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

论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

一、论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论文文献综述)

廖培妍[1](2022)在《归化异化视角下外宣文本翻译研究——以China Daily新闻词为例》文中提出随着全球化发展的呼声越来越响,外宣翻译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外宣代表着对外宣传。而在对外宣传的过程中会出现文化差异的问题。所以外宣文本的翻译就更加要考虑到文化差异的问题。外宣文本的译文要既能体现翻译的美,又能使外国读者能读懂文本的意思。因此,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要用归化和异化的策略,全面考虑到文化差异的问题。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既要保留本土文化又要顾及他国文化,做到美美与共。外宣文本在中译英的时候,要考虑到中国的传统文化,民俗典故加以解释,让外国读者在阅读的时候能够更好地理解,同时还要了解外国文化,比如外国的一些俗语,多考虑直译和意译,达到最好的宣传效果。而在英译中的时候,为了让中国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对于英文某些词和句子要多多商榷。新闻文本是非常典型的外宣文本,因此,该文以新闻文本为例来分析外宣文本的归化异化的翻译策略。

文意昕[2](2021)在《英中文学新词翻译中的异化策略——以小说《魔戒》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学翻译策略由传统的归化策略转向异化策略,文学新词翻译中的异化翻译效果也成为广泛探讨的问题。小说《魔戒》的作者和译者都对异化翻译表示肯定,其中译本对承载大量文化因素的新词采取异化翻译策略,为新词异化翻译的研究提供了绝佳样本。通过对比分析《魔戒》中新词异化及归化翻译的差异,进一步探讨异化策略的功能与特性,发现新词的异化翻译具有避免文化杂糅、强调小说原创成分的特点,部分翻译也存在难以同时转换新词的字面义与内涵义的问题。异化代表的是译文对原文文化选择的一种态度,其中折射出译者、目标语读者和目标语文化对外国文化兼收并蓄的主张。《魔戒》的译者大量采用异化的策略翻译新词,表现出译者对原作者的理解和尊重,也体现出中文读者对外来西方文化有着较高的接纳能力。

张芸[3](2021)在《由《译者的隐形》试析异化归化的张力作用》文中研究表明异化归化翻译策略并非是互相排斥的二元对立的关系,相反,两种策略有着一种非本质的可变性,是此消彼长,互相兼容的。在翻译中,异化归化如同两个物体在相反方向相互牵拉产生张力的作用,二者在此过程中不断找到平衡点,在为主和为辅的地位上选择合适的度,在异化中存在语言流畅性,归化中体现着异质性,最终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本文通过韦努蒂的《译者的隐形》试图来剖析异化归化的张力作用。

