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自身优势,提高大学部资料室服务水平

发挥自身优势,提高大学部资料室服务水平

一、发挥自身优势 提高高校系资料室服务水平(论文文献综述)

徐军[1](2021)在《高校院系资料室建设和管理探讨》文中认为高等院校资料室是高校图书馆功能的延伸,由于其经费投入不足和管理上的不到位,导致资料室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文章认为:如何建设好院系资料室,改变现有状况,充分发挥院系资料室在高校学科评估、专业认证、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是值得高校相关人员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贾佳[2](2021)在《未竟的改革:中国高等教育的第三次转型》文中指出

徐志强[3](2020)在《清至民国时期的“会”研究》文中提出在中国传统社会,存在着大量具有本土特色的民间组织——“会”,何谓“会”?《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会,合也”。《广雅·释诂三》中的解释是“会,聚也”。汉典则把“会”解释成“为一定的目的而成立的团体或团体组织。”(1)据陈宝良考证“会作为一种团体,至迟在北朝北魏初年即已出现。”经唐宋至明清,“会”的类型和功能日渐丰富,并建立起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其成员规模少则几人,多则百十人,不仅个人可以参会,家庭、其他“会”“社”“堂”等组织体均可成为其中一员。一人多会,一地多会现象十分普遍。这些都表明“会”已经成为传统社会民众生活的一种习惯。完备的规则,成熟的形态,使其遍布城乡,有的可以运行百余年而经久不衰。与“会”相类似的民间组织还有“社”。“社与会,其起源虽有所不同,但含义实可归趋于一。‘会’有聚合、汇合之意。人聚集之地即可称会。”(2)“社与会相比,其含义虽较会更为广泛,但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与会自可并称。”(3)此外,中国传统社会宗族之中通常会设有祠堂,作为族众开展祭祀祖先活动的场所。组织祭祀活动没有经济的支持显然是不行的,因而“族人形成组织,还要在经济基础上有实现的手段,这就是祠堂祭祀,在这一活动中,人们以‘一本’为共识,通过宗族族长组织的祭祖活动,形成一个团体。”从这个意义上说,“堂”除了是一个祭祖活动的固定场所外,也具有组织共同体的性质。本文中所涉及的“社”“堂”等组织与所讨论的“会”同义。伴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商品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人们的社会活动范围从家族生活走向社会生活,“会”成为新的结群方式,通过地缘和业缘纽带的连结,实现了一种新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们由“聚族而居”到“聚金成会”,“会”成为家族组织的延伸,使得民众在经济生活需要时由原来的仅能依靠家族组织,转而可以寻求另外的社会合作。“会”作为民事主体可以自己的名义参加社会经济活动,承担各种社会公益责任,几乎所有民间社会举办的公益事业背后,都能看到“会”的影子;会员持有的“会股”可以根据立会条规进行买卖、抵押、转让、继承,其股份涵义与现代股份制下的股份实有相同意义。在中国传统宗族整合和地方社会治理中,“会”扮演了极为重要的积极角色,在敬宗收族、公益慈善、经济互助、文化教育、地方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功能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国家与民间凝聚民众力量开展社会治理的有益途径。“会”的数量众多,存续时间长,具有民间性、自发性、自治性等典型特征。今天我们能够对“会”的形态得以了解,得益于其管理文本——会簿文书,它是研究“会”最重要的第一手材料。会簿因民众交往的惯例以及管理共同体各项事务的实践需要而形成,记录了“会”的管理规则和管理过程的细节与实态,其中的成员间的权利义务、财产关系、行为模式等,成为约定俗成共同认可的习惯。