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体育课本内容设置

浅谈初中体育课本内容设置

一、小议初中体育教材内容设置(论文文献综述)

张智豪[1](2021)在《信阳市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资源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从全国教育大会可知,农村地区的体育教学资源是学校体育工作一个重要部分,需要优化,这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农村地区因为种种因素不能跟上体育教学资源优化的步伐,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水平不平衡等众多因素导致的。如果想使学校体育教学资源优化工作顺利地进行,就要从政策、经济等方面加强对农村的各种投入。本研究通过信阳师范学院图书馆、中国知网收集并阅读相关文献,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信阳农村具有代表性的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调查,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通过对信阳市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资源、信阳市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的现状、信阳市农村中小学体育经费情况以及信阳市农村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现状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究信阳市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资源现状,研究结论表明:(1)信阳市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资源的现状不可观,信阳市农村中小学体育课时与国家有关文件相比较为不足,且体育课堂中的教学内容相对单一,学校对体育学科的重视度不够。(2)信阳市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数量不足,师生比例不协调,体育教师的学历、业务能力、科研能力有待提高;信阳市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工作量与工作待遇水平存在着需要急需解决的问题。(3)信阳市农村中小学体育经费来源较少,在体育场地与器材的维护方面经费不足,体育经费的分配较为不合理;体育经费的不足导致无法保证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从而对学生体质健康就造成了严重影响;体育经费分配不合理使学校体育工作需要完善的地方得不到完善。(4)信阳市农村中小学体育器材以及体育场地的配置数量与我国制订的有关标准相比达标率较低,不能满足日常体育教学的需要。出现体育场地与体育器材的不足会严重影响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导致学生无法真正的学到体育相关的运动技术,在这种影响下就会造成信阳市农村中小学学生对体育课程失去兴趣,不积极加入体育锻炼,进而造成其体质下降。针对信阳市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资源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策略:(1)加强体育教学内容建设,丰富体育课堂内容,拓展课外体育活动;(2)优化体育教师师资队伍,降低体育教师的工作量,提高体育教师工作待遇;(3)拓宽体育经费渠道,合理分配体育教学经费,加大对体育学科的注入力度;(4)增加体育场地及体育器材的数量,并及时对体育场地与器材进行维护和更新。

文波[2](2020)在《愉快体育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素质教育理念与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培养出具有综合素养的学生,成为新时期我国教学工作者共同面临的挑战。愉快体育教学是目前较为常见的教学方法。为了提升此种方法应用质量,教师需要结合学科特点,制订出适宜的应用策略。将初中体育教学作为研究视角,分析了愉快体育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

庞洁[3](2020)在《体育游戏教学法在入门级网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明确指出:“青少年体育教育的基本要求是要让青少年掌握1-2项运动技能”。本论文通过对体育游戏教学法的研究,结合青少年活泼好动的个性特征,将枯燥单一的网球教学课堂营造出欢快活跃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传授学生网球专项技术动作,进一步科学、合理的促进青少年网球整体水平的提高。本研究不仅是体育游戏与网球的基本技术动作的结合,更是对体育教学方法的一次探究和创新。青少年网球学习效率的提高,代表着青少年网球教学的整体效果的提升,从而为网球项目培养深厚的群众基础,推动网球运动的普及,为实现体育强国的国家战略目标尽微薄之力。本试验募集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附属学校六年级学生40人(男20人,女20人),分为两组,即,体育游戏教学组和传统模式教学组,每组各20人(男10人,女10人)。自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两组分别展开为期13周,第1、13周对体育游戏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的网球技能测试结果以及网球学习心理调查结果进行检测,每周一次课,每次90分钟的教学活动,即体育游戏教学组采用体育游戏教学法,传统教学组采用传统模式教学法。本研究运用实验法比较体育游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区别;运用专家访谈对网球学习兴趣和态度问卷的信效度进行检验;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学生的兴趣和态度进行调查;运用数理统计整理出持拍颠球、对墙击落地球、底线定点击落地球、下手发球四项技能测试指标结果。研究结果:在入门级网球技能方面,体育游戏教学组在持拍颠球提高了17.25个、对墙击落地球提高了19个、底线定点击落地球提高了5,40个、下手发球提高了5.40个,传统教学组在持拍颠球提高了10.60个、对墙击落地球提高了16.30个、底线定点击落地球提高了3.15个、下手发球提高了3.65个;在网球学习兴趣和态度测试方面,体育游戏教学组非常喜欢网球运动人数增加25%,非常愿意参加网球课程人数增加15%,愿意参加网球课程人数增加20%,能集中注意力人数增加35%,能够和队友合作完成任务人数增加25%。传统教学组喜欢网球运动人数下降15%,不喜欢网球运动的学生人数提升5%,愿意参加网球课程人数明显下降55%,能集中注意力的人数下降20%,能和队友合作完成任务人数下降20%。研究结论:经过13周干预,体育游戏教学方法和传统教学方法均有助于6年级入门级网球学习者的网球技能提高;体育游戏教学方法较传统教学方法对学习者的网球技能水平、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有更好的提高效果。