张文丽[4](2021)在《语义模糊视角下汉韩翻译研究 ——以《唐诗三百首》韩译本为例》文中提出模糊性是一种不确定性,它以事物的性态或类属的边界是否清晰为判断依据,是人们认识中关于事物类属边界或性质状态方面的不明晰性、亦此亦彼性、非此非彼性。模糊性通常具有边界模糊但中心明晰性、相对及可塑性、双重性三个基本特征。模糊性作为自然语言的基本属性,存在于语言系统的语音、语义、语法等不同层面,其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模糊现象便是语义模糊。语言是文学作品的基本构成要素,语言本身具有的模糊性,必然渗透于文学作品之中。中国古代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其灿烂文采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模糊语言(特别是模糊语义),模糊语言的准确合理运用,能够为读者创造一种隐蔽朦胧、韵致深远的特殊意境。首先,从词义上看,古代诗歌运用大量具有模糊性特征的词汇,以最少的语言塑造使人产生无限想象的意象,表达诗人复杂的情感。从句义上看,汉语作为一种强调意合的语言,句子、短语,以及词语间的组合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很高的自由度;汉语中连词以及句子主语的省略等现象十分常见,在客观上也导致了汉语在句义上的模糊现象。其次,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涵义受到文化的影响,而文化又必然通过语言表现出来,古代诗歌包含很多中国传统文化,其文化层面的语义模糊性也比较明显。再次,为营造艺术氛围和美好意境,古代诗歌经常采用大量修辞手法,导致其修辞层面的语义模糊。修辞方式取决于语言特性,社会文化因素也常反映在修辞中,而修辞表达中又蕴含了深刻的语言和文化涵义,语言、文化、修辞三者是互相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可以从不同角度、全面地分析和考察汉语的语义模糊特点和规律。虽然模糊语言为人类所共有,但是不同语言受其发展历史、民族特色、地域特征及文化背景等要素影响,彼此之间也存在很多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会给翻译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翻译是在两种甚至多种语言间传递意义的特殊过程,翻译在本质上是一种意义的选择过程,是集作者、译者和读者三要素为一体的有机统一过程,理想的翻译是以最小的意义损失获得最大意义上的对等。从模糊语义学视角来看,翻译就是将源出语文本语义的隐显有机组合,通过必要的语际间隐显转换,在译入语文本实现新的语义隐显组合的过程。由于模糊语义的复杂性,要求译者对翻译实践中的模糊语义进行系统的研究,从理论高度重视不同语言间既共同又各异的模糊性特点,从而在翻译实践中有针对性地对具体不同的模糊表达实例采取更为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语义的模糊性与翻译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是翻译研究不可回避的问题,运用模糊语义理论对翻译科学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为翻译实践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翻译学理论构建和方法研究提供参考。鉴于此,本论文以模糊语义学和相关翻译学理论为依据,以中国古代诗歌的典型《唐诗三百首》及其两版韩译本为例,建立汉韩双语对照平行语料库,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汉语词汇和句子层面、文化层面以及修辞层面的语义模糊性及其汉韩翻译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分析各层面语义模糊性的不同表现形式及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并针对不同层面的语义模糊性,通过汉韩翻译实例探索提出相应的汉韩翻译原则和翻译策略,最后提出模糊语义视角下的汉韩翻译模式。本论文将模糊理论全面引入汉韩翻译研究,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考察汉韩翻译活动,通过研究形成以下三个主要观点:第一,从本质上来看,翻译活动是利用模糊化整合方式,在两种语言中寻找最佳契合状态的思维运作过程。翻译存在一系列过渡状态,总体上是一个非精确的过程。由于语义模糊性的存在,译者可根据原文本模糊性表达的具体意义对目的语进行调换,从而实现对原文本的“二度创作”。第二,汉韩翻译时,译者要对比分析汉韩两种语言词汇和句子层面、文化层面、修辞层面等多个层面的语义模糊性,以寻求等值表达信息的最佳方法;当目的语中有对应的模糊表达时,模糊语义最高效的翻译方式为模糊对等译法,若目的语中没有对应的模糊表达,可以灵活采用增删译法、变动句序译法、转换句型译法、调整成分译法、点义译法、批注译法等来处理模糊语义,以使译文语义最大程度接近原文。第三,由于中韩两国的历史渊源以及语言文化的同质性,汉韩模糊语义表达共性大于个性,大部分模糊表达都可以转达到译文中,但也有部分模糊语义在汉韩翻译过程中无法保持其完整性,需要译者结合具体语境,通过补充介绍相关文化背景等方式,以实现模糊语义的准确传达。

