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松人工中幼林抚育疏伐探讨

华山松人工中幼林抚育疏伐探讨

一、对华山松人工中幼林抚育间伐工作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高阳[1](2014)在《不同抚育间伐强度对杨树人工林林分及土壤环境的影响》文中指出森林抚育是一种重要的森林经营措施,抚育间伐影响到森林的多个方面包括林分生长、总收获量、林分结构、森林环境及生物多样性等,关于间伐的影响研究一直是一个热点。实践证明,加强造林后到郁闭成林前的幼林抚育对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促进幼林生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直接决定着造林的成败和成林质量。成林前的幼林抚育是确保造林成活成林的关键,在森林培育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有必要研究抚育对林木生长、林分发育、土壤环境的影响。本研究在查阅了国内外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论述了抚育间伐对杨树人工林的林分及土壤环境的影响。选择郑州市惠济区杨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实地调查间伐强度不同(对照组、中度间伐和强度间伐)的9块标准地数据为基础,详细的研究和分析了不同抚育间伐强度下,各样地的树高、胸径、冠幅、枝下高等林分生长因子,林下草本植物的多样性指数,林下不同分层的凋落物,以及土壤的容重、孔隙度、持水量等物理性质和土壤有机质、全N、PH值等化学性质,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对惠济区杨树人工林的抚育间伐措施提出建议。杨树(Populus)具有生长快、成材早、产量高、材质优良及易于更新等特点,在河南省广泛栽植,截止2008年,河南省杨树人工林面积已达到92.13×10thm2,占全省人工乔木林面积的46.95%。杨树不仅直接提供木材创造经济价值,而且可作为生态屏障,具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生态防护效益,在生态建设发挥着重大作用,在河南省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本文不仅在数据的调查和整理的方法上做出了详细的说明,而且以数表的形式反应了不同处理下的各个参数、指标间的差异。本论文取得的主要结果:(1)杨树人工林的树木胸径、冠幅随抚育间伐强度增大而增大,树高随抚育间伐强度增大变化不明显,而枝下高却随着抚育间伐强度增大呈下降趋势。(2)抚育间伐可以促进林木生长。不同间伐强度能提高单株林木生物量,但因株数减少,单位面积生物量并不随间伐强度大幅加大而增加,中度间伐下杨树人工林树木生物量最大,间伐过大反而会降低。间伐措施有利于杨树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的提高,但对各器官生物量在乔木层的分配无显着影响。(3)不同抚育间伐强度下,杨树人工林林下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不同,一般随着抚育间伐强度增大,草本植物的优势度下降,均匀度在中度间伐下最大。(4)随着抚育间伐强度的增大,凋落物的枯枝落叶层、半分解层呈减少趋势,使凋落物的枯枝落叶和半分解层占凋落物总量的百分比都出现下降趋势;而分解层则呈增多趋势,凋落物的总量减少。(5)随着抚育间伐强度的增大,土壤容重在0-10cm和10-20cm都出现了下降趋势,在0-10cm层下降的更加明显。土壤的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在0-10cm和10-20cm土层间都呈上升趋势。(6)随着抚育间伐强度的增大,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全氮在0-10cm和10-20cm都呈上升趋势,土壤PH值呈下降趋势。

黄仕德[2](2014)在《云南雨碌乡森林资源现状与发展对策探讨》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对云南省会泽县雨碌乡森林资源现状、存在问题、发展中的利弊因素作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森林资源保护、发展、利用的对策和建议。

高昆瑞[3](2013)在《陆良县国家森林抚育补贴试点项目实施情况分析》文中指出陆良县自2011年启动实施国家森林抚育补贴试点项目以来,至2013年3月已累计完成4000.0hm2中幼龄林抚育任务。文章阐述了正确认识国家森林抚育补贴试点的意义和主要技术要点,深入分析了项目实施中取得的成效、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实施好该项目的意见建议。

王贤眖[4](2011)在《关于加强北京郊区中幼林抚育管理工作的思考——以门头沟区妙峰山镇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北京门头沟区妙峰山为例,就如何加强中幼林抚育管理工作进行了探讨。首先介绍了门头沟区妙峰山镇的概况,其次分析了门头沟区妙峰山镇中幼林抚育管理技术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就如何加强门头沟区妙峰山镇中幼林抚育管理工作提出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几点建议。