徐浩[4](2020)在《运动负荷价值阈视角下上海市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上海市“学生健康促进工程”项目。2012年市教委在全市学校体育中开展了“高中体育专项化”改革试点,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全市各学校很好的响应和开展,随后于2015年相继展开了“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课程改革,广大体育教师积极参与,努力探索,推动了学校体育的向前发展。“炼身运动价值阈”是体育科学化进程不断推进的产物,它不同于体育课程的其他目标,而是强调如何使体育锻炼能够具有科学性,取得锻炼的实际效果。课题研究主要是较为深入全面的考察,上海市学校体育改革实行“三化”的措施以来,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运动负荷是否符合改革的需要,并进一步考察其科学性。本课题研究选取上海市十个区26所“三化”改革的试点学校及非试点学校作为调查对象,通过测试78节体育课运动负荷的方式,进行评价、分析其运动负荷的现状,学生有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共468名,测试仪器采用suuneot6c心率表,并辅以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配合开展相关研究。通过测量数据与讨论分析可以看出上海市“三化”改革下体育课堂中关于运动负荷研究的结果显示:(1)受测学生平均心率在运动负荷价值阈范围内的人数有60.44%,有23.07%的学生平均心率低于价值阈区间,有16.08%的学生心率高于价值阈区间。初中学段体育课平均心率,63.5%的学生能够保持在适宜的心率内,但仍然有24.6%的同学运动量低于运动负荷价值阈。小学学段测量中,平均心率低于负荷价值阈人数约为19.5%,高于负荷价值阈人数有23.7%,运动量适宜学生人数为56.8%。(2)学生的心率状态比对中,当教学内容具备趣味性、挑战性时,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投入程度更高;与非试点学校相比较,试点学校学生课堂参与程度更高;市区学生体育课堂参与程度低于郊区学生课堂参与程度。(3)运动负荷价值阈背景下,学生适宜心率持续时间的影响因子有:教师影响、学生自身、环境资源、学校影响四个方面。教师影响因子权重指数为31.9%,学生自身因子权重指数为27.37%,环境资源因子权重指数为21.92%,学校影响因子权重指数为18.8%。(4)影响运动负荷价值阈内持续时间的主要因子有教学方法、教师学历、教学内容、学生性别、学生喜好、器材设施、周边资源、试点改革、学校重视九个方面,当学生对教学方法认可时,学生运动负荷价值阈内持续时间更长;学生参与喜好的运动项目时,运动负荷价值阈内持续时间更长;学生对学校的器材设施认可时,学生运动负荷价值阈内持续时间越长。得出结论:(1)上海市“三化”改革背景下,学校体育课堂运动负荷存在问题,受测学校范围内,仍有23.07%的学生平均心率低于价值阈区间,16.08%的学生心率高于价值阈区间。总体学生平均心率标准差132.776±12.63,初中生平均心率标准差为131.230±12.09次/分,小学生平均心率标准差为134.564±13.03次/分。(2)初中学段面对升学、文化课压力,学生倾向在体育课程中寻求放松,趣味性教学内容能够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减缓学业压力;小学学段整体学业压力小,根据生长发育规律,更乐于参与体育运动,喜爱室外活动,具有挑战性、身体活动范围较大的教学内容更能吸引小学生参与并提升体质。试点学校在器材设施、教学资源、教学方式方法、负荷量要求等方面均有改善提升,对后期普及改革有较大参考价值。市区体育课程受限于场地、器材的使用,以及课程时间设置不合理,造成场地轮转使用不畅,影响学生主动参与。(3)从理论逻辑上分析,教师的引导与授课方式间接影响学生主体对于运动的参与投入及时长,包括课时安排、教学方法手段等;学生自身的影响主观决定其是否能够参与并维持充分的运动锻炼时间,包括其性别、自身喜好、基础体质等;环境资源被动影响学生体育课堂的参与及时长,包括多种教学内容的丰富扩充、学生对学校资源的认可等;学校的重视与政策为体育课堂提供基本保障,使体育课能够顺利进行并有足够资源丰富设施、内容等。(4)不同教学方法影响学生体育课堂主观感受,合适的教学方法不仅保证学生体育课堂参与率,同时能够使学生感到舒适并保持在中等负荷量心率区间内,增加负荷价值阈区间时长。学生喜好是保证学生主观参与的第一要素,学生在参与自己爱好的运动项目时,能够维持较长时间、适宜心率参与运动。充足的场地及器材设施,被动影响学生运动参与,并且合理轮转使用,减少学生等待使用器材的时间,保证长时间的中等负荷量。(5)中小学体育课运动负荷受教师、学生、环境、学校制约,通过研究对策,科学控制负荷量,提升体育课效率,对强化学生身体素质有一定帮助。