在展现其独特的组织方式,与地方社会互动关系的同时,也反映出中国传统民间组织自治的规范化和制度的创造力。因此,对研究“会”的管理制度与主体形态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会簿文书的名称较多,如会簿(部)、会册、会谱、会本、会录、会书等等。一般来说,会簿文书包括:序言、会规、契据账簿以及会友名录,内容丰富,记载详细,可以说通过会簿文书可以窥“会”之全貌。通过对“会簿”文本内容的考释,我们从中可以发现,从性质上看它是一种法律文书。首先,它是共同体的自治规范,发挥着组织章程的功能。会簿的内容由全体成员按照个体意志和共同需求,以“公同议决”的方式自主创设并自愿遵守,规范共同体内部秩序。其次,它是成员间的集体契约,发挥着构建成员关系的功能。会簿不只是共同体内部规则的载体,还承载着具体的社会关系,契约当中蕴涵的自由、平等、信用的思想在会簿中均有所体现。最后,它是成员的权利凭据,发挥着保障各方权益的功能。成员通过捐资行为取得了成员资格,“会”按照成员的人数刊刻会簿,作为其捐资和具有该组织成员身份的证明,会簿还是享有相应财产权利和管理权利的凭据,成员凭簿享有“饮宴”“收租”“领胙”等经济收益,参与“会”的管理活动,按照“一人一权”原则行使表决权。本文以与“会”有关的民间会簿文书为中心,结合契约、地方志、族谱等资料开展实证研究。通过对会簿文本结构和内容等方面的静态分析解读,考察传统社会民间团体的运行规制和主体形态。在充分收集整理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系统分类汇编,力求做到区域样本多样、种类齐全、文本完善;实现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资料的有效覆盖和充分占有。“会”是一个客观存在且具有独立人格的有机体,其本质是人和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反映,它既是利益共同体也是成员的联合体。成员之所以自愿结成团体是基于个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特定的和共同的目的,这一共同目的是以一定的利益需求为导向,这种利益既可以是经济利益也可以是精神利益,亦或二者兼而有之。个人凭借一己之力难以单独达成,通过血缘关系、地缘关系或业缘关系为媒介个体结成群体。按照立会的目的和连接纽带将清至民国时期的“会”划分为血缘型“会”、地缘型“会”以及业缘型“会”。血缘型“会”,是基于成员间的血缘关系,在同一家族范围内为了祭祀共同的祖先,如清明会、丁会,或为了培养本族人才组建文会、宾兴会等,也可以是为了族人的婚姻、养老、安葬、救助等而立会,如利济会、百子会、长生会等。地缘型“会”,是在一定地域空间范围内,基于人和人之间长期共同生活而构建起来的熟人关系,民众为特定的目的自发组织在一起而结成的“会”。这里的地域,即可以是一乡、一村、一县等行政区域,也可以跨越几个行政区域。其立会的目的既可以是“互益性”的,即仅限于组织内部成员自身受益,比如为集资互助而设立的钱会;为祭祀共同神袛而设立的神会,如关帝会、汪公会、张王会、文昌帝君会等。也可以是“共益性”的,即组织成员与社会公众共同受益,如为便利交通出行,而设立的路会、渡会、船会、桥会等等。业缘型“会”,是民众基于共同的事业自愿捐助设立的“会”。其立会的宗旨主要是为实现社会慈善公益,往往打破了家族、地域界限范围,成为一种全国性的民事习惯。因此,这里主要指民间的善会善堂,比如为救助女婴而设立的保婴会、育婴堂;为安葬亲属而设立的助葬会、储恤会、永安会;为救助寡妇而设立的恤嫠会、儒寡会;为普度众生设立的赏节会、放生会;为救助孤老设立的恤颐堂、长寿会等等。通过分类考察其组织运作的规制,包括组织制度、财产制度、保障机制等,藉以实证研究方法揭示“会”的真实形态,进而探究“会”民事主体地位的生成方式。根据实际掌握的资料情况,选取血缘、地缘、业缘三种类型中具有代表性的会簿原件,作为分析解读的基本素材。而商业性的“会”、政治性的“会”、宗教性的“会”以及军事性质的“会”,则不在本文讨论范围。本文除绪论外,分为四章以及结语。第一章以血缘型会——族会为主要研究对象,族会因设立目的的不同,存在多种类型,本章重点考察了祭祀类和教育类两种类型的族会。研究的载体就是记录族会管理规则和管理活动的会簿文书。会簿文书经过一代代的流传,逐渐形成了相对统一的结构和格式化的内容。通常会簿的书写体例包括封面、会序(序言、弁言等)、会股(会员)名录、田产房契,账目清单、以及田园堂馆的图纸,如果族会经过复建还会另写序言以及修订后的会规等。