李杰[5](2010)在《山东省药乡林场中幼林抚育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通过对药乡林场47个小班树种组成、郁闭度、平均胸径、公倾株数、蓄积量/公倾进行伐前和伐后的对比,株数间伐强度(%)、蓄积间伐强度(%)的统计分析,探讨进行该抚育采伐的原则和技术措施,并指出抚育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为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并最大限度的发挥公益林的社会效能,奠定良好的基础。其主要结果如下:(1).作业区共有林班29个,小班47个,树种主要是刺槐、赤松、油松、麻栎、落叶松5类,其中纯林有4类。刺槐纯林分布最广,面积约为263.87 hm2,有23个小班,占全部小班的48.94%;油松纯林分布于9个小班,占全部小班的19.15%;赤松纯林分布于7个小班,占全部小班的14.89%;落叶松纯林分布于1个小班,占全部小班的2.13%。混交林有6种类型,分布于6个小班中,各占全部小班的2.13%。(2).林分以人工单层纯林为主,树种以刺槐为主,个别小班间有部分麻栎、松类。刺槐树龄一般在15年左右,松类树龄一般在23年左右,林分郁闭度一般为0.8,部分小班郁闭度达到0.9,林分生长状况一般。(3).各林分树种栽植年龄不一样,立地条件不一致,不同小班林木生长差异明显,年龄变幅在7-27年不等,因此本研究选取立地条件相似的小班进行中龄林疏伐强度和疏伐时期的调查。通过对刺槐林、赤松林和油松林分别进行疏伐强度为5%以下、5-10%和10-15%的对比研究,得出:在公益林许可范围内,在保证林木健康生长的前提可进行10-15%强度的疏伐。在对药乡林场不同林龄刺槐林疏伐后林木胸径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来看:林龄在10-13年时要进行适当的疏伐。(4).在对各小班林分生长调查,以及整体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对各小班林木进行不同方式的抚育管理,总体作业面积达473.3 hm2,林分的郁闭度在0.8-0.9之间,所以对林分主要进行透光抚育、生态疏伐、整形修剪,清除林内废弃物等。(5).抚育前后各小班郁闭度都有所下降,下降0.1的有三个小班,占小班总数的6.4%,下降0.2的有44个小班,占小班总数的93.6%。间伐后郁闭度基本为0.7。(6).抚育前后林分平均胸径有明显上升,从10.9cm上升至11.25cm,林分质量有很大提高。每公顷平均株数的也由1460株下降到1311株。间伐调整了密度,扩大了保留木的营养空间,改善了林内小气候条件,有利于提高林分的质量和生产力。本研究通过对药乡林场中幼林抚育项目的调查分析,统计整理,探讨了进行中幼林抚育的原则和技术指标,并据此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可为今后进行中幼林抚育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张环宇[6](2010)在《富源县森林资源现状及林业发展对策探讨》文中认为文章分析了富源县森林资源特点,指出森林资源现状中存在林地、有林地、人工林、经济林的面积少和森林质量不高、资源总量不大、树种结构单一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

廖声熙[7](2008)在《滇中云南松林景观格局、林分结构及近自然经营模式研究》文中认为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Franch)又称飞松、青松,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特有森林类型,也是我国西部偏干性亚热带的典型代表群系,分布于云、贵、川、广西、西藏等地区。在云南的分布面积约500万hm2,拥有约3亿m3的蓄积量,占云南省林地面积的52%,有林蓄积的32%。云南松是制作人造板材的重要工业用材树种,也是生产工业原料松香的主要树种。但是,云南松林中80%为同龄纯林,组成简单、生物多样性低,林分稳定性较差,林木分化严重、密度不合理,不能充分利用林地生产力。因此,如何提高云南松纯林的林分质量和林地生产力,并使其生产功能及生态功能得以协调发挥和可持续利用是云南林业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本研究以滇中一平浪林场云南松林为研究对象,在分析评价云南松林景观尺度的经营的基础上,研究了云南松林可持续经营的林场级尺度的景观规划和林分尺度的近自然改造技术。主要研究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在数据获取方面:(1)借助ArcGIS空间分析功能,通过DEM来快捷准确地提取了研究区地形地貌等环境因子,并与小班因子属性数据库叠加,获得了研究区基于小班的空间和属性等信息。这些方法的应用节约了使用常规调查方法而需要的大量时间和资金,提高了数据的可靠性和适时性。(2)本文在用Erdas和ArcGIS技术支持下,充分应用一平浪林场二类森林资源清查数据、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有效结合,从宏观角度研究区域生态立地信息的快速采集和存储管理,实现及时准确地掌握研究区生态立地情况,表述复杂生境的空间关系,高精度绘制研究区的群落生境图并对其进行了评价,为林场级尺度规划云南松林立地和经营级的森林景观分类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在林场级尺度的云南松林景观评价方面:(1)按土地利用类型进行一级景观分类,将一平浪林场划分为有林地、疏林地、灌丛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荒山荒地、迹地、农地、沼泽地、水域、其它11种景观类型。进一步按优势树种和景观生态立地因子(坡向、坡度,海拔和土层厚度)进行二级景观分类,采用TWINSPAN数量分类方法将有林地划分为4种森林景观经营类型,共划分出15种森林景观类型。(2)采用国际上先进的TWINSPAN方法,对367个小班按指示属性和小班号进行双向排序,发现了森林景观演替序列和规律。演替顺序从低到高依次为:栲栎青冈阔叶混交林景观、栎类阔叶混交林景观、云华旱桤针阔混交林景观、山地半湿性软硬常绿阔叶林景观,说明TWINSPAN方法不仅可用于植被群落类型的分类排序,同样可用于森林景观分类与排序,对景观演替的时空梯度有一定指示意义。(3)运用CCA典范对应分析,分析了影响森林景观变化的优势种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土壤厚度和海拔是影响森林景观分布的主要因素,这与实际调查情况相吻合。在云南松林分经营研究方面,研究结果表明:(1)滇中高原云南松林的直径结构分布呈左偏,形状上属单峰山形,较正态分布尖峭。通过x2拟合检验,weibull分布函数和β分布函数均能较好地描述云南松天然林和人工林的直径分布。weibull分布函数的拟合效果优于β分布函数,可以用它来预估滇中高原云南松林分产量、出材量以及评价经营效果。(2)滇中高原云南松林样地数据和拟合结果反映了该地区林分结构极其不合理,急需根据拟合分布模型参数进行适当的改造,调整调整云南松林分直径结构,使其逐步过渡到合理的经营密度,提高其生产力和产量。(3)利用国家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建立云南松树高生长模型,直径生长模型,林分密度指数,蓄积生长模型以及多形林分生长模型等5个生长模型。分析了云南松树高与年龄,直径与年龄,蓄积与年龄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为云南松林分生长过程的计算与模拟提供了依据。(4)云南松生长发育过程可划分为苗木生长初期、树高速生期、直径速生期和速生后期4个生长阶段。分析了各个生长阶段的树高与直径的生长规律,提出各阶段抚育管理措施的重点,为云南松林的经营管理提供基础数据。(5)在云南松林分中,不同林木个体平均单株材积不相同,优势木进入直径速生期比平均木要早5-8年,在15年时单株材积平均生长量达0.0034 m3,为平均木平均生长量的3.78倍。“近自然林”经营思想的核心技术之一是目标树的经营管理体系。因此,目标树的经营可以理解为优势木的经营,以培育大径级林木为目的对其持续的抚育管理,通过近自然林经营措施进行林分改造,直到目标树达到目标直径并有了足够的第二代下层更新幼树时即可择伐利用,建立云南松的目标树经营管理体系。在云南松林可持续经营的近自然化改造方面:(1)云南松林林场级尺度上的景观规划主要表现在面积分配上,根据演替规律和适地适树原则,使现有不合理的云南松纯林景观格局,通过近自然森林发展类型设计,通过群落生境制图落实到山头地块,创造出合乎森林演替进程中的各种近自然森林景观。(2)提出了研究区云南松林景观合理配置模式。通过近自然规划设计方法,将试验区云南松林景观配置发展方向,应当维护和保护现有的山地常绿软、硬阔叶混交林森林景观类型,扩大当地地带性森林植被——常绿阔叶林顶极景观类型,改善生态稳定经济高效的云南松、华山松和滇油杉集约经营景观类型状况,同时以云南松群落生境斑块为对象进行了森林景观规划面积的调控;(3)提出了云南松纯林两种近自然改造模式:云南松林分经营模式和云南松天然林目标树单木经营模式,总结了云南松林分近自然化改造的工作流程。