邹思奇[5](2020)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体育中考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体育中考作为中学生身体素养的一次阶段性考核,考试成绩本身并非目的,关键在于考试的设置能否推动学生对自身身体机能的了解、身体技能的掌握以及健康水平的提升,自始至终应以学生为本。这一考试推行至今经历数次变革,但仍存在若干问题亟待完善。在长期应试教育环境下,体育中考不可避免地出现机械式的应试课程与备考模式,弱化学生主体性,这一趋势促使体育中考持续变革。本研究拟根据镇海区体育中考的现状,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等,对宁波市镇海区体育中考的现状进行调查,并对镇海区体育中考的影响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本研究共有以下几点主要结论:第一,通过调查得知镇海区应届生体育中考成绩对中考总成绩的影响不是很大,同时学生并不看重体育中考乃至体育的价值。体育中考的各个项目甚至若干项目较为容易,整体成绩较为理想。此外镇海区中考考试成绩的公正性以及考试的监督机制整体受到教师与学生的基本认可。学生对体育课程在体育中考机制下的重要性具备一定认知。体育中考前后的体育课程比较可凸显目前体育课程存在的价值取向问题。当下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缺乏对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重视,同时教学内容过于应试化,教学方法上更多对备考的循环训练法较为成熟,教学评价也过多侧重于体育中考。当下体育中考机制确实可以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起到一定促进作用,但也会造成相应的应试压力,学生对体育课程作用的认知也更多停留在体质提升与技能培养。家长的重视也是体育中考带来的一系列影响,但须让家长知晓体育参与的真正意义。体育教师对体育中考政策基本满意,但对政策落实有所不满。体育中考机制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体育教师的自我认同,但也侧面反应了体育学科受认同的程度由体育中考决定。此外当下体育中考机制使体育教师容易定期出现高强度超负荷工作状态。第二,体育中考机制的群体因素主要包括学生与教育者。学生作为中考机制的主要参与群体,这一存在更多是机制的加工对象。机制弱化其主观意愿,使其依靠机制结构顺利得到加工,以达成机制设立者发展其身体素质的意图。教师这一初级加工者实质也是被加工对象,机制明确赋予其身份要求与自身的功能,终日按部就班完成自身份额即可。但教师依然须在应试之余启迪学生体育的深层价值,在应试课程之前较为自由安排的课程中,应致力于带领学生使其享受体育运动。体育中考决策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师与学生身处机制内的参与形式与内容,中考决策者应以身体素质水平这一首要任务为基础,引领教师与学生在应试之余实践更多的体育价值。体育中考机制的环境因素包括学校因素、家庭因素与社会因素。学校作为体育中考机制的参与部分,其为学生与教师的体育参与提供保障。学校也有能力促使学生教师在机制对其加工之余对其进行主体价值的唤醒,同时作为连接决策者与教师的关键枢纽积极建议决策者进行更为科学合理的体育机制改革。家庭能影响学生群体对中考的认识,不同家庭对体育的认知将对学生对体育的价值判断与参与习惯。社会如何认识体育将对体育学科产生深层影响,其对体育的污名化以及在义务教育时期的轻视将使得体育中考难以脱离应试的窠臼。体育中考机制的情境因素即是学校体育的任务与目标须与时代背景相结合。不同时代赋予了体育各异的指导精神与形式内容。因此在终身体育意识与全民健身计划的即时情境下,如何在学生通过应试提升身体素质之余真正唤醒其体育参与的主体意识,是当下体育中考机制得以利在千秋的关键之处。第三,体育中考首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应对项目与分值进行调整,从而呈现学生运动参与的全面性与考试的科学合理,并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体育教师在课程中应更多创新设计,尝试因材施教,创建全面的教育计划,使学生在锻炼身体之余感受完整的自我。此外学校应保证教学经费支撑,增设其它机制使得体育学科的考核更有一定的多样性,给予教师一定的帮助以缓解其特定时期的工作负荷,并使其教学经验顺利传递至中考机制决策群体。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6](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指出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郝永亮[7](2019)在《新乡市中考体育改革对初中体育教学及学生锻炼行为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中考考试改革中融入体育加试的改革,是对我国中考考试的一次重要改革和创新,对推动我国初中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全方位改善初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改善体育课堂教学是十分重要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中考体育考试制度也将进行全新的改革。本研究试图通过调查新乡市自2016年中考体育改革后对学校体育教学及学生锻炼行为的影响,找出新乡市初级中学在中考体育改革后学校体育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和不足,在此基础上运用学校体育学、体育基础理论、体育教学方法等理论知识进一步探索改善新乡市学校体育遇到的问题,从而为新乡市学校中学生体质健康的提高以及学校体育的蓬勃发展贡献微薄之力。本研究以河南省新乡市初级中学为调查对象,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中考体育改革对新乡市初中体育教学及锻炼的影响进行了调查,并对体育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体育锻炼时间、频次、强度等构成体育教学和学生锻炼的重要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1)新乡市自2016年颁布了新的中考体育制度以来,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而不同的考试内容、方法等形式对学生的体育情况进行合理地评价。