每一个组成部分,不仅字斟句酌,更代表着一定的含义,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惯例。这也是今天我们能够了解和研究族会的实物证据。族会就是建立在宗族内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为了维护宗族共同的利益而组成的族众共同体。它与宗族关系密切,或是为了祭祀祖先,修撰族谱;或是为了发展教育,培育人才;亦或是为了情感联谊、互助救济等目的,族众醵资立会。族会是长期性组织,其持续发展离不开完善的组织管理制度,为此族会通常都制定有一整套规则,以此来约束其成员的行为,加强组织的凝聚力。在祭祀类族会中由族众或会员大会共同选举的管理人员代为管理组织事务,在会规授权的范围内行使管理职权,并代表族会开展外部经济活动。管理人员的产生方式分为“轮值制”或“选举制”,无论哪种方式,均是全体成员共同决议的结果。成员地位具有相对平等性,按照会规履行义务分享权利,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普通成员如果违反会规都会受到处罚。同时,由于族会建立在家族血缘关系的基础上,故其会规当中还带有部分强制性和身份化的特征,比如对于违规成员进行家法处置等,可见宗法伦理对维护族会组织的内部秩序发挥着一定作用。祭祀类族会的会产主要来源于成员捐助或族产划拨,无论何种来源族会对会产均享有占有、使用、支配和收益的权利。族会的财务向全体成员公开,并接受监督。在教育类族会之中,同样由选举产生的管理人员代为管理族会事务,与祭祀类族会不同的是,部分教育类族会采取选举产生董事会进行管理的方式,这与民国时期政府发展教育的政令推动有关。教育类族会的会产来源与祭祀类族会相同,产权同样归属于族会所有。不同的是教育类族会的设立及其章程一般要报政府备案。无论是祭祀类族会还是教育类族会都具有类似现代“法人”组织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族会被民众赋予独立主体地位,有专属名称,享有独立于其成员的财产,以族会名义对外开展社会经济活动;族会按照拥有的田园林地等以会户名义向国家履行纳税责任,为官方所承认。族会基于特定的血缘关系建立,受益的范围仅限于族众,不具有血缘关系的外人不得入会分享权益,因此,族会又具有人合性和互益性的特征。第二章以地缘型“会”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考察了神会、桥会、渡(船)会两种具有代表性的“会”组织。传统社会民众共同生活的方式不仅仅表现为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聚族而居”,还可以是基于地域和共同利益的连结,从而形成地缘关系的组织共同体。在一定地域范围,为供奉各种神抵祈求神佑平安为目的建立的神会,以及架桥造船为方便行人交通出行为目的建立的桥会、渡(船)会,均属于此种类型。这两类“会”都有记录其管理活动规则的会簿文书,文书具有相对一致的格式化结构,会簿的体例一般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序言。引经据典讲述立会宗旨、强调立会的重要意义以及立会过程的艰辛,号召会众有始有终,众志成城。二是会规,即组织章程,这也是会簿最核心的内容。包括组织制度(成员的构成、管理人员的任职权义等)、管理制度(组织的管理模式、议事规则等)、财产制度(资金筹措方式、盈利模式、收益使用等)等事项。三是会产契据。包括会产交易的契约凭据等。四是账目收支明细。“会”组织的每一笔收入和支出都要记录在案,做到账目明晰收支相符,并接受全体成员监督。五是芳名录。简单来讲就是成员的名单,但又不仅限于此,名单后面还附有出资金额或持有股份的数量,这也是成员出资和分红的凭据。对于具有共益性的桥、渡(船)会,还代表着捐助人的一份善心与功德。其结构与族会会簿大同小异,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会”的普遍性,“会”已经成为民间社会民众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会簿文书不仅是组织管理活动的文字记录,其还具有多种法律功能,首先它是成员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契约,是自由合意的结果,即使是后加入者仍要受其约束。