孟广涛[8](2008)在《云南金沙江流域退化天然林恢复重建模式研究》文中提出金沙江流域是长江流域典型的生态脆弱区。流域森林的生态功能,水源涵养功能剧减,水土流失严重。该区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技术研究对长江流域的生态安全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国家天保工程县—永仁县为主要试验区,从2004年至2007年,以“近自然林”思想为指导,从森林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系统分析了不同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主要干扰因素,退化天然林生境和群落变异的时空异质性,退化天然林的分类原则、退化等级确定标准和分类系统,退化天然林封育恢复技术体系及评价标准;通过实验生态学手段,对退化阶段天然次生林的结构调整快速恢复技术,天然林区严重退化生境生态重建技术,天然林区大面积人工纯林改造技术,不同类型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模式及不同模式的生态功能进行了分析研究,评价选择出适应不同退化林分类型的恢复重建模式并提供相应的配套技术,研究结果如下:(1)按景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将金沙江流域天然林生态系统划分为3个森林生态区和10个森林生态亚区。按干扰等级,流域退化天然林分为微度退化类型、轻度退化类型、中度退化类型和重度退化4个类型。(2)云南金沙江流域退化森林适宜的恢复模式有封禁、封调、封造和封改4种模式,其配套恢复技术组成了完整的森林恢复技术体系,形成乔林、乔灌、乔灌草、灌林和灌草5个恢复培育类型。(3)通过封禁恢复,退化天然林的物种多样性、生产力明显提高,土壤理化性质改良显着,天然林水源涵养能力大幅提高。(4)封调措施成效:通过封调,林分质量得到提高,群落结构多样化,群落物种多样性增加,生态功能加强。(5)封改对人工林的恢复效果良好。通过封改的云南松人工林能在短时间内形成混交复层结构,物种多样性显着提高,林分的保土、保土能力增强。(6)对旱冬瓜、圆柏、藏柏、柳杉、川滇桤木、云南松人工林和旱冬瓜×云南松、旱冬瓜×园柏、云南松×圣诞树、藏柏×旱冬瓜混交人工林的研究表明,封造能使立地条件得以恢复,土壤肥力回升,蓄水功能加强。在中山区,造林4年后,土壤的结构得到了明显改善,土壤肥力和保水保肥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干热河谷,以麻栎、锥连栎和槲栎恢复起来的植被较为稳定。(7)本研究提出了云南金沙江流域退化天然林结构调整快速恢复技术规程草案,疏林地、低效林地、灌木林地、中幼林地和退化荒草地可进行封抚、封补、封调、封改和封保等措施措施。云南金沙江流域人工纯林近自然化改造技术规程草案以是分布在亚热带湿润和半湿润气候带内,生长不良、树种单一的人工林分为恢复对象,进行封调改造、封育造林、皆伐改造和复壮抚育。