(2)体育中考改革后,由于家长、教师、学生对体育教学提高中考成绩的功利性要求,致使初中体育偏离了体育健康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目标,弱化了体育锻炼对学生在心理、社会适应性发展中的作用,影响了体育锻炼的目标的实现。(3)新乡市实施中考体育改革,是社会多方面对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重视的结果,在一定层面提高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增强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氛围。(4)初中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受中考体育考试的影响较大,学生们在应付考试方面的选择占绝大多数。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锻炼频次有所增加。(5)在体育锻炼积极性方面,初中学生的锻炼积极性都有所增加。针对于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来说,男生的数量要明显高于女生。在课外体育锻炼运动强度上,学生缺乏教师专业技术指导,体育锻炼效果难以得到保障。(6)在项目选择方面,中长跑是目前选择最多的运动方式。在球类上足球、篮球的所占比例较高,足球与篮球技术考核方式简单,日常锻炼接触的广泛,而且在成绩的提升方面更有优势。体操方面,通过对引体向上、仰卧起坐选择人数的分析,女生在项目设置方面稍占优势。(7)在课外体育锻炼场地选择方面,选择在学校锻炼的相对减少,选择在社区、培训班、健身房锻炼的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此基础上,并提出以下建议:(1)学校对于学生体育目标的培养,应以灌输学生理论知识、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具备一定的体育能力为目标,把提高意识、增强身体素质作为前提。在进行体育锻炼过程中逐步改善引导体育行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2)教师要结合教材、目标、内容等在考试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创新和融入把课堂教学要求和体育比赛、趣味游戏进行结合,完成体育运动项目的学习,丰富锻炼内容;(3)学校应有针对性增加体育器材设施的资金投入,同时根据实际需要安排人力物力,加大课外体育场馆对学生开放的力度,保障学生有足够的体育锻炼空间以及学生体育活动时的人身安全;(4)增加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可以将学生课堂体育活动技能考评,体育活动的参与情况打卡计次,最后和体育加试一起纳入到体育中考成绩考核当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以及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和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避免进一步加重体育中考“应试化”现象。(5)在学校资源短缺场地情况下,学校需充分利用社会公共体育场所的价值,合理运用城市中心区和郊区体育资源,扩大学生利用体育设施的范围;(6)学校可设置教师考核、奖罚机制等途径,激励和督促他们发展专业学习,这将对体育教师教学内容实施,教学目标制定,教学方法选择等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刘苗苗[8](2017)在《初中体育生成性教学的策略研究》文中认为生成性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选择趋势,为了学生能在自然地状态下更好地发展,生成性教学能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发挥新的作用,本文主要通过案例分析法,访谈法、观察法和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生成性教学进行研究,试图解释体育课堂教学在生成性状态下的策略研究,研究探讨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首先是生成性教学的问题提出由来,以及生成性教学的文献综述、研究目的和意义,该研究不仅有利于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还有利于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促进学校体育的快速发展。第二,核心概念界定,生成与生成性概念的界定,生成性教学和生成性体育教学的概念界定,核心概念的界定可以帮助对本论文的理解和研究。第三,研究的主要问题,对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进行阐述。第四,本文将生成性教学的课堂实施过程分为三个板块进行实例分析和评价。首先是在前期准备条件下:一,通过构建初中体育开放性课堂;二,通过提升教师的生成意识和能力来保证生成性体育教学的顺利实施;三,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进行生成性体育教学,建构路标式的教学目标,重视教学的过程和方法,为生成性教学指引方向,在生成的情况下对内容重组。其次是中期实践策略,重点是通过案例在体育课堂的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中的生成,来体现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生成资源的捕捉和利用的过程。最后是对生成性教学评价,分别是学生角度的多元评价和教师角度的不同方向评价。前者主要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评价,以及对学生自主性认知的评价。后者则是根据评价的类型,按照评价功能的不同、评价基准的不同、评价分析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类评价。第五,通过以上研究得出结论,生成性教学需要老师有发现的眼光看待课堂上的每一个互动,捕捉利用生成性资源。不仅如此,老师还要切实提高自己的生成能力,以生为本,取之于生,用之于生的教学思想。利用生成性教学资源开展一片新的体育教学天地,实现每一个个体都能全面发展的目标。