其次它具有组织章程的功能,规定了组织管理人员的产生方式职权,组织的议事规则、组织运行的保障机制等内容,而这些内容远远超出了成员间权利义务约定的范畴,成为组织的行为规范。最后具有权利凭证的功能。它证明会员的专属组织身份,会员可以凭会簿参加组织的各项活动,行使表决权、收益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实体权利。地缘性“会”在立会目的上虽有不同,但是在组织运作模式上存在着共性的特征,表现为由全体成员共同选举产生的管理人员在会规授权下管理组织内部事务,对外代表组织从事社会经济活动。会产来源于成员出资捐助,捐助后财产的所有权归属于“会”,而成员的原始产权转化为股权,凭借股权可以享有组织收益,因其具有经济价值,会股可以交易或转让,通常情况下会内成员具有优先购买权。为了保障组织的持续运行,“会”制定有完善的保障制度,包括每一笔开支都要记录在案,而且要求账目清晰有据可查。同时账目定期向全体成员公开共同核算接受监督。会产的借贷需要提供相应的担保,即使是会内成员也不例外。对于管理人员权责并重赏罚分明,有的还建立了退出机制,对于违反管理规定的不仅要赔偿组织损失,情节严重的还予以除名。在组织的外在形态上,地缘性“会”被民众以民间习惯的方式赋予了民事主体地位,有自己的名称,专属的会产,可以“会”的名义进行社会经济活动,其活动由其管理人员代理。虽然官方并未以成文法的形式设定其主体资格,但是,“会”以会户的身份按期向国家缴纳赋税,并获得官方颁发的纳税凭证。官方制定发布的这些非规范性法律文书,与国家制定法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以另一种方式承认了“会”的合法性。此外,神会与桥会、渡(船)会由于受益范围的不同,在组织形态上存在着些许差异,神会的受益范围限定在组织内部成员,非会员不享有神会的各项权益,因而表现出互益性组织的特征。桥会、渡(船)会的设立初衷是解决民众水路交通出行问题,弥补官方在公共交通设施建设的不足,经费主要来自会员自筹和经营会产产生的收益,不向途径此地的商旅收取费用,成员在助人的同时也是在自助,故而表现出共益性组织的特征。第三章以业缘型“会”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得一录》、会簿文书、地方志和征信录为基本资料,重点考察了同善会、保婴会、恤嫠会等3种类型的善会善堂组织。征信录简单来讲就是面向社会公开的公益款项收支情况的详细报告书。其记载的内容与会簿文书相比更加系统全面详细,体例上包括序言、管理规则、管理人员名录、收到资助的数量及账目开支情况、官方批文、契据票据、房屋田图等。善会善堂有自己的名称、活动场所、经费和组织机构,由地方精英集资发起设立并管理,民众自愿参加,以实施济贫助困等善举为目的的非营利性民间组织。它打破传统的家族血缘关系,以慈善事业为纽带,既又不隶属于宗族也不从属于宗教组织,为官方所承认的长期性公益慈善组织。它是财产的集合体,其管理规则、开展慈善活动情况记载于会簿中,设立时一般须向官方呈请备案,具有半官方色彩。它有专职管理人负责管理组织的各项事务,管理人与善会善堂是雇佣关系,按照章程的授权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管理人员通常是有一定威望、家境殷实的士绅等地方精英担任,一般属于义务职,不领取报酬。善会善堂的资金来源于设立人捐助和社会公开募捐,捐助后的产权归属于善会善堂,捐助人可以监督财产的使用情况,有的还可以参与管理,但是属于义务性质没有报酬。善会善堂制定有详细的资助办法和程序,对于资助的人数等一般是按照量入为出的原则发放资助款物。为确保慈善救助能够落实到位避免贪腐,善会善堂在章程中规定了详细的保障措施,包括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审核,职务行为的监管,资助对象的审核查验,受助人要提供担保,资金账目的公开核算等事项都一一予以明确。同善会、保婴会、恤嫠会在资助对象、管理模式等方面虽然存在一些差异,但是其组织形态仍存在着一些共性的特征,体现在一是具有类似慈善财团法人的特征,它们都有自己独立的名称;开展活动的场所;由捐助财产集合而成,没有组织成员和议事机构,由管理人员代为执行善会善堂各项事务;均制定有成文化的组织章程,以自己的名义对外开展慈善活动。二是属于地方性公共组织。其公共性表现在设立目的和功能的公共性,资金来源及用途的公共性,以及组织规则的公共性。