍曼不动杆菌的院内感染调查研究和颅内感染治疗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了解山西省人民医院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情况和耐药现状;2.初步分析磷霉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钠(Cefoperazone/sulbactam,SCF)序贯疗法在颅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治疗中的效果及评价。方法:1.调查分析山西省人民医院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MDRAB)感染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感染部位等,并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分析。2.分析山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09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2例采取磷霉素(Fosfomycin,FOS)和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序贯治疗的颅内感染患者,该组病例均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评价该序贯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1.WHONET5.6分析软件显示:2013-2015年以同一个病人同一次入院不重复MDRAB共检出菌株为1132株,约占所有细菌检出菌株的8%。而神经外科共检出286株,约占全院所检MDRAB菌株的25.3%,位居全院科室第一。2.患者临床资料显示:全院及神经外科感染患者,年龄均集中在40-80岁中老年人,约占74%,男女比例均约为7:3;全院及神经外科MDRAB菌株检出部位均以痰液为主,分别约占83.3%、93.1%,二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神经外科感染患者罹患疾病以基底节区脑出血、重型颅脑创伤及动脉瘤病人为主,共约占89.2%,患有基础疾病约占94.8%,其中患有高血压病和或糖尿病者约占85%。3.耐药率结果:近3年来MDRAB对常用的17种抗菌药物除米诺环素和多粘菌素B外,均呈逐年增长趋势;其中对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分别由48.9%、21.2%升至72.7%、51.9%。4.采用FOS及SCF序贯疗法治疗的12例患者中,8例患者治愈出院,4例死亡,其中2例虽治疗有效但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另外2例治疗无效死亡。7例出现了轻度腹泻等药物不良反应。结论:1.本院MDRAB感染情况严峻,尤以神经外科居多,3年间耐药率逐年升高。提示应加强对全院尤其神经外科的感染管理及用药监控。2.神经外科感染患者中以中老年为主,男性多见,多发生于基底节区脑出血、重型颅脑创伤及动脉瘤病人,且大多数患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以痰液检出最高。提示应加强对这上述特征患者的管理。3.FOS和SCF的序贯疗法对颅内MDRAB感染有较好疗效。部分病例脑脊液培养显示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中介或耐药,该疗法仍有效,且临床安全性良好。但颅内MDRAB感染的死亡率很高,仍是神经外科治疗的严峻挑战,尚需进一步研究。

祝博[8](2012)在《《医药论坛杂志》2012年第33卷分类总索引——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文中提出

吴志松[9](2012)在《扶正祛邪法治疗老年肺炎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肺炎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被比作为“老年人的朋友”,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容易漏诊和误诊,在老年人死亡直接原因中占主要地位。随着社会老龄化的深入和生存环境的变化,老年肺炎必将严重挑战和威胁老年人的健康和生命。中医药治疗老年肺炎有着自身的优势,多年来在临床应用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因此,积极开展关于老年肺炎的中医药研究已成为了亟待解决的课题。为了科学的研究中医药治疗老年肺炎,本课题设计了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方法,针对老年肺炎“正气亏虚,毒瘀互结”的基本病机,临床研究扶正祛邪法治疗老年肺炎,以期得到中医药治疗老年肺炎的科学结论。同时,根据临床数据资料,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归纳总结老年肺炎的证候特点。由于老年肺炎存在症状、体征等临床表现不典型,起病隐匿,常规实验室检查指标特异性及敏感性差等不足,所以,本课题研究欲通过寻找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的生物标志物,并探讨其在老年肺炎的诊断及病情判断上的价值,促进生物标志物在老年肺炎诊疗方面的应用。方法理论研究通过对于本病相关文献分析以及临床研究总结,探讨老年肺炎的中医基本病机及相应治法。临床研究1.本研究设计了严格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方法,运用整体随机化方法,在网络数据库上增加受试者、申请随机号,依据网络随机的结果,将入组的76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分配至治疗组或对照组。