何晶[9](2016)在《上海市初中《体育与健身》教科书使用情况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体育教科书是体育教学中客观存在而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中体现了国家体育教育的思想,承载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教师顺利实施教学的工具,是学生学习的权威资料。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推进与深化,人们更加关注教科书编写质量对体育教学水平的影响,对教科书内容的编选、结构设计、图片的插入、语言的描述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现有基础上更进一步的提高教科书编写质量,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教科书使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认识教科书编写的特色、发现存在的问题,了解师生对教科书的客观评价,对进一步提升教科书编写质量,突出地域特色,提高使用效果,进而推进上海市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上海市杨浦区的同济初级中学、三门中学,宝山区的求真中学、上虹实验中学,闵行区的七宝实验中学、宝山实验中学,虹口区的虹口初级中学、复兴中学8所初中的体育教师和学生为调查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上海市初中《体育与健身》教科书的使用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研究,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教科书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但教科书中也存在一些健身性不明显,不符合体育课程学科性的运动项目,对健身理论知识的介绍较为缺乏。2.教师对教科书的使用率较高,但学生对教科书的使用情况不容乐观,学生对教科书重要性的认知存在较大偏差。学业的压力是影响学生使用教科书的首要原因。3.知识与技能模块促进了师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但对部分动作方法与主要知识点的描述缺乏完整性与准确性,学与练模块指导了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但其中的学练方法缺乏丰富性与多样性。4.教科书内容较好的培养了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但由于部分内容过于陈旧和内容难度超过了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接受能力,从而影响了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5.各个模块在教学中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最多的模块是自测自评和学与练模块,对思考与探索模块的使用最少。