三是善会善堂具有民间半官方色彩,其与官方是“官督民办”与“民禀官示”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善会善堂的设立及其章程要提交官方备案,有时官方还会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善会善堂还会主动借助官方力量宣传慈善理念,维护管理秩序。第四章阐述了“会”在没有国家成文法规制的情形下,如何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建构自身的民事主体地位。无论是血缘型的“会”,还是地缘型的“会”,亦或是业缘型的“会”,其实质反映的是人们之间的一种聚群而生的客观状态,具有“合个体之力,以成就共同生活目的”的特性。“会”在民间社会是自然生长发展的结果,而并非国家律法有意规制。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国家受经济实力和管理能力所限,“国家根本不可能渗透到乡村社会,并对私人空间进行深度管治,从而给基层社会留出了活动空间”(1)。另一方面则是国家立法的“重刑轻民”思想,法律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政权稳定,而对于户婚、田土、钱债等“民间细故”则疏于制定律例典章。在清至民国时期,民事活动的秩序主要由民众按照契约、礼俗、习惯进行自我规范。民国时期虽有民法颁布,但是对于“会”的组织形态、主体地位等内容并未予以明文规制,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会”以民间惯例的方式被赋予了独立意志和行为能力,成为与“人”同质的有机体,并自我发展完善,在与其他社会主体互动中建构民事主体地位,成为参与地方公共事务建设和维护社会秩序的民间力量。从内部建构视角,共同需求是“会”自发形成的现实基础,自定章程是“会”内部管理的组织规范,专属业权是“会”主体人格的物质保障,共同代表是“会”独立意志的外部表达方式。从外部建构视角,“会”通过主动配合谋求官方认可支持并从中获得合法性,同时以自己的行为参与社会经济生活,与其他民间组织积极互动建构社会关系。结语部分总结了会簿文书的法律内涵以及三种类型“会”的民事主体特征。通过对“会簿”文本内容的考释,我们发现从性质上看它是一种法律文书。首先,它是共同体的自治规范,发挥着组织章程的功能。会簿的内容由全体成员按照个体意志和共同需求,以“公同议决”的方式自主创设并自愿遵守,规范共同体内部秩序。其次,它是成员间的集体契约,发挥着构建成员关系的功能。会簿不只是共同体内部规则的载体,还承载着具体的社会关系,契约当中蕴涵的自由、平等、信用的思想在会簿中均有所体现。最后,它是成员的权利凭据,发挥着保障各方权益的功能。在血缘型和地缘型“会”中,作为其捐资和具有该组织成员身份的证明,同时也是享有相应财产权利和管理权利的凭据。在业缘型“会”中,作为捐助人捐资的证明,由于“会”的慈善性质决定了其权利限于知情权和监督权,并无经济权益。人们由“聚族而居”到“聚金成会”,“会”成为家族组织的延伸,使得民众在经济生活需要时由原来的仅仅依靠家族组织,转而可以寻求另外的社会合作。“会”作为民事主体可以自己的名义参加社会经济活动,承担各种社会公益责任,几乎所有民间社会举办的公共事业背后,都能看到“会”的影子。在传统中国宗族整合和地方社会治理中,“会”成为建构社会关系,填补国家治理空白的民间力量。“会”不仅拓展了人们社会活动的范围和领域,在敬宗收族、公益慈善、经济互助、文化教育、地方建设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其功能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首先“会”是一个事实上的存在,具有客观性,不以特定历史时空范围下是否存在国家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对其规制或认可为前提条件。其次“会”作为事实上的存在,具有正当性,会簿是记录“会”管理过程和管理规则的客观证明。这些规则既是成员权利义务关系的契约,同时也是组织的章程,对内约束成员行为,明确产权关系,对外规范组织活动,保障组织运行。最后,“会”的主体地位具有合法性。虽然国家的制定法并未对“会”的组织形态进行规范与调整,但是官方发布的通饬稿(札)或批答(示)等非规范性法律文书,与国家制定法具有同样的法律效力,承认“会”的合法地位。