治疗组在西医基础抗感染治疗上应用扶正解毒化瘀颗粒治疗,对照组在西医基础抗感染治疗上加用安慰剂治疗,研究扶正祛邪法治疗老年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2.对76例老年CAP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调查,并通过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聚类分析的统计方法,归纳老年CAP中医证候信息,研究老年CAP的证候特点。实验研究基于文献分析,选择近期开始应用于感染性疾病诊断但在肺炎中研究较少的生物标志物降钙素原(PCT)和肾上腺髓质素(ADM)为老年CAP的研究指标。采集老年CAP患者入院及治疗后的血清,利用ELISA方法测定患者血清PCT、ADM的浓度,并通过肺炎PSI评分及CURB-65评分对患者肺炎严重程度进行分组,探究血清PCT、ADM的浓度与肺炎严重程度之间相关性,以期明确PCT、ADM在老年CAP诊断及判断肺炎严重程度上的价值。结果理论研究以文献分析及临床研究为基础,确立了本病的基本病机及治法。老年肺炎以正气亏虚为发病之本,气阴两虚贯穿于疾病的始终,故治疗上应扶正为法,以益气养阴为主。老年肺炎以热、毒、痰、瘀为标,热毒伤肺,痰瘀互结,故治疗上应以祛邪为法,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宣肺化痰。临床研究1.研究结果:(1)疾病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单项症状比较:治疗组在缓解咳嗽、发热、胸闷痛、喘息未见明显的优势,但咯痰、口干咽燥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动脉血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水平在治疗后均有显着下降,但两组治疗后的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水平在治疗后均有显着下降,治疗组治疗后的差值减少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通过专业知识与临床经验,我们将老年CAP患者的常见症状进行聚类分析分为了5大类:1类:咳嗽,便秘,大便干结,红舌,脉细。此类提示为邪热壅肺证的表现。2类:咳痰,黄痰,痰粘,痰难咯,发热。此类提示为痰热壅肺证的表现。3类:五心烦热,口干,咽干,口渴,白痰。此类提示为肺阴虚证的表现。4类:咳嗽无力,喘息,气短,胸闷,汗出,乏力,心慌,易感冒,纳呆。此类提示为肺气虚证的表现。5类:唇甲紫暗,暗红舌,黄苔,腻苔,脉弦,脉滑。此类提示为痰瘀阻肺证的表现。实验研究将30例老年CAP患者分成低危、中危、高危组,各组间的PCT、ADM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结果示随着严重程度的升高PCT、ADM浓度随之升高。结论理论研究“正气亏虚、毒瘀互结”为老年肺炎之基本病机,以正气亏虚为本,以热、毒、痰、瘀为标,针对此病机,在治疗老年肺炎时应以扶正祛邪为大法,在治疗时既扶正,又祛邪,两者兼顾,方可收到满意疗效。临床研究1.通过严格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方法,观察了扶正解毒化瘀颗粒治疗38例老年CAP患者,研究发现“扶正祛邪”法可以明显提高老年CAP患者的治愈率,可以有效改善老年肺炎患者部分临床症状,临床应用安全有效。2.通过专业知识与临床经验,综合聚类分析的5类结果和症状的出现频率,本研究发现老年CAP最常见的证型为“气阴两虚、痰热瘀阻”。这与我们临床中观察的老年CAP证候特点较为一致,与扶正解毒化瘀颗粒治疗老年CAP的病机相吻合。实验研究结果显示血清PCT、ADM浓度与PSI和CURB-65评分存在相关性,血清PCT、ADM浓度与老年CAP病情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与病情程度成正比。因此,本研究初步认为,血清PCT、ADM浓度水平可以反应老年CAP的严重程度,可以用来判断疾病的预后。

贾王平[10](2018)在《基于自动监测系统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安全性再评价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了解药物性肝损害(DILI)的发生特征和药物分布,及喹诺酮类药物相关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特点;确定氟喹诺酮类药物重点品种并实施自动监测,获得其相关ADR发生率、发生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1)回顾性分析1110例DILI ADR报告,统计分析患者的性别及年龄、引起DILI的药品、实验室指标与主要临床表现、发生DILI的时间及给药途径、DILI转归及治疗等;进而分析11962例喹诺酮类药物ADR报告;并采用比值失衡测量法对喹诺酮类药物相关DILI进行风险信号挖掘;再结合临床实践,确定纳入自动监测的目标药物及其ADR。(2)借助“医疗机构ADE主动监测与智能评估警示系统”(简称“系统”),对2015年10月-2016年9月期间、使用左氧氟沙星住院患者,开展“肝功能”“血小板”“血红蛋白”“白细胞”四个模块的自动监测,并借此确定最佳系统事件配置器参数;经临床药师对系统报警病例再评价确认,获得左氧氟沙星相关ADR发生率,并分析其致肝损害的影响因素。(3)回顾性调取2016年1-6月期间、使用莫西沙星的住院患者病历,开展我院莫西沙星相关肝损害及血细胞减少的自动监测。进一步联合哨点医院,开展多中心自动监测研究。