汤炎[10](2013)在《浅议初中体育教学中校本课程的有效运用》文中提出校本课程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能够对现行教材发挥补充与完善功能,更好地体现体育学科在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方面的作用。教师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发挥校本课程的作用:一是体现体育精神教育,二是注重心理疏导干预,三是满足学生探究欲望,四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五是整合校园内外资源。

二、小议初中体育教材内容设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议初中体育教材内容设置(论文提纲范文)

(1)信阳市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资源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1.2.1 理论意义
        1.1.2.2 实践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体育教学资源研究现状
        1.2.2 国内体育教学资源研究现状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1 农村
        1.3.2 中小学
        1.3.3 教学资源
        1.3.4 体育教学资源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访谈法
        2.2.4 数理统计法
第3章 结果分析与讨论
    3.1 信阳市农村中小学学校基本情况
    3.2 信阳市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资源现状调查分析
        3.2.1 信阳市农村中小学体育开课情况调查分析
        3.2.2 信阳市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资源调查分析
        3.2.2.1 信阳市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调查分析
        3.2.2.2 信阳市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素材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3.2.3 信阳市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师资队伍现状
        3.2.3.1 体育教师数量配置
        3.2.3.2 体育教师工作量与工作待遇
        3.2.3.3 信阳市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性别结构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3.2.3.4 信阳市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学历现状调查分析
        3.2.3.5 信阳市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职称现状调查分析
        3.2.3.6 信阳市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科研现状调查分析
        3.2.4 信阳市农村中小学体育经费及场地器材现状分析
        3.2.4.1 信阳市农村中小学学校体育经费来源的状况调查分析
        3.2.4.2 信阳市农村中小学体育经费配置去向调查分析
        3.2.4.3 《中小学校体育场地、器材配备基本标准》简介
        3.2.4.4 信阳市农村中小学体育场地现状与分析
        3.2.4.5 信阳市农村中小学体育器材现状与分析
    3.3 制约信阳市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资源的因素分析
        3.3.1 制约信阳市农村中小学体育开课情况的因素分析
        3.3.2 制约信阳市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资源的因素分析
        3.3.3 制约信阳市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师资队伍的因素分析
        3.3.4 制约信阳市农村中小学体育经费及场地器材的因素分析
    3.4 优化信阳市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资源的对策
第4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信阳市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资源现状与对策研究调查问卷
附录B 信阳市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资源现状与对策研究访谈提纲

(2)愉快体育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愉快体育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用的作用
    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提升教学质量
二、愉快体育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1. 科学合理地运用体育器材
    2. 科学设置、运用体育游戏
    3. 欣赏体育竞赛
    4. 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