孙通[5](2021)在《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梅达格胡同》汉译研究》文中指出“功能对等理论”由美国着名翻译学家、语言学家尤金·奈达提出,该理论从翻译效果出发,致力于使目的语读者获得的信息与原语读者获得的信息基本相同。马哈福兹是埃及乃至整个阿拉伯世界的着名文学家,其作品以现实主义风格为主,具有深刻批判性。马哈福兹198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梅达格胡同》是马哈福兹转向现实主义后的第一批小说之一,人物描写细腻,情节紧凑,展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埃及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本文以“功能对等理论”为理论基础,以《梅达格胡同》郅溥浩2018年华文出版社译本为研究对象,分析该译本的翻译效果,以期为阿拉伯文学作品汉译提供一点启示。正文分为三章,第一章为理论框架,阐述功能对等理论的主要内容,分析该理论在阿汉文学翻译中的可行性。第二章结合案例从词汇、句法、篇章、文体四方面具体分析译本的翻译效果。第三章总结《梅达格胡同》中译本的成功之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阿拉伯文学作品汉译原则。经过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译者综合运用多种翻译方法处理阿汉语言差异,译本最大程度传递了原文信息,总体上实现了功能对等。《梅达格胡同》中译本的成功之处在于译文流畅自然,具有异域风情,未来阿拉伯文学作品汉译可以遵循语言上归化为主,文化上异化为主的原则。

张凌云,张硕[6](2020)在《归化异化在儿童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应用——以王永年《爱丽丝漫游奇境》为例》文中认为在国外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有非常多能够帮助儿童成长的文学典籍,这些典籍对于我国幼儿的英语学习来讲也具有非常大的帮助。但是要想使其能够在我国幼儿教育等工作中进行利用,就需要提前进行翻译。在翻译工作中归化与异化属于非常重要的两种策略,这两种策略当前在学术研究中一直都是重点,同时地是儿童作品翻译中常用的翻译观点。虽然两种观点看似相互对立,但是在翻译的过程中,通过合理的综合利用,能够使其发挥出更好的效果。本文在研究归化异化在儿童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应用时,主要以王永年《爱丽丝漫游奇境》(Alice in Wonderland)为例,展开了综合性的分析与研究,首先介绍了儿童文学的概念,并阐述了归化异化的相关理论,然后分别列举了归化异化在儿童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应用。通过对相关内容研究,发现两种方式的结合使用,能够使翻译效果更好。

冯媛[7](2020)在《目的论视角下汉语影视剧特色词的维译研究 ——以《后宫·甄嬛传》为例》文中指出随着各民族间文化交流的加深,很多汉语影视剧都被翻译成了维吾尔语版本,这不仅满足了维吾尔族观众的观影需求,也给维吾尔族观众提供了一个可以直观地感受中华文化魅力的途径。但是由于影视剧自身具有声画一致的特点,不能给译者提供像书面翻译一样足够的时空,所以常常给翻译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尤其是像《后宫·甄嬛传》这类以历史题材为主线的影视剧,剧中出现了很多独具汉民族文化特点的特色词,这就要求译者不仅要对古代传统文化有很好的把握,还要充分考虑到目的语接受者的认知背景和社会生活坏境。在翻译时不仅要忠于原剧情的内容,还要通过灵活地采用翻译方法积极变通,才能使翻译达到更好的效果。本文以目的论为指导,选取《后宫·甄嬛传》维吾尔语版本中的特色词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文献法和文本分析法,分析论证了翻译目的论对特色词维吾尔语翻译(以下简称维译)的指导作用,总结了目的论视角下适合特色词维译的翻译策略及方法并结合实例逐条分析。在分析过程中,将翻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一些优化对策,借此为影视剧翻译工作者提供有参考价值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本文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对本文的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做了简要概述,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做了总结概括。除此之外,对本文的理论依据、语料来源、在研究上的创新之处以及研究方法做了简要介绍;第二部分主要对特色词的概念做了界定,并对特色词的特征做了分析和总结。依据奈达的分类标准将《后宫·甄嬛传》中的特色词分为五类,并结合实例对每类特色词做出解读,这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明确的研究内容和范围;第三部分重点探究了目的论指导下特色词的维译策略及方法。结合目的论三原则,通过实例分析了目的原则和连贯原则指导下归化策略的应用以及目的原则和忠实原则指导下异化策略的应用。由此得出在目的论的指导下,译者不必局限于单一的翻译策略,可以根据翻译目的灵活地选取不同的翻译策略进行翻译,同时也论证了目的论对特色词翻译的适用性。第四部分主要对特色词翻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一些优化对策以供读者参考。最后是本论文的结语部分,对文章的内容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概括了研究成果并指出了本研究存在的局限性。基于目的论的指导,归化和异化可以同时为翻译目的服务,归化策略的运用可以使译文更具有可读性和可接受性,异化策略的运用可以帮助目的语接受者更好地感受原语的文化特色,译者可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选择不同的策略进行翻译,以使译作达到更好的水平。