岳永杰[9](2008)在《北京山区防护林优势树种群落结构研究》文中认为防护林建设是我国广大地区林业建设的核心,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市防护林建设已成为关系首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的首要问题。防护林结构是直接影响其防护效益发挥的关键因素,防护林经营的最主要目标就是调控其结构使之尽可能保持最优。因此,本研究从防护林植物区系、群落物种多样性、群落空间结构和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等方面研究了防护林在组织、结构方面的差异,揭示优势树种群落空间结构特征,以结构化森林经营为手段,对北京山区防护林优势树种群落树种组成、竞争关系和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进行设计与调整,构建林分尺度上防护林的最优空间结构,提高其防护效能,为防护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在北京山区13个自然保护区或林场设置了24块公顷级标准地,以优势树种群落个体空间定位信息为基础,采用相邻木结构单元法和点格局分析方法,分析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和种群分布格局,采用林分空间结构参数角尺度、大小比数和混交度,对优势树种群落进行了结构调整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兹分述如下:(1)北京山区防护林优势树种群落确认有维管植物86科261属454种(含栽培种),外来种有2科4属4种,野生植物有85科257属450种。野生维管植物以世界分布的科最多,温带分布的科最少,植物属以温带成分为主,温带性质明显,中国特有属最少,植物特有成分低。野生植物的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占优势,占总种数的48.45%,地面芽植物种占野生植物种的30.67%,一年生草本植物、地下芽植物和地上芽植物数量较少,分别占野生植物种的12.00%、6.00%和2.89%。(2)防护林优势树种群落植物种类多,不同优势树种群落植物种类组成差异较大,相同林分类型植物种类组成也存在较大差异。不同优势树种林分密度差异较大,松山自然保护区油松天然林林分密度最大,为1821株/hm2,百花山自然保护区核桃楸林林分密度最小,为606株/hm2;林分胸高总断面积差异较大,百花山自然保护区辽东栎林的胸高总断面积最大,值为29.959m2/hm2,板栗林由于林龄小,林分总断面积最小,值为5.094 m2/hm2;防护林直径和树高分析表明,优势树种主要以近似的反“J”形分布、正态分布和多峰或单峰山状分布为主;林分活立木总蓄积变化规律整体上表现为天然林高于人工林,部分天然林由于林分密度小或立地条件较差,致使林分活立木总蓄积量小于人工林,华北落叶松由于树种生长速度较快,林分密度大,立地条件较好,林分蓄积量最大。(3)不同优势树种群落物种多样性丰富,物种丰富度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在群落梯度上变化规律明显,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指数高于灌木层和乔木层,整体而言,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不同生长型植物均匀度指数在群落梯度上的分布没有明显的规律性,整体而言,草本层物种均匀度指数大于灌木层和乔木层。(4)北京山区防护林优势树种群落空间结构分析表明,防护林树种混交程度普遍偏低,不同优势树种群落混交程度差异较大,雾灵山林场山杨林和蒙椴林属于天然次生混交林,林分的混交度均较大,混交状况良好,侧柏天然林、槲树天然林和板栗人工林混交度最小,林分混交状况最差;大小比数分析表明,油松天然林、侧柏天然林、黑桦天然林、蒙古栎天然林、辽东栎天然林、槲树天然林、山杨天然林、核桃楸天然林等林木分化程度较高,相对空间结构单元而言,不同大小比数等级林木的分布较均匀,生态位分化明显;角尺度分析表明,防护林优势树种群落整体上分布格局以集群分布为主,部分天然林和密度较小的人工林林木个体水平分布格局呈随机分布,只有少数人工林的水平分布格局呈均匀分布。(5)防护林优势树种群落内,主要种群的水平分布格局随尺度的变化规律明显,以集群分布为主要特征,但不同优势树种群落的主要种群的最大聚集程度、最大聚集规模及最大聚集尺度随林分类型的不同差异较大。防护林群落主要种群之间的关系以显着性负相关关系为主,种间关系为正关联的种对极少,主要种群之间竞争激烈,人工林主要种群之间的竞争比天然林的种间竞争激烈。(6)防护林优势树种群落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个体的分布格局随尺度的变化规律复杂,大树的分布格局主要以随机分布为主;中树的分布格局主要以集群分布为主;幼树的分布格局随尺度的变化呈集群分布或随机分布。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个体之间的关系以负关联为主,负关联达到显着水平的种对占总种对数的43.5%,正关联的种对只有1对。中树和幼树、中树和大树之间的负相关关系较强,幼树和大树之间相关性较弱。(7)防护林中大部分天然林的水源涵养能力高于人工林,大部分人工林水源涵养能力偏低,在人工林中,华北落叶松林的水源涵养功能最强,在天然林中,百花山保护区黑桦林、松山保护区油松林和蒙古栎林的水源涵养能力均较低。(8)对油松林、侧柏林、华北落叶松林进行林木水平分布格局调整、树种组成调整和竞争关系调节,并对经营效果进行了多方面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通过群落空间结构调整,增加了保留木的营养空间,减少了林木竞争压力,改善了林分混交状况,为保留木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空间环境。

解双贵[10](2006)在《通海县林业现状及发展思路》文中研究表明通海县通过最近10年的努力,全县的森林面积已达30 000hm2,森林覆盖率由20世纪80年代的18.2%增加到44.5%。分析了林业发展目前存在着缺乏项目支持、幼林抚育严重滞后、低质低效林比重较大、林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提出继续搞好林业生态建设工程、提高林分质量、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等发展思路。