陶海柱[4](2020)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与二级学院协同共建资料室研究——以中原工学院为例》文中提出高校图书馆协同二级学院共建资料室有助于促进高校的专业发展和学科建设。文章在梳理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高校图书馆协同二级学院共建资料室展开了SWOT分析,并就中原工学院开展的相关工作进行了深入剖析和反思。

魏莹莹[5](2020)在《对高校院系资料室功能与发展的思考——以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资料室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校院系资料室作为高校图书馆的重要补充部分,对高校教学科研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本文回顾高校院系资料室的发展历程,系统梳理资料室的功能与作用,并以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资料室为例,阐述院系资料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给出了改进建议。

樊晔[6](2019)在《互联网电子数字化时代高校系资料室图书管理的深入思考》文中指出高校系资料室在高校教学科研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文献信息资源是高校办学的三大支柱之一,是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保障系统的重要支撑,其专、深的信息情报是图书馆功能的重要延伸,高校各系资料室是一个系学术与科研水平的重要窗口,代表着各系教学和科研的学术前沿水平,承载着一个系厚重的文化学术底蕴,也是系学术交流的主要中心,是系科研、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

郭建菲[7](2019)在《公共资源视角下普通高校院系资料室建设问题分析及对策 ——以内蒙古财经大学为例》文中提出随着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高校院系资料室的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从公共资源的视角展开分析,以内蒙古财经大学院系资料室的建设为研究对象,探究普通高校在院系资料室的建设过程中都有哪些问题,根据院系资料室的特点,在提出相应的建设对策时,希望能够将高校院系资料室的建设工作与学科发展建设相结合,与教师的科研研究方向相结合,与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相结合,与学科的社会发展相结合,旨在能够进一步提升高校院系资料室建设的信息化程度,提升院系资料室中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能力,提高院系资料室的服务开放化程度。

贺小龙[8](2019)在《吕剧音乐艺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首先,就吕剧的发展史方面而言。【孟姜女】到【凤阳歌】的流变过程是吕剧诞生的基本主线,此过程确定了吕剧的演出形式。此处,笔者就音乐方面进行了详细描述,舞台表演、舞台布置等作为辅助吕剧音乐也进行了描述。其次,就吕剧音乐形态分析而言。笔者在第二章将吕剧的唱腔和伴奏音乐进行了分析的同时,对于吕剧音乐的情感做了介绍,即从美学角度分析吕剧音乐艺术。以【四平腔】的唱词为基础,即十字成句及分解成句,对于基本调的形成及演绎具有很大的影响,衍生出的【快四平】是七字成句,形成了不对称的唱词,从而形成了衍生唱腔,对于这类不对称的句子,规律是基于基本调的规律进行唱词的增减而形成的。在伴奏音乐中,山东的地方戏曲种类繁多,且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发展和演变,因此吕剧的伴奏即通过参考山东地方戏曲而形成。通过本章的内容,引出第四章以美学的角度欣赏吕剧音乐。吕剧作品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欣赏链,即“作品情感—感受—艺术作品—感受—欣赏者情感”的过程,通过此过程并结合上述对于唱腔和伴奏的分析,可以从情感层面的理解吕剧音乐。再次,就吕剧的主题与唱词分析而言。第三章的主要观点在于分析吕剧的唱词,唱词的作用与第二章唱腔紧密相连,因此笔者从更加广阔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占据中华两千年文明的儒家思想。笔者通过调查发现,虽然儒家思想与吕剧同诞生于山东,但是相关性却并不直接,除吕剧的传统剧外,因此吕剧并不能,甚至几乎完全不能反应儒家思想的基本内容。但是,就艺术层面而言,以社会学角度,儒家思想所产生的儒家文化却与包括吕剧在内的其他中国传统音乐形式有着密切的关系。最后,就吕剧的发展而言,笔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即在音乐方面,保证吕剧基本特征的同时,增加流行元素;在唱词方面,增加更贴近当代人民生活的内容,并且从国际视野入手改革吕剧。

郭明蓉[9](2018)在《方寸存真——试谈藏书章记录的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源流及变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西华师范大学的前身是创立于1946年的私立川北农工学院,其后多次变更校名。文章对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各个时期的馆藏书刊进行了整理和翻阅,搜集和考察了从初创时期川北农工学院图书馆的藏书章到如今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的馆藏印章。根据所获得的带着鲜明时代特征的各种馆藏章,揭示出西华师范大学从私立到公立、从合校调整到分校发展、从农工性质到师范性质的几个调整、变迁过程,展示了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随学校几度变迁、改名的历史发展源流及进程。

陈玉红,陈立凤[10](2018)在《地方高校资料室改革困境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重点高校资料室在阔步践行分馆化管理或实施各种现代化服务的今天,地方高校资料室大多仍然处于僵化、落后状态,仿效重点高校的改革却常以失败而告终,地方高校资料室需走出改革的困境。通过对地方高校资料室各种改革模式困境的叙述及优势特征的比较分析,明确了地方高校资料改革的重心,提出了相应建议。

二、发挥自身优势 提高高校系资料室服务水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发挥自身优势 提高高校系资料室服务水平(论文提纲范文)

(1)高校院系资料室建设和管理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院系资料室的历史、现状及存在的意义
2 高校院系资料室服务工作现状
    2.1 资金匮乏,缺乏特色资料
    2.2 硬件设施落后,借阅方式落后
    2.3 服务内容比较单一
    2.4 服务理念落后
    2.5 资料室管理人员缺乏
3 院系资料室建设的几点设想
    3.1 增加资料室的经费投入,多渠道积累文献资料
    3.2 提升资料室管理人员的素质和个人能力
    3.3 提升资料室管理人员服务理念和服务水平
    3.4 为学院的学科评估和本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提供教学档案支撑
    3.5 增加学生参与管理