武梦竹[8](2020)在《俄罗斯文学作品中形象比喻的汉译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比喻作为语言中最具表现力的修辞方式之一,广泛应用于各类文学作品中。而其中形象比喻以其生动、形象的特点得到了广大文学作者的青睐。形象比喻的产生和发展与民族文化背景紧密相联,是最能反映不同民族之间文化差异的语言现象之一。因此,对俄罗斯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比喻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加直观地了解两国文化差异,促进民族交流。翻译是一门语言的艺术,文学翻译更是如此,它离不开译者的再创造,忠实只是再创造的基础。形象比喻作为语言的交际功能和审美功能的有机结合体,是极富语言表现力的修辞方法,其种类繁多,文化差异明显,因此语言间的转换相当复杂,可译程度往往受译者水平的制约。一般来说,形象比喻的翻译要遵循忠实性原则、创造性原则和审美性原则。俄罗斯19世纪作家都善用比喻,而这一时期经典作品《当代英雄》和《贵族之家》的两位伟大作家莱蒙托夫和屠格涅夫则尤为擅长运用形象比喻。本文主要选取这两部作品的两个汉译本为例,在文学翻译理论框架内,对形象比喻的翻译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分别总结出了异化和归化翻译策略下的翻译方法,从翻译角度探讨如何跨越不同文化之间的鸿沟去理解和再现原着的艺术形象。

赞嘎[9](2020)在《《溜溜的黑骏马》可译性限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首先对民间故事集《溜溜的黑骏马》的搜集整理和价值做了详细介绍,再以《溜溜的黑骏马》汉译本为例对民间故事的可译性限度进行系统性的说明,总结归纳出译文的优缺点和蒙译汉时使用的方法、技巧,从而说明汉译蒙时所面临的问题。本文由绪论、正文(三章)、结论、参考文献等几个部分组成。绪论,主要陈述本论文的选题原由、研究现状、创新之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研究文本。第一章《溜溜的黑骏马》汉译概况,主要介绍搜集整理者、译者、汉蒙版本的《溜溜的黑骏马》。第二章《溜溜的黑骏马》词语汉译,主要以绰号、地名、感叹词、专有名词、阿拉善方言词为参考对象,对原文和译文进行对比,分析其翻译方法,提出相应观点。第三章《溜溜的黑骏马》可译性限度,主要以蒙古族和汉族两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为背景,列出其中不可译性与可译性因素,结合实例分析译者在译文中使用的翻译技巧与方法。最后以《溜溜的黑骏马》为例,整体概括民间故事的可译性限度问题。结论部分,概括总结汉译蒙工作中遇到的难题,针对问题提供解决方法,以及自己翻译剩余故事时的心得体会。

张超[10](2020)在《模因论视阈下俄罗斯文学影视作品名的汉译问题》文中研究指明模因论是一种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为许多领域的研究提供崭新视角,其中也包括文学影视作品名的翻译领域。本文以俄罗斯文学影视作品名为研究对象,以模因论为理论指导,认为以模因论为出发点对俄罗斯文学影视作品名的汉译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模因论视域下,俄罗斯文学影视作品名汉译的实质是译者解码、编码,消费者再解码的过程。通过对俄罗斯文学影视作品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名进行分析,总结出俄罗斯文学影视作品名的语言特点及汉译原则,认为俄罗斯文学影视作品名在汉译时应遵循信息传递、文化传播、艺术审美和商业价值的原则。俄罗斯文学影视作品名的汉译不仅要求译者要全面理解作品,还要领会源语与目的语中的文化模因。因此,本文最后一章从归化异化的角度分析“模因论”视阈下俄罗斯文学影视作品名的汉译策略。结合实例对归化时采取的意译法、改译法、变译法和异化时采取的直译法、音译法进行简要评析,以期使俄罗斯文学影视作品名的汉译在一定程度上有章可循。