二、对华山松人工中幼林抚育间伐工作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华山松人工中幼林抚育间伐工作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抚育间伐强度对杨树人工林林分及土壤环境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抚育间伐的种类和方法
    1.2 抚育间伐对林木生长因子的影响
    1.3 抚育间伐对林下植物种类和多样性的影响
    1.4 抚育间伐对凋落物分解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2 引言
3 材料与方法
    3.1 研究区域概况
        3.1.1 自然地理情况
        3.1.2 气候、土壤
        3.1.3 社会经济概况
        3.1.4 森林资源现状
    3.2 样地设置与调查
        3.2.1 样地设置
        3.2.2 林木调查
        3.2.4 灌丛、草丛调查
        3.2.4.1 灌丛、草丛样地调查
        3.2.4.2 环境因子调查
        3.2.5 土壤调查
        3.2.6 凋落物调查
    3.3 研究方法
        3.3.1 灌草多样性研究方法
        3.3.2 土壤研究方法
        3.3.2.1 土壤物理性质
        3.3.2.2 土壤化学性质
4 结果与分析
    4.1 抚育间伐对杨树人工林树木生长因子及生物量变化的影响
        4.1.1 抚育间伐对杨树人工林树木生长因子变化影响的规律
        4.1.2 抚育间伐对杨树人工林树木生物量变化的影响
    4.2 抚育间伐对草本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4.3 抚育间伐对林下凋落物的影响
    4.4 抚育间伐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4.4.1 土壤物理性质
        4.4.2 土壤化学性质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2)云南雨碌乡森林资源现状与发展对策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自然条件
    1.1 自然资源情况
    1.2 社会经济状况
2 森林资源现状
    2.1 林地林木资源
    2.2 四旁乔木 (竹) 资源
    2.3 林木生长量
3 林业设施
4 林业收益
    4.1 经济效益
    4.2 农村生产生活用材
    4.3 生态与社会效益
    4.4 林业在全乡国民生产中的比例及重要性
5 林业资源经营与管理
    5.1 分类经营
    5.2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6 存在问题
    6.1 森林资源分布不均
    6.2 人工林存在的问题
    6.3 林业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7 林业发展前景
    7.1 有利条件
    7.2 不利因素
    7.3 林业发展趋势
8 发展对策与建议
    8.1 指导思想与工作思路
    8.2 林业经营管理措施
    8.3 统筹项目建设,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3)陆良县国家森林抚育补贴试点项目实施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陆良县基本概况
    1.1 自然社会条件
    1.2 森林资源概况
2 正确认识森林抚育的重要意义
3 陆良县实施森林抚育补贴试点项目的主要技术要点
    3.1 生态疏伐
    3.2 人工修枝和割灌除草综合抚育
    3.3 割灌除草
4 陆良县实施森林抚育补贴项目分析
    4.1 主要管理措施
        4.1.1 加强组织领导, 强化工作责任
        4.1.2 严格施工管理, 依法依规公示
        4.1.3 强化安全生产, 提高环保意识
        4.1.4 严格项目管理, 确保工作质量
        4.1.5 加强档案建设, 提高管理水平
    4.2 存在问题
        4.2.1 对森林抚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4.2.2 补助资金偏低
        4.2.3 计划下达与自查总结上报时间紧迫
        4.2.4 检查验收标准有待商榷
    4.3 成效分析
        4.3.1 扭转了长期有造林无抚育的现实
        4.3.2 改善了林区小环境, 确保森林效益得到有效发挥
        4.3.3 提高了林业经营管理水平, 增加了当地群众的收入
5 建议
    5.1 把森林抚育补贴作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一种长期制度实施
    5.2 改变计划任务下达方式, 加大补助资金力度
    5.3 重新制定适合不同地区的检查验收标准
    5.4 放开抚育树种限制, 增加森林抚育方式
    5.5 制定出台具体的成效监测办法

(4)关于加强北京郊区中幼林抚育管理工作的思考——以门头沟区妙峰山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二、门头沟区妙峰山镇概况
三、门头沟区妙峰山镇中幼林抚育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 部分新造林及幼林地间作管理不善
    (二) 少部分幼林仍然会受到牲畜的危害
    (三) 部分经济林幼林要加强培育管护
四、门头沟区妙峰山镇中幼林抚育管理技术
    (一) 林木抚育间伐 (1) 抚育间伐开始期
    (二) 修枝抚育
    (三) 注意事项
五、如何加强门头沟区妙峰山中幼林抚育管理工作
    (一) 加强领导, 周密部署
    (二) 突出重点, 保证质量
    (三) 加大指导力度, 提高服务质量
    (四) 要抓住有利时机, 继续突击土方工程
    (五) 适时施肥、灌水, 及时中耕除草