(3)体育游戏教学法在入门级网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相关研究综述
        1.4.1 国内体育游戏教学研究现状
        1.4.2 国外体育教学研究现状
    1.5 相关概念界定
        1.5.1 游戏的概念
        1.5.2 体育游戏的概念
        1.5.3 网球游戏的概念
        1.5.4 网球教学的概念
        1.5.5 体育游戏教学法的概念
        1.5.6 “入门级网球”的概念
        1.5.7 青少年的概念
    1.6 体育游戏教学理论依据
        1.6.1 弗氏——快乐原则
        1.6.2 “寓教于乐”学习理论
        1.6.3 迁移理论
        1.6.4 心流理论
    1.7 小结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实验法
        2.2.5 体育测量法
        2.2.6 数理统计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体育游戏组和传统教学组网球技能测试结果与分析
        3.1.1 体育游戏组试验前与试验后网球技能测试结果与分析
        3.1.2 传统教学组试验前与试验后网球技能测试结果与分析
        3.1.3 体育游戏组和传统教学组试验后网球技能测试结果与分析
    3.2 体育游戏组和传统教学组网球学习心理调查结果与分析
        3.2.1 体育游戏组试验前和试验后的网球学习兴趣、态度调查结果与分析
        3.2.2 传统教学组试验前和试验后网球学习兴趣、态度调查结果与分析
        3.2.3 体育游戏组和传统教学组试验后网球学习兴趣、态度调查结果分析
    3.3 相关试验研究对比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4.3 研究不足
5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4)运动负荷价值阈视角下上海市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依据
        1.2.1 青少年体质下滑问题仍存隐患
        1.2.2 国家政策引领与重视
        1.2.3 课程标准与教学改革不断发展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
        2.1.1 运动负荷
        2.1.2 课程类型
        2.1.3 小学体育兴趣化
        2.1.4 初中体育多样化
    2.2 运动负荷相关研究
        2.2.1 炼身运动负荷价值阈研究现状
        2.2.2 运动负荷的测量方法与评价手段的研究
    2.3 上海市体育课程改革相关研究
        2.3.1 小学体育兴趣化研究现状
        2.3.2 初中体育多样化研究现状
        2.3.3 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相关的研究现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测量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专家访谈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中小学体育课运动负荷现状分析
        4.1.1 中小学体育课运动负荷总体情况
        4.1.2 不同学段及性别体育课平均心率比较分析
        4.1.3 体育课不同教学内容与学生平均心率比较分析
        4.1.4 试点与非试点学校体育课程平均心率比较分析
        4.1.5 市郊区体育课程平均心率比较分析
    4.2 运动负荷价值阈持续时间与课程负荷影响因素研究
        4.2.1 中小学体育课运动负荷影响因子分析
        4.2.2 教师影响因子与负荷价值阈内持续时间的讨论分析
        4.2.3 学生自身因子与负荷价值阈内持续时间的讨论分析
        4.2.4 环境资源因子与负荷价值阈内持续时间的讨论分析
    4.3 完善中小学体育课运动负荷的改革与发展对策
        4.3.1 教师影响因素改善与提升
        4.3.2 学生影响因素改善与提升
        4.3.3 环境影响因素改善与提升
        4.3.4 学校影响因素改善与提升
5 研究结论
    5.1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教师问卷
附录 B 学生问卷
附录 C 课堂情况记录表
附录 D-1 教师访谈大纲
附录 D-2 专家访谈大纲
致谢

(5)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体育中考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关于体育中考的研究
        1.2.2 国外关于体育考试的研究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数理统计法
        2.2.4 对比分析法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宁波市镇海区体育中考的现状调查
        3.1.1 宁波市镇海区体育中考内容设置
        3.1.2 宁波市镇海区体育中考成绩调查
        3.1.3 体育中考机制下体育课程的设置
        3.1.4 学生群体对体育中考机制的认识
        3.1.5 教师群体对体育中考机制的认识
    3.2 宁波市镇海区体育中考的影响因素
        3.2.1 群体因素
        3.2.2 环境因素
        3.2.3 情境因素
    3.3 宁波市镇海区体育中考的对策
        3.3.1 明确学生主体地位
        3.3.2 优化中考内容
        3.3.3 创新课程教学
        3.3.4 强化学校保障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6)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7)新乡市中考体育改革对初中体育教学及学生锻炼行为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和依据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依据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研究现状
        2.1.1 关于对中考体育对学生影响的研究
        2.1.2 关于中考体育改革对体育考试影响的分析
        2.1.3 对中考体育考试下的体育教学影响的研究
        2.1.4 中考体育考试下的初中体育教学策略的研究
    2.2 国外研究现状
    2.3 相关的核心概念界定
        2.3.1 新乡市中考体育
        2.3.2 体育教学
        2.3.3 体育锻炼行为
    2.4 新乡市中考体育发展历程
    2.5 新乡市中考体育改革项目和分值设置
3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新乡市中考体育改革对体育教学的影响
        4.1.1 新乡市体育教师对中考体育考试的认识
        4.1.2 新乡市中考体育改革对体育教师压力的影响分析
        4.1.3 新乡市中考体育改革对体育教师教学态度的影响
        4.1.4 新乡市中考体育改革对体育教学目标的影响
        4.1.5 新乡市中考体育改革对体育教学内容的影响
        4.1.6 新乡市中考体育改革对体育教学方法的影响
    4.2 新乡市中考体育改革对学生锻炼行为的影响
        4.2.1 新乡市中考体育改革对学生体育锻炼目的的影响
        4.2.2 新乡市中考体育改革对学生体育锻炼频率的影响
        4.2.3 新乡市中考体育改革对学生体育锻炼时间的影响
        4.2.4 新乡市中考体育改革对学生体育锻炼强度的影响
        4.2.5 新乡市中考体育改革对学生体育锻炼积极性影响
        4.2.6 新乡市中考体育改革对学生体育锻炼项目选择的影响
        4.2.7 新乡市中考体育改革对学生体育锻炼场地选择的影响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新乡市中考体育改革对初中体育教学及学生锻炼行为的影响研究(学生问卷)
附录2:新乡市中考体育改革对初中体育教学及学生锻炼行为的影响研究(教师问卷)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初中体育生成性教学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1.1 新课程改革的趋势
        1.1.2 传统体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1.3 生成性体育教学的实践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理论基础
        1.2.2 国外关于生成性教学的研究
        1.2.3 国内关于生成性教学的研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2 核心概念界定
    2.1 研究的核心概念阐释
        2.1.1 生成与生成性
        2.1.2 生成性教学和生成性体育教学
    2.2 内涵阐释
        2.2.1 生成性教学的内涵
        2.2.2 初中体育生成性教学的特点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的主要问题
    3.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2.1 研究对象
        3.2.2 研究方法
4 初中体育生成性教学的实施过程策略
    4.1 前期准备条件
        4.1.1 构建初中体育开放性课堂
        4.1.2 提升教师课堂生成意识和能力
        4.1.3 弹性预设是体育生成的前提
    4.2 中期实践策略
        4.2.1 实现初中体育生成性教学的路径策略
        4.2.2 捕捉和利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教学资源
    4.3 后期评价策略
        4.3.1 从学生角度的评价
        4.3.2 从教师角度的评价
5 结论
6 建议
附录
    附1.访谈提纲 1
    附2.访谈提纲 2
    附3.访谈结果部分整理
参考文献
致谢