二、论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论文提纲范文)

(1)归化异化视角下外宣文本翻译研究——以China Daily新闻词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归化和异化策略
2 外宣翻译文本的特征
3 外宣翻译中归化和异化法的使用策略
    3.1 异化的翻译策略
        3.1.1 直译翻译
        3.1.2 直译加解释
        3.1.3 音译
        3.1.4 音译加解释
    3.2 归化翻译策略
4 结束语

(2)英中文学新词翻译中的异化策略——以小说《魔戒》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异化与归化:翻译文化因素时的两种态度
3. 文学新词翻译中关于异化的讨论
4. 小说《魔戒》中新词的异化翻译策略
    4.1 新词中异化翻译的选择
    4.2 新词中异化翻译的特点
        4.2.1 与目标语文化进行区分,避免文化杂糅
        4.2.2 与现有词汇进行区分,强调新词的原创成分
        4.2.3 对原意与字义造成割裂
5. 结语

(3)由《译者的隐形》试析异化归化的张力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流畅性”和“隐形”的内涵
二、“动态对等”和“异化翻译”的内涵与比较
三、异化归化的张力作用
    (一)语言与文化层面
    (二)源语与目的语层面
四、结语

(4)语义模糊视角下汉韩翻译研究 ——以《唐诗三百首》韩译本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内容
第一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第一节 模糊语义学研究综述
        一、国外模糊语义学研究综述
        二、国内模糊语义学研究综述
        三、模糊语义学与翻译研究综述
    第二节 《唐诗三百首》翻译研究综述
        一、《唐诗三百首》翻译概况
        二、《唐诗三百首》翻译研究概况
    第三节 小结
第二章 模糊语义学与翻译
    第一节 模糊语义学概说
        一、模糊语义学的研究对象
        二、语义模糊性的产生根源
        三、模糊语义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模糊语义学与翻译
        一、模糊语义学对翻译过程的影响
        二、翻译中模糊语义的显化和隐化
    第三节 小结
第三章 词汇、句子层面语义模糊性与汉韩翻译
    第一节 词汇层语义模糊性与汉韩翻译
        一、词汇层语义模糊汉韩翻译分析
        (一) 名词的语义模糊性与汉韩翻译
        (二) 数量词语义模糊性与汉韩翻译
        (三) 动词的语义模糊性与汉韩翻译
        (四) 形容词语义模糊性与汉韩翻译
        (五) 副词的语义模糊性与汉韩翻译
        二、词汇层语义模糊转换策略
        (一) 词汇层语义模糊转换原则
        (二) 词汇层语义模糊汉韩翻译策略
    第二节 句子层语义模糊性与汉韩翻译
        一、句子层语义模糊汉韩翻译分析
        (一) 超常组合型
        (二) 想象联想型
        (三) 言外之意型
        (四) 动态变化型
        二、句子层语义模糊转换策略
        (一) 句子层语义模糊转换原则
        (二) 句子层语义模糊汉韩翻译策略
    第三节 小结
第四章 文化层面语义模糊性与汉韩翻译
    第一节 文化语义模糊汉韩翻译分析
        一、历史文化语义模糊与汉韩翻译
        二、社会文化语义模糊与汉韩翻译
        三、生态文化语义模糊与汉韩翻译
        四、宗教文化语义模糊与汉韩翻译
    第二节 文化语义模糊汉韩翻译策略
        一、异化译法
        二、归化译法
    第三节 小结
第五章 修辞层面语义模糊性与汉韩翻译
    第一节 修辞语义模糊汉韩翻译分析
        一、比喻辞格语义模糊与汉韩翻译
        二、夸张辞格语义模糊与汉韩翻译
        三、拟人辞格语义模糊与汉韩翻译
        四、用典辞格语义模糊与汉韩翻译
        五、双关辞格语义模糊与汉韩翻译
        六、借代辞格语义模糊与汉韩翻译
    第二节 修辞语义模糊汉韩翻译策略
        一、对等译法
        二、变通译法
        三、批注译法
        四、点义译法
    第三节 小结
结论
参引文献
附录一:《唐诗三百首》部分模糊词汇汉韩翻译对照表
附录二: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三: 攻读博士期间出版教材目录