(4)利用系统的“皮肤损害”与“过敏性休克”模块,针对我院历史数据库中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使用莫西沙星的住院患者病历,开展自动监测,获得莫西沙星相关皮肤不良反应及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与发生特征;并利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对莫西沙星相关皮肤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1110例DILI中,排序前四位药物为阿托伐他汀、利福平、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11962例喹诺酮类药物ADR报告中,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据前2位。ADR主要临床表现为瘙痒、皮疹。严重ADR主要为肝功能异常、过敏性休克。进一步的风险信号挖掘中,莫西沙星均生成肝损害阳性信号。(2)2675例次左氧氟沙星用药患者中,肝损害、血小板减少、贫血、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的ADR发生率分别为1.93%、0.75%、1.34%、1.82%、1.59%。超重患者较非超重患者更易出现肝损害(P=0.022)。(3)我院2263例次莫西沙星用药患者中,肝损害、血小板减少、贫血、白细胞减少的ADR发生率分别为4.70%、0.54%、3.26%、0.98%,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更易发生肝损害(P=0.014)。6所医院12930例用药人群的多中心自动监测结果显示:肝损害、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贫血的发生率分别为3.88%、0.49%、0.95%、2.21%。(4)我院7774例次莫西沙星用药患者中,皮肤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53%;过敏性休克发生率为0.01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饮酒为莫西沙星致皮肤相关ADR的影响因素,OR值为5.968(95%CI:1.213-29.371)。结论:本研究根据自发报告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确定目标药物后,在国内率先利用自动监测系统,高效快捷精准的获得氟喹诺酮类药物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相关ADR发生率;系统ADR模块既有较为完善的基于触发器原理的量化指标模块(肝损害和血细胞减少),更有基于文本挖掘技术的非量化指标模块(药源性皮肤相关不良反应及过敏性休克);后者借助与HIS历史数据库的对接,实现了大样本用药人群自动监测,其研究结果同时也验证自动监测系统的应用效果。本研究表明ADR自发报告数据是潜在风险信号筛选必不可少的实证依据,基于信息化技术的自动监测系统是开展重点药物风险监测研究,特别是多中心自动监测研究的有效工具。

二、口服利奈唑胺成功治疗剥脱性皮炎合并MRSA呼吸道感染1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口服利奈唑胺成功治疗剥脱性皮炎合并MRSA呼吸道感染1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2)探讨临床药师会诊对重症药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材料、对象和方法
2 结果
    2.1 分组情况
    2.2 一般情况
    2.3 临床特点
    2.4 临床药师会诊情况
    2.5 实验室检查
    2.6 药物治疗
    2.7 归转情况
3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重症药疹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220例红皮病住院病案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传统医学对红皮病的认识
        1.1.1 古籍相关记载
        1.1.2 现代中医各家对红皮病的认识
    1.2 现代医学对红皮病的认识
        1.2.1 流行病学
        1.2.2 病因
        1.2.3 发病机制
        1.2.4 临床特征
        1.2.5 治疗
    1.3 红皮病的回顾性研究
第二章 研究部分
    2.1 研究对象
        2.1.2 病例来源
        2.1.3 相关诊断标准
        2.1.4 纳入标准
        2.1.5 排除标准
        2.1.6 疗效判定标准
    2.2 采集及评价内容
    2.3 信息采集表设计
    2.4 统计分析
        2.4.1 数据管理
        2.4.2 统计分析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总体描述
        3.1.1 性别及年龄构成
        3.1.2 治疗情况
        3.1.3 住院天数
    3.2 病史及临床资料
        3.2.1 住院季节
        3.2.2 致病原因
        3.2.3 诱发及加重原因
        3.2.4 既往健康情况
        3.2.5 临床表现
        3.2.6 并发症
        3.2.7 相关检查
        3.2.8 舌脉象
        3.2.9 中医证候分型
    3.3 治疗
        3.3.1 补液及支持治疗
        3.3.2 局部外用治疗
        3.3.3 病因治疗
        3.3.4 中医药治疗
    3.4 疾病转归与随访
第四章 分析与讨论
    4.1 一般资料回顾
    4.2 红皮病病因及诱因分析