(9)上海市初中《体育与健身》教科书使用情况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体育教科书使用情况的研究
    2.2 体育教科书功能的研究
    2.3 体育教科书内容的研究
    2.4 体育教科书结构的研究
    2.5 体育教科书存在问题的研究
    2.6 研究小结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访谈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师生对《体育与健身》教科书的整体评价
        4.1.1“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体现情况
        4.1.2“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体现情况
        4.1.3 教科书编排结构情况
        4.1.4 教科书内容体现时代性情况
        4.1.5 教科书内容符合上海市大部分中学教学条件情况
        4.1.6 教科书内容难易程度
    4.2 学生对体育教科书重要性的认知
    4.3《体育与健身》教科书的使用情况
        4.3.1 教科书的使用频率
        4.3.2 教科书各个模块的使用情况
    4.4《体育与健身》教科书使用效果
        4.4.1 教科书内容使用效果
        4.4.2 各个模块的使用效果
        4.4.3 影响教师对《体育与健身》教科书使用效果的因素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 1
    附件 2
    附录 3
    附录 4
致谢

四、小议初中体育教材内容设置(论文参考文献)

  • [1]信阳市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资源现状与对策研究[D]. 张智豪. 信阳师范学院, 2021(09)
  • [2]愉快体育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文波. 新课程, 2020(45)
  • [3]体育游戏教学法在入门级网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庞洁. 上海体育学院, 2020(01)
  • [4]运动负荷价值阈视角下上海市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研究[D]. 徐浩.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5]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体育中考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 邹思奇. 西南大学, 2020(01)
  • [6]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7]新乡市中考体育改革对初中体育教学及学生锻炼行为的影响研究[D]. 郝永亮. 中北大学, 2019(09)
  • [8]初中体育生成性教学的策略研究[D]. 刘苗苗. 苏州大学, 2017(05)
  • [9]上海市初中《体育与健身》教科书使用情况调查研究[D]. 何晶. 上海体育学院, 2016(02)
  • [10]浅议初中体育教学中校本课程的有效运用[J]. 汤炎. 考试周刊, 2013(A4)

标签:;  ;  ;  ;  ;  

浅谈初中体育课本内容设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