(5)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梅达格胡同》汉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摘要
绪论
    一、选题背景、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论文创新点
    四、《梅达格胡同》的作者与译者
第一章 功能对等理论框架
    一、功能对等理论的产生及其主要内容
    二、功能对等理论与阿汉翻译
    三、功能对等理论与文学翻译
第二章 《梅达格胡同》中译本功能对等成效分析
    一、词汇层面的意义传递
    二、句法层面的差异处理
    三、篇章层面的衔接再现
    四、文体层面的文学体现
第三章 对《梅达格胡同》中译本的思考
    一、《梅达格胡同》中译本的成功之处
    二、《梅达格胡同》中译本对阿拉伯文学作品汉译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6)归化异化在儿童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应用——以王永年《爱丽丝漫游奇境》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儿童文学概述
二、归化异化的理论概述
三、《爱丽丝漫游奇境》翻译中的归化
四、《爱丽丝漫游奇境》翻译中的异化
五、结论

(7)目的论视角下汉语影视剧特色词的维译研究 ——以《后宫·甄嬛传》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选题依据和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目的论相关研究综述
        1.2.2 汉语特色词翻译的研究现状
        1.2.3 汉语特色词维译的研究现状
    1.3 理论依据
    1.4 研究对象及语料来源
    1.5 研究思路和方法
    1.6 研究重点、难点、创新点
2.《后宫·甄嬛传》中的特色词
    2.1 特色词的定义及特征
    2.2 特色词的分类
3.目的论视角下《后宫·甄嬛传》中特色词的维译策略及方法
    3.1 归化策略在目的原则和连贯原则中的应用
        3.1.1 意译法
        3.1.2 套译法
        3.1.3 简化法
    3.2 .异化策略在目的原则和忠实原则中的应用
        3.2.1 直译法
        3.2.2 音译法
        3.2.3 音译加直译
        3.2.4 仿译法
4.《后宫·甄嬛传》特色词的翻译问题及对策
    4.1 存在的问题
    4.2 优化对策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8)俄罗斯文学作品中形象比喻的汉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课题的来源
        1.1.2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本课题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1.2.1 本课题研究的国外现状
        1.2.2 本课题研究的国内现状
    1.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文学中的形象比喻
    2.1 形象比喻的概念和功能
        2.1.1 形象比喻的概念
        2.1.2 形象比喻的功能
    2.2 形象比喻的喻体种类
        2.2.1 自然景物
        2.2.2 动物名称
        2.2.3 植物名称
        2.2.4 人物特征
        2.2.5 身体部位
        2.2.6 人体器官
    2.3 俄汉语形象比喻的文化差异
        2.3.1 地域空间
        2.3.2 历史典故
        2.3.3 风俗习惯
        2.3.4 宗教信仰
        2.3.5 社会心理
    本章小结
第3章 形象比喻的翻译理论基础
    3.1 文学翻译的标准
    3.2 形象比喻的可译性限度
    3.3 形象比喻的翻译原则
        3.3.1 忠实性原则
        3.3.2 创造性原则
        3.3.3 审美性原则
    本章小结
第4章 形象比喻的翻译策略
    4.1 归化策略下的翻译方法
        4.1.1 转换法
        4.1.2 意译法
        4.1.3 增译法
    4.2 异化策略下的翻译方法
        4.2.1 移植法
        4.2.2 注释法
        4.2.3 补偿法
    4.3 误译分析
        4.3.1 对喻体形象理解有误
        4.3.2 喻体形象表述不当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例证来源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溜溜的黑骏马》可译性限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原由
    二、研究现状
        (一)民间故事的翻译研究状况
        (二)蒙古文民间故事汉译研究
    三、创新之处
    四、研究意义
    五、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田野调查法
        (三)比较研究法
        (四)描述性研究法
    六、研究文本
第一章 《溜溜的黑骏马》汉译概况
    第一节 《溜溜的黑骏马》原文及其搜集整理者
    第二节 《溜溜的黑骏马》汉译本及其译者
    小结
    注释
第二章 《溜溜的黑骏马》的汉译
    第一节 尊称的翻译
    第二节 绰号的翻译
    第三节 地名的翻译
    第四节 感叹词翻译
    第五节 阿拉善方言词的翻译
    小结
    注释
第三章 《溜溜的黑骏马》可译性限度
    第一节 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第二节 《溜溜的黑骏马》之可译性限度
    第三节 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小结
    注释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试译)
致谢