(5)山东省药乡林场中幼林抚育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1.2 抚育采伐及其效应概述
        1.2.1 森林的作用
        1.2.2 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
        1.2.3 森林(中幼林)的抚育
    1.3 国内外对中幼林抚育的种类和方法
    1.4 抚育采伐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5 制约抚育采伐的主要问题
2. 材料与方法
    2.1 自然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1.3 地质土壤
        2.1.4 河流水文
        2.1.5 气象条件
        2.1.6 资源现状
    2.2 社会经济情况
    2.3 建设单位概况
    2.4 作业区林地概况
    2.5 作业方法
        2.5.1 抚育地块选择
        2.5.2 小班区划
        2.5.3 林分质量评价
        2.5.4 小班调查
        2.5.5 林分抚育采伐
        2.5.6 投资概算与效益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抚育地块小班区划
    3.2 林分质量评价
        3.2.1 林分的划分
        3.2.2 林分小班的基本情况
        3.2.3 不同林分类型主要小班的立地情况研究
    3.3 小班林分的抚育管理
        3.3.1 修枝设计
        3.3.2 透光抚育
        3.3.3 生态疏伐
        3.3.4 间伐废弃物清理
    3.4 药乡林场小班抚育管理后变化
        3.4.1 抚育前后平均株树/hm~2 的变化
        3.4.2 抚育前后小班林分蓄积m~3/hm~2 的变化
        3.4.3 抚育前后郁闭度的变化
    3.5 不同抚育强度小班林分生长的变化
        3.5.1 25 年生赤松林不同疏伐强度研究
        3.5.2 油松林不同疏伐强度研究
        3.5.3 不同林龄刺槐林疏伐强度研究
        3.5.3.1 不同林龄刺槐林疏伐比较
        3.5.3.2 13 年生小班刺槐林疏伐强度的研究
        3.5.4 麻栎林及混交林疏伐前后胸径变化
    3.6 投资概算与效益分析
    3.7 抚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8 几点建议
4. 结论
5. 讨论
6. 主要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7)滇中云南松林景观格局、林分结构及近自然经营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云南松林经营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云南松林的选种研究
        1.2.2 云南松的培育研究
        1.2.3 造林及迹地更新研究
        1.2.4 云南松的林分经营研究
    1.3 云南松林不同尺度经营评价体系及研究现状
        1.3.1 中大尺度的景观评价体系与研究现状
        1.3.2 林分尺度经营评价体系与研究现状
        1.3.3 云南松林未来经营研究发展方向
    1.4 主要解决的问题与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重点解决的问题
        1.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与调查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2.1.1 自然条件
        2.1.2 社会经营状况
        2.1.3 森林资源分布
        2.1.4 森林经营历史
        2.1.5 森林景观现状
    2.2 调查方法
        2.2.1 资料收集
        2.2.2 群落生境与林分调查
第三章 研究区群落生境制图
    3.1 引言
    3.2 研究区群落立地类型划分
        3.2.1 基本概念
        3.2.2 群落生境类型划分原则
        3.2.3 地形斑块划分
    3.3 群落立地类型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3.3.1 数字高程模型(DEM)
        3.3.2 数字高程模型(DEM)和优势树种斑块图的生成
        3.3.3 地形斑块图层的生成
        3.3.4 空间基础数据库的生成
    3.4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云南松林景观格局评价及群落演替研究
    4.1 引言
    4.2 云南松林景观分类
        4.2.1 分类依据与尺度界定
        4.2.2 一级景观类型的划分
        4.2.3 二级景观类型划分
    4.3 云南松林景观分类与群落演替分析
        4.3.1 云南松林景观分类结果
        4.3.2 云南松群落演替分析
    4.4 云南松林景观格局与环境关系分析
        4.4.1 典范对应分析(CCA)
        4.4.2 数据生成
        4.4.3 景观与环境影响分析
    4.5 结论与云南松林景观经营建议
        4.5.1 小结与讨论
        4.5.2 景观经营建议
第五章 云南松林分结构与生长动态研究
    5.1 引言
        5.1.1 林分结构研究现状
        5.1.2 林分动态模拟研究现状
    5.2 研究方法
        5.2.1 树种结构及多样性指数
        5.2.2 水平结构研究
        5.2.3 垂直结构研究
        5.2.4 空间结构研究
        5.2.5 林分生长模型研究方法
    5.3 结果分析
        5.3.1 物种结构及多样性分析
        5.3.2 水平结构分析
        5.3.3 垂直结构分析
        5.3.4 空间结构分析
        5.3.5 生长动态分析
    5.4 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云南松林近自然经营模式设计与实现
    6.1 引言
        6.1.1 近自然林业理论
        6.1.2 我国近自然森林经营应用现状
        6.1.3 森林近自然度评价与目标林相
    6.2 云南松天然林景观规划的近自然设计
        6.2.1 规划目标
        6.2.2 规划依据与原则
        6.2.3 云南松林景观近自然发展类型设计
    6.3 云南松纯林近自然改造模式研究
        6.3.1 近自然改造的依据和原则
        6.3.2 近自然改造的方法与途径
        6.3.3 云南松纯林可持续经营的近自然改造模式
    6.4 小结与讨论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讨论
    7.3 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8)云南金沙江流域退化天然林恢复重建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研究背景
    1.1 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
        1.2.1 退化生态系统研究现状
        1.2.2 退化天然林近自然经营与恢复的理论基础
        1.2.3 退化天然林近自然经营与恢复存在的问题
        1.2.4 退化天然林近自然经营与恢复的发展趋势
2 研究区概况
    2.1 云南金沙江流域概况
        2.1.1 自然概况
        2.1.2 社会经济概况
        2.1.3 水土流失状况
    2.2 永仁县概况
        2.2.1 自然概况
        2.2.2 社会经济状况
3 研究目标、内容及方法
    3.1 研究目标
    3.2 研究内容
    3.3 研究方法
        3.3.1 样地调查方法
        3.3.2 生物量测定方法
        3.3.3 定位与半定位监测
        3.3.4 水保功能测定
        3.3.5 遥感影像分析
        3.3.6 林分可视系统(SVS)
    3.4 技术路线
4 云南金沙江流域森林生态系统分区
    4.1 森林生态分区的依据和原则
        4.1.1 森林生态分区的依据
        4.1.2 森林生态分区原则
    4.2 金沙江流域(云南部分)森林生态系统现状与特点
        4.2.1 地貌系统的空间分异
        4.2.2 气候系统的空间分异
        4.2.3 森林植被系统的空间分异
    4.3 金沙江流域森林生态分区系统
        4.3.1 天然林分区系统
        4.3.2 生态环境系统的主要特点
        4.3.3 区域性天然林系统评价指标和分区评价
    4.4 小结
5 云南金沙江流域退化林分系统的分类与评价
    5.1 云南金沙江流域的“顶极森林类型”
    5.2 退化天然林的形成、演变与分类
        5.2.1 退化林分的形成
        5.2.2 退化林分系统的时空变化
    5.3 退化天然林干扰体系的研究
        5.3.1 干扰等级划分
        5.3.2 干扰等级评分
    5.4 云南金沙江流域退化天然林退化程度分级与分类