(3)清至民国时期的“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资料
    三、研究回顾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点与不足
第一章 血缘型“会”
    第一节 族会
        一、族会概述
        二、族会文书
    第二节 族会的运作规制
        一、祭祀类族会
        二、教育类族会
    第三节 族会的主体形态
        一、类法人组织
        二、人合性组织
        三、互益性组织
第二章 地缘型“会”
    第一节 神会
        一、神会概述
        二、神会文书
        三、神会的运作规制
        四、神会的主体形态
    第二节 桥会、渡(船)会
        一、桥会、渡(船)会概述
        二、桥会、渡(船)会文书
        三、桥会、渡(船)会的运作规制
        四、桥会、渡(船)会的主体形态
第三章 业缘型“会”
    第一节 善会(堂)
        一、善会(堂)概述
        二、善会(堂)文书
    第二节 善会(堂)的运作规制
        一、同善会
        二、保婴会
        三、恤嫠会
    第三节 善会(堂)的主体形态
        一、地方性公共组织
        二、类财团慈善法人
        三、民间半官方组织
第四章 “会”民事主体地位的建构
    第一节 “会”民事主体地位的自我建构
        一、共同需求:“会”自发形成的现实基础
        二、自定章程:“会”内部管理的组织规范
        三、专属业权:“会”主体人格的物质保障
        四、共同代表:“会”独立意志的外部表达
    第二节 “会”民事主体地位的外部建构
        一、“会”在与官方互动中获得合法性
        二、“会”以自己的行为建构社会关系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4)“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与二级学院协同共建资料室研究——以中原工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高校图书馆与二级学院共建资料室概述
2 高校图书馆与二级学院协同共建资料室的SWOT分析
    2.1 进行SWOT分析有助于建构相关策略模型
    2.2 SWOT分析可以确定高校图书馆和二级学院在协同共建中的角色定位
3 中原工学院图书馆与二级学院协同共建资料室的模式
    3.1 校区基本情况
    3.2 方案设计与实施过程
        3.2.1 自动化系统整合。
        3.2.2 回溯建库。
        3.2.3 信息素养培训。
        3.2.4 新书采访、购置、加工、入库。
        3.2.5 书目数据管理和系统维护。
    3.3 效果反馈
4 结语

(5)对高校院系资料室功能与发展的思考——以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资料室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我国高校院系资料室的发展历程
2 高校院系资料室的基本功能
3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资料室发展现状
4 对高校院系资料室的几点发展建议

(6)互联网电子数字化时代高校系资料室图书管理的深入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系资料室的职能
二、电子数字化时代图书馆与高校系资料室难分难舍的“缠绵关系”需要“断舍离”吗
三、网络电子数字化时代高校系资料室的出路与创新思考
    (一)继续投资建设系资料室,改建图书馆分馆是最佳出路
    (二)网络电子数字化时代,高校系资料室图书管理的创新
        1. 电子数字化时代,图书管理应当加强信息化建设
        2. 电子数字化时代,图书管理必须增加人文关怀
        3. 电子数字化时代,图书管理者要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与技术,加强学习交流
        4. 电子数字化时代,高校系资料室应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
        5. 电子数字化时代,技术创新是图书管理改革创新的核心内容