        4.2.1 病因
        4.2.2 病因与年龄的关系
        4.2.3 诱因
    4.3 并发症及易感因素分析
    4.4 中医辨证治疗
    4.5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4)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继发感染性休克的治疗(附1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报告
2 讨论

(5)新生儿骨髓炎20例临床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7)鲍曼不动杆菌的院内感染调查研究和颅内感染治疗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鲍曼不动杆菌的院内感染调查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磷霉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序贯疗法治疗颅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效果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实施方法
        1.3 评价效果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转归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
        2.2 实验室检测指标分析
        2.3 治疗疗程和治疗指标关系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承担/参与的科研课题与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9)扶正祛邪法治疗老年肺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综述一 老年肺炎的中医研究进展
    1 病名
    2 病因病机
    3 辨证论治
    4 专方专药
    5 中药针剂
    6 中西医结合
    7 疾病预防
    8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老年肺炎的西医研究进展
    1 流行病学
    2 发病机制
    3 病原学
    4 临床特点
    5 治疗
    6 展望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老年肺炎的基本病机及治法探讨
    1 正气亏虚、毒瘀互结为老年肺炎的基本病机
    2 扶正祛邪法是治疗老年肺炎的主要治法
    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研究一 扶正祛邪法治疗老年CAP的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2 研究设计
        3 观察指标
        4 评定方法
        5 不良事件与处理方法
        6 数据分析
        7 研究结果
        8 讨论
        参考文献
    研究二 老年CAP的中医证候特点研究
        1 临床资料
        2 研究内容及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PCT、ADM与老年CAP诊断及严重程度相关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附录
    附录一 老年肺炎临床信息采集表
    附录二 症状评分表
致谢
个人简历

(10)基于自动监测系统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安全性再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1. 1110例药物性肝损害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1.1 资料与方法
        1.1.1 数据来源
        1.1.2 数据处理
        1.1.3 数据分析
        1.2 结果
        1.2.1 DILI患者性别及年龄特点
        1.2.2 引起DILI的药品情况
        1.2.3 DILI的实验室指标与主要临床表现
        1.2.4 发生DILI的时间及给药途径
        1.2.5 DILI转归及治疗
        1.3 讨论
        1.3.1 DILI与患者年龄、性别的关系
        1.3.2 DILI涉及的药物类别及品种
        1.3.3 DILI的实验室指标变化及临床表现
        1.3.4 DILI涉及的发生时间及给药途径
        1.3.5 DILI的预后及保肝药物应用
    2. 11962例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1 资料与方法
        2.1.1 数据来源
        2.1.2 数据处理
        2.1.3 风险信号挖掘
        2.1.4 数据分析
        2.2 结果
        2.2.1 概况
        2.2.2 涉及的药物品种
        2.2.3 累及系统/器官及ADR主要临床表现
        2.2.4 关联性评价和转归
        2.2.5 肝损害信号挖掘
        2.3 讨论
        2.3.1 喹诺酮类药物ADR与患者性别、年龄的关系
        2.3.2 喹诺酮类药物ADR涉及的药物品种