        5.4.1 退化程度的划分
        5.4.2 退化分系统评价指标体系
        5.4.3 退化林分的分类
    5.5 小结
6 云南金沙江流域退化天然林封育恢复模式选择
    6.1 原始天然林典型样地分析
        6.1.1 云南松原始林
        6.1.2 半湿性常绿阔叶林
        6.1.3 旱冬瓜天然林
    6.2 封山育林类型划分
        6.2.1 类型划分的原则和指标
        6.2.2 类型划分的方法
        6.2.3 退化天然林类型的划分
        6.2.4 封山育林培育类型
    6.3 封禁措施的成效分析
        6.3.1 群落结构维持在稳定状态
        6.3.2 群落物种多样性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6.3.3 群落生物生产力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6.3.4 群落土壤的理化性质维持在良好的状态
        6.3.5 群落的生物量和水源涵养能力保持在高水平
    6.4 封调措施的成效分析
        6.4.1 林分质量得到提高
        6.4.2 群落结构多样化
        6.4.3 群落物种多样性增加
        6.4.4 生态功能加强
    6.5 封改措施的成效分析
    6.6 封造措施的效果分析
        6.6.1 中山区封造成效分析
        6.6.2 干热河谷区封造成效分析
    6.7 封育恢复技术体系
        6.7.1 封育模式
        6.7.2 恢复模式的技术措施
    6.8 封育恢复评价标准
    6.9 小结
7 提出金沙江流域退化天然林和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规程草案
    7.1 云南金沙江流域退化天然林结构调整快速恢复技术规程草案
        7.1.1 总则
        7.1.2 调整的对象
        7.1.3 改造评价指标
        7.1.4 改造模式
        7.1.5 管理措施
        7.1.6 调整作业实施
    7.2 云南金沙江流域人工纯林近自然化改造技术规程草案
        7.2.1 总则
        7.2.2 改造对象
        7.2.3 改造评价指标
        7.2.4 改造模式
        7.2.5 近自然化经营管理
        7.2.6 改造实施
    7.3 小结
8 结论
附件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9)北京山区防护林优势树种群落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国内外研究进展
    1.1 森林群落结构的基本概念
        1.1.1 防护林
        1.1.2 群落结构
        1.1.3 林木空间分布格局
        1.1.4 森林的空间结构
        1.1.5 生活型及生活型谱的概念
    1.2 森林群落结构研究进展
        1.2.1 群落的外貌特征
        1.2.2 群落的种类组成
        1.2.3 群落的垂直结构
        1.2.4 群落的水平结构
        1.2.5 群落的年龄结构
    1.3 群落的空间格局研究进展
        1.3.1 林木空间分布格局
        1.3.2 植物种群空间格局
    1.4 森林群落多样性研究进展
        1.4.1 物种多样性
        1.4.2 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复杂性
    1.5 森林空间结构分析方法
        1.5.1 经典的植被生态学途径
        1.5.2 现代森林生态和森林经理学方法
        1.5.3 地统计学的方法
    1.6 防护林体系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6.1 国内外防护林研究现状
        1.6.2 防护林体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6.3 防护林研究的发展趋势
2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环境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质地貌
        2.1.3 土壤
        2.1.4 气候
        2.1.5 水文
        2.1.6 植被
    2.2 北京山区社会经济概况
    2.3 森林资源概况
        2.3.1 北京市森林资源概况
        2.3.2 北京山区森林资源概况
    2.4 各研究地点概况
        2.4.1 西山林场
        2.4.2 八达岭林场
        2.4.3 十三陵林场
        2.4.4 松山自然保护区
        2.4.5 水源保护林试验工作站
        2.4.6 雾灵山林场
        2.4.7 锥峰山林场
        2.4.8 半城子水库流域
        2.4.9 喇叭沟门自然保护区
        2.4.10 丫髻山林场
        2.4.11 四座楼林场
        2.4.12 百花山自然保护区
        2.4.13 古北口潮关西沟流域
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3.1 研究内容
        3.1.1 研究目标
        3.1.2 主要研究内容
        3.1.3 技术路线
    3.2 研究方法
        3.2.1 样地调查
        3.2.2 植物区系的分析方法
        3.2.3 防护林群落结构特征的分析方法
        3.2.4 群落空间结构的分析方法
        3.2.5 物种多样性
        3.2.6 生态位分析
4 北京山区防护林植物区系分析
    4.1 防护林植物的基本组成
        4.1.1 北京山区防护林植物的基本组成
        4.1.2 优势树种群落植物的基本组成
    4.2 防护林植物生活型分析
    4.3 防护林植物区系基本特征
        4.3.1 防护林优势树种群落植物区系的研究意义
        4.3.2 北京山区防护林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
        4.3.3 防护林优势树种群落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
        4.3.4 优势树种群落植物区系相似性
    4.4 小结
5 防护林优势树种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5.1 油松林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5.1.1 油松林树种组成结构
        5.1.2 油松林直径分布
        5.1.3 油松林树高分布
    5.2 侧柏林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5.2.1 侧柏林树种组成结构
        5.2.2 侧柏林直径分布
        5.2.3 侧柏林树高分布
    5.3 华北落叶松林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5.3.1 树种组成结构
        5.3.2 直径分布
        5.3.3 树高分布
    5.4 桦树林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5.4.1 树种组成结构
        5.4.2 桦树林直径分布
        5.4.3 桦树林树高分布
    5.5 栎类林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5.5.1 树种组成结构
        5.5.2 栎类林直径分布
        5.5.3 栎类林树高分布
    5.6 山杨林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5.6.1 树种组成结构
        5.6.2 直径分布
        5.6.3 树高分布
    5.7 刺槐林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5.7.1 树种组成结构
        5.7.2 直径及树高分布
    5.8 其它阔叶树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5.8.1 其它阔叶树群落树种组成结构
        5.8.2 直径分布
        5.8.3 树高分布
    5.9 灌木林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5.10 小结
6 防护林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生态位研究
    6.1 优势树种群落多样性分析
        6.1.1 油松林群落物种多样性
        6.1.2 侧柏林群落物种多样性
        6.1.3 华北落叶松林群落物种多样性
        6.1.4 桦树林群落物种多样性
        6.1.5 栎树林群落物种多样性
        6.1.6 山杨林群落物种多样性
        6.1.7 刺槐林群落物种多样性
        6.1.8 其它阔叶树群落物种多样性
        6.1.9 灌木林群落物种多样性
    6.2 物种多样性在群落梯度上的分布
    6.3 物种多样性与生长型的关系分析