(7)公共资源视角下普通高校院系资料室建设问题分析及对策 ——以内蒙古财经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依据
        1.研究的背景
        2.研究的目的
        3.研究的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国外相关研究文献概述
        2.国内相关研究文献概述
        3.国外高校院系资料室建设经验借鉴
    (三)相关概念界定
        1.普通高校
        2.院系资料室
        3.资料室建设
        4.公共资源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一、内蒙古财经大学院系资料室建设现状分析
    (一)内蒙古财经大学院系资料室建设现状
        1.内蒙古财经大学概况
        2.内蒙古财经大学院系资料室建设现状
    (二)院系资料室建设存在的问题
        1.总体投入不足
        2.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健全
        3.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4.不能满足教师教学科研需求
        5.利用率低
        6.资料员配置不专业
二、内蒙古财经大学院系资料室建设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一)校方不重视院系资料室建设
    (二)院系资料室定位不准确
    (三)各院系存在本位主义思想
    (四)院系资料室选择图书方法简单
    (五)院系资料室宣传不到位
    (六)资料员选拔、培养、使用不科学
三、加强普通高校院系资料室建设的对策
    (一)强化建设,加大投入力度
    (二)规范管理,加强制度创新
    (三)减少资源浪费
    (四)实现资源共享
    (五)加大宣传力度
    (六)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吕剧音乐艺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方法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
第一章 吕剧概述
    第一节 山东地方戏曲
        一、山东地方戏曲的发展史
        二、山东地方戏曲的种类
    第二节 吕剧的形成与发展
        一、山东琴书与吕剧的创作源泉
        二、山东琴书与吕剧的艺术特征
        三、吕剧艺术家们的贡献
第二章 吕剧音乐及乐队
    第一节 吕剧的音乐形态分析
        一、四平腔及其派生
        二、吕剧音乐的旋法、调式及节奏
        三、四平腔的派生与板式转化
        四、吕剧的曲体
        五、伴奏音乐
    第二节 吕剧乐队
        一、山东其他地方戏曲剧种与吕剧的乐队对比
        二、吕剧音乐乐队
        三、文场伴奏与武场伴奏
第三章 吕剧唱词及思想内容
    第一节 吕剧的主题内容
        一、英雄美德的主题
        二、百姓生活的主题
    第二节 吕剧唱词的音韵特征
        一、山东方言与山东地方戏曲
        二、山东方言与吕剧
    第三节 吕剧唱腔与唱词的关系
        一、吕剧唱词在唱腔中的结构关系
        二、吕剧唱词与音乐的意义
第四章 吕剧的美学分析
    第一节 吕剧音乐的情感
        一、吕剧音乐基本框架中的情感及演变
        二、吕剧中扬琴的作用与情感
        三、情感之于吕剧的创作与表演
    第二节 儒家思想视野下的吕剧唱词
        一、先秦及春秋时期的音乐审美
        二、孔孟荀的音乐审美
        三、两汉经学和宋明理学的音乐审美及对吕剧的影响
        四、总结
第五章 新时代吕剧的发展与传承
    第一节 吕剧创作的流行化趋势
        一、跨地区吸收民族风格的音乐形式
        二、西洋乐器的使用
        三、电声乐器的使用
    第二节 吕剧发展的瓶颈及改革建议
        一、吕剧发展的瓶颈
        二、吕剧改革的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方寸存真——试谈藏书章记录的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源流及变迁(论文提纲范文)

一、抗战胜利初, 艰难创办时期 (1946.5—1952.10)
    (一) 川北农工学院时期 (1946.5—1949.4)
    (二) 私立川北大学时期 (1949.4—1950.7)
    (三) 公立川北大学时期 (1950.7—1952.10)
二、院系调整, 初步发展时期 (1952.10—1956.7)
三、分校独立, 曲折发展时期 (1956.8—1989.1)
    (一) 南充师范专科学校时期 (1956.8—1958.11)
    (二) 南充师范学院时期 (1958.11—1989.1)
四、恢复原校名, 快速发展时期 (1989.1—2003.4)
五、升格更名, 新大发展时期 (2003.4—)

(10)地方高校资料室改革困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地方高校资料室改革的困境
    1. 保留建设模式存在的问题。
    2. 分馆化管理模式面临的困境。
    3. 重组建设模式出现的问题。
    4. 合并建设模式产生的后果。
二、改革模式综合分析
三、改革建议

四、发挥自身优势 提高高校系资料室服务水平(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校院系资料室建设和管理探讨[J]. 徐军. 江苏科技信息, 2021(09)
  • [2]未竟的改革:中国高等教育的第三次转型[D]. 贾佳.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3]清至民国时期的“会”研究[D]. 徐志强. 华东政法大学, 2020(02)
  • [4]“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与二级学院协同共建资料室研究——以中原工学院为例[J]. 陶海柱.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0(05)
  • [5]对高校院系资料室功能与发展的思考——以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资料室为例[J]. 魏莹莹. 福建图书馆学刊, 2020(01)
  • [6]互联网电子数字化时代高校系资料室图书管理的深入思考[J]. 樊晔. 现代职业教育, 2019(16)
  • [7]公共资源视角下普通高校院系资料室建设问题分析及对策 ——以内蒙古财经大学为例[D]. 郭建菲.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9(08)
  • [8]吕剧音乐艺术研究[D]. 贺小龙. 山东艺术学院, 2019(02)
  • [9]方寸存真——试谈藏书章记录的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源流及变迁[J]. 郭明蓉.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8(07)
  • [10]地方高校资料室改革困境分析[J]. 陈玉红,陈立凤. 兰台世界, 2018(07)

标签:;  ;  ;  

发挥自身优势,提高大学部资料室服务水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