        2.3.3 喹诺酮类药物ADR的临床特点分析
        2.3.4 喹诺酮类药物ADR中的肝损害信号挖掘
第二部分 左氧氟沙星相关肝损害及血细胞减少的自动监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模块选定及其事件配置器参数设置
        1.1.1 病例入选标准
        1.1.2 病例排除标准
        1.1.3 病例筛选标准
        1.1.4 严重程度分级
        1.2 研究对象与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肝损害病例自动筛查及再评价结果
        2.2 血细胞减少病例自动筛查及再评价结果
        2.3 左氧氟沙星致肝损害的相关因素分析
    3. 讨论
        3.1 自动监测效能分析
        3.2 左氧氟沙星相关肝损害及血细胞减少发生率比较
        3.3 左氧氟沙星相关肝损害的风险因素分析
第三部分 莫西沙星的自动监测研究
    1. 莫西沙星相关肝损害及血细胞减少的自动监测研究
        1.1 资料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四个模块自动监测的事件配置器参数设置
        1.1.3 评价内容
        1.1.4 统计学处理
        1.2 结果
        1.2.1 肝损害病例自动筛查及再评价结果
        1.2.2 血细胞减少病例自动筛查及再评价结果
        1.2.3 莫西沙星致肝损害的相关因素分析
        1.3 讨论
        1.3.1 系统监测效能分析
        1.3.2 系统监测结果分析
        1.3.3 莫西沙星相关肝损害的危险因素分析
    2. 莫西沙星相关肝损害及血细胞减少的多中心自动监测研究
        2.1 资料与方法
        2.2 结果
        2.2.1 6所哨点医院的自动监测概况
        2.2.2 肝损害的自动监测数据
        2.2.3 血细胞减少的自动监测数据
        2.3 讨论
        2.3.1 多中心自动监测结果分析
        2.3.2 规范开展多中心自动监测是药物安全性再评价的发展趋势
    3. 莫西沙星用药患者中皮肤相关不良反应及过敏性休克的自动监测研究
        3.1 资料与方法
        3.1.1 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
        3.1.2 事件配置器参数设置
        3.1.3 评价方法与流程
        3.1.4 统计学处理
        3.2 结果
        3.2.1 ADR自动筛查及再评价结果
        3.2.2 皮肤相关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分析
        3.3 讨论
        3.3.1 莫西沙星致皮肤相关不良反应及过敏性休克分析
        3.3.2 莫西沙星致皮肤相关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3.3.3 系统自动监测皮肤相关不良反应及过敏性休克,成本低、时效高、数据准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相关药品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四、口服利奈唑胺成功治疗剥脱性皮炎合并MRSA呼吸道感染1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0年版)[J]. 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0(11)
  • [2]探讨临床药师会诊对重症药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D]. 李月娥. 广西医科大学, 2019(08)
  • [3]220例红皮病住院病案的临床分析[D]. 熊佳.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 [4]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继发感染性休克的治疗(附1例报告)[J]. 郁博,陈官芝,王丽欣,葛红芬,臧运书.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17(05)
  • [5]新生儿骨髓炎20例临床特点分析[D]. 李敏. 安徽医科大学, 2016(02)
  • [6]口服利奈唑胺成功治疗剥脱性皮炎合并MRSA呼吸道感染1例报告[J]. 高建苑,黄晨,吴利平,徐先橘,肖涛,陈金风. 医师进修杂志, 2004(S1)
  • [7]鲍曼不动杆菌的院内感染调查研究和颅内感染治疗的临床分析[D]. 裴红莎. 山西医科大学, 2016(08)
  • [8]《医药论坛杂志》2012年第33卷分类总索引——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J]. 祝博. 医药论坛杂志, 2012(12)
  • [9]扶正祛邪法治疗老年肺炎的临床研究[D]. 吴志松.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08)
  • [10]基于自动监测系统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安全性再评价研究[D]. 贾王平.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2018(09)

标签:;  ;  ;  ;  ;  

口服利奈唑胺成功治疗剥脱性皮炎并发MRSA呼吸道感染一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