        6.3.1 物种丰富度与生长型的关系
        6.3.2 物种多样性与生长型的关系
        6.3.3 物种均匀度与生长型的关系
    6.4 防护林植物群落主要乔木种生态位特征
        6.4.1 生态位宽度
        6.4.2 生态位重叠
    6.5 小结
7 防护林优势树种群落空间结构研究
    7.1 空间参数的选择和分布型判别标准
    7.2 油松林空间结构分析
        7.2.1 油松天然林空间结构分析
        7.2.2 油松人工林空间结构分析
    7.3 侧柏林空间结构分析
        7.3.1 侧柏天然林空间结构分析
        7.3.2 侧柏人工林空间结构分析
    7.4 华北落叶松林空间结构分析
        7.4.1 华北落叶松林树种混交程度
        7.4.2 华北落叶松林林木大小分化程度
        7.4.3 华北落叶松林角尺度
    7.5 桦树林空间结构分析
        7.5.1 桦树林树种混交程度
        7.5.2 桦树林林木大小分化程度
        7.5.3 桦树林角尺度
    7.6 栎类林空间结构分析
        7.6.1 蒙古栎天然林空间结构分析
        7.6.2 辽东栎天然林空间结构分析
        7.6.3 槲树天然林空间结构分析
        7.6.4 栓皮栎人工林空间结构分析
        7.6.5 板栗人工林空间结构分析
    7.7 山杨林空间结构分析
        7.7.1 树种混交程度
        7.7.2 林木大小分化程度
        7.7.3 角尺度分析
    7.8 刺槐林空间结构分析
        7.8.1 树种混交程度
        7.8.2 林木大小分化程度
        7.8.3 角尺度分析
    7.9 其它阔叶树空间结构分析
        7.9.1 蒙椴林空间结构分析
        7.9.2 核桃楸林空间结构分析
        7.9.3 黄栌林空间结构分析
    7.10 小结
8 防护林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8.1 油松林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8.1.1 油松天然林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8.1.2 油松人工林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8.2 侧柏林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8.2.1 侧柏天然林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8.2.2 侧柏人工林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8.3 华北落叶松林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8.3.1 单种的分布格局分析
        8.3.2 种间关系分析
        8.3.3 不同发育阶段个体分布格局分析
        8.3.4 不同发育阶段间的关系分析
    8.4 桦树林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8.4.1 单种的分布格局分析
        8.4.2 种间关系分析
        8.4.3 不同发育阶段个体分布格局分析
        8.4.4 不同发育阶段间的关系分析
    8.5 栎类林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8.5.1 蒙古栎天然林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8.5.2 辽东栎天然林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8.5.3 槲树天然林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8.5.4 栓皮栎人工林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8.5.5 板栗人工林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8.6 山杨林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8.6.1 单种的分布格局分析
        8.6.2 种间关系分析
        8.6.3 不同发育阶段个体的分布格局分析
        8.6.4 不同发育阶段间的关系分析
    8.7 刺槐林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8.7.1 单种的分布格局分析
        8.7.2 种间关系分析
        8.7.3 不同发育阶段个体的分布格局分析
        8.7.4 不同发育阶段间的关系分析
    8.8 其它阔叶树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8.8.1 蒙椴林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8.8.2 核桃楸林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8.8.3 黄栌林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8.9 小结
9 防护林优势树种群落结构的调整研究
    9.1 优势树种群落生产力分析
    9.2 优势树种群落水源涵养功能分析
        9.2.1 林冠层截留能力分析
        9.2.2 枯枝落叶层的持水能力分析
        9.2.3 土壤层贮水能力分析
        9.2.4 优势树种群落水源涵养功能综合评价
    9.3 天然防护林经营技术研究
        9.3.1 天然林结构与水源涵养功能评价
        9.3.2 天然林经营技术分析
    9.4 防护林优势树种人工林结构的调整研究
        9.4.1 人工林结构与水源涵养功能评价
        9.4.2 防护林经营的基本原则
        9.4.3 采伐木的选择
        9.4.4 油松林结构的调整研究
        9.4.5 侧柏林结构的调整研究
        9.4.6 华北落叶松林结构的调整研究
        9.4.7 刺槐林经营措施研究
    9.5 小结
10 结论与讨论
    10.1 结论
    10.2 本文特色与创新点
    10.3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10)通海县林业现状及发展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1 通海县林业发展现状
    1.1 造林绿化快速推进,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1.2 林果产业初见端倪,林业经济有较大发展
    1.3 科教兴林的氛围正在形成,林业的科技含量逐步提高
2 通海县林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2.1 宜林荒山荒地逐年减少,林业发展缺乏项目支持
    2.2 造林绿化注重“量”上的增加,忽视“质”上的突破,幼林抚育工作严重滞后
    2.3 现有森林低质低效林比重较大
    2.4 林业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增长乏力
    2.5 林业科技创新力度不够
3 林业发展的思路及对策
    3.1 继续搞好林业生态建设工程,营造高质量林分,进一步提升环境质量
    3.2 强化森林培育,提高林分质量,充分发挥森林的综合效益
    3.3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为林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3.4 拓宽林业产业发展渠道,培育林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四、对华山松人工中幼林抚育间伐工作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抚育间伐强度对杨树人工林林分及土壤环境的影响[D]. 高阳. 河南农业大学, 2014(03)
  • [2]云南雨碌乡森林资源现状与发展对策探讨[J]. 黄仕德. 林业科技情报, 2014(01)
  • [3]陆良县国家森林抚育补贴试点项目实施情况分析[J]. 高昆瑞. 防护林科技, 2013(05)
  • [4]关于加强北京郊区中幼林抚育管理工作的思考——以门头沟区妙峰山镇为例[J]. 王贤眖. 农业考古, 2011(06)
  • [5]山东省药乡林场中幼林抚育管理研究[D]. 李杰. 山东农业大学, 2010(02)
  • [6]富源县森林资源现状及林业发展对策探讨[J]. 张环宇. 云南科技管理, 2010(02)
  • [7]滇中云南松林景观格局、林分结构及近自然经营模式研究[D]. 廖声熙.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8(04)
  • [8]云南金沙江流域退化天然林恢复重建模式研究[D]. 孟广涛. 北京林业大学, 2008(12)
  • [9]北京山区防护林优势树种群落结构研究[D]. 岳永杰. 北京林业大学, 2008(12)
  • [10]通海县林业现状及发展思路[J]. 解双贵. 林业调查规划, 2006(S2)

标签:;  ;  ;  ;  ;  

华山松人工中幼林抚育疏伐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