(10)模因论视阈下俄罗斯文学影视作品名的汉译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课题的来源
        1.1.2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模因”与翻译模因论
    2.1 “模因”与模因论
        2.1.1 “模因”的概念
        2.1.2 “模因”的特点与生命周期
        2.1.3 “模因”的复制与传播
    2.2 “翻译模因”的概念与进化
        2.2.1 “翻译模因”的概念
        2.2.2 “翻译模因”的进化
    本章小结
第3章 俄罗斯文学影视作品名的语言特点与汉译原则
    3.1 俄罗斯文学影视作品名的语言特点
        3.1.1 隐喻性
        3.1.2 文化性
        3.1.3 商业化色彩
    3.2 俄罗斯文学影视作品名的汉译原则
        3.2.1 信息传递原则
        3.2.2 文化传播原则
        3.2.3 艺术审美原则
        3.2.4 商业价值原则
    本章小结
第4章 “模因论”视阈下俄罗斯文学影视作品名的汉译策略
    4.1 “模因论”与俄罗斯文学影视作品名汉译中的归化问题
        4.1.1 意译法
        4.1.2 改译法
        4.1.3 变译法
    4.2 “模因论”与俄罗斯文学影视作品名汉译中的异化问题
        4.2.1 直译法
        4.2.2 音译法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例证来源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论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论文参考文献)

  • [1]归化异化视角下外宣文本翻译研究——以China Daily新闻词为例[J]. 廖培妍. 海外英语, 2022(02)
  • [2]英中文学新词翻译中的异化策略——以小说《魔戒》为例[J]. 文意昕. 当代外语研究, 2021(06)
  • [3]由《译者的隐形》试析异化归化的张力作用[J]. 张芸.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21(08)
  • [4]语义模糊视角下汉韩翻译研究 ——以《唐诗三百首》韩译本为例[D]. 张文丽.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09)
  • [5]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梅达格胡同》汉译研究[D]. 孙通.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1(11)
  • [6]归化异化在儿童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应用——以王永年《爱丽丝漫游奇境》为例[J]. 张凌云,张硕. 校园英语, 2020(36)
  • [7]目的论视角下汉语影视剧特色词的维译研究 ——以《后宫·甄嬛传》为例[D]. 冯媛. 新疆师范大学, 2020(07)
  • [8]俄罗斯文学作品中形象比喻的汉译研究[D]. 武梦竹.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2)
  • [9]《溜溜的黑骏马》可译性限度研究[D]. 赞嘎. 西北民族大学, 2020(08)
  • [10]模因论视阈下俄罗斯文学影视作品名的汉译问题[D